第18章 母子(2)
「六哥!」朱氏见到赵煦,顿时就激动的上前,蹲下身子将赵煦抱在怀中,完全没有在意,赵煦的称呼,反而是紧张的说道:「让姐姐看看,你可长胖些没有?」
说着就伸手在赵煦身上左摸摸右捏捏,最后更是让赵煦贴着她的身体,量了一下身高,这才高兴的道:「六哥又长高了些呢!」
赵煦听着自己母亲的话,感受着她身体的温度,也有些感怀,道:「姐姐安心,儿已经长大了,会照顾自己的!」
朱氏捏了捏赵煦的小脸蛋,道:「确实长大了,都会安慰姐姐了!」
赵煦松开自己的母亲,向她身后看去。
便看到了三个被乳母抱着的孩子。
「五娘!」赵煦微笑着,呼唤了一声。
旋即一个穿着彩衣,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就从自己乳母身上挣脱下来,向着赵煦奔来。
「六哥哥!」小丫头的声音,如同银铃一样清脆丶软糯,她有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到了赵煦面前,立刻就抱住了赵煦:「六哥哥,我可好久都没见到你呢!」
「我叫姐姐带我来见你,姐姐都不肯呢!」
赵煦怀抱着自己的妹妹,摸了摸她的额头,温度正常,再看着她活蹦乱跳的样子,心里最后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便对她说道:「五娘乖啊,在阁中要听姐姐的话,不可和过去一样调皮了呢!」
接着赵煦就向前走去。
来到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面前,道:「且将十娘放到我面前,我看看她!」
那妇人立刻蹲下身子,将抱着的婴儿,呈在手上。
赵煦低下头,看了看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妹妹。
她现在还很小很小,才三个月大,粉嘟嘟的小脸上,红润红润的。
「真可爱!」赵煦笑着说道。
上上辈子的他,和他的这个妹妹关系一般。
主要原因还是相处的少,不熟悉,也就没有什麽感情。
妹妹的结局,他在新世纪的史书上看到过。
在赵煦死后,她嫁给了潘美的子孙,在潘家当了十几年媳妇后,死于政和年间,年仅三十一岁,也没有留下子孙。
这算是不幸了。
但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没有经历靖康的苦难和耻辱。
看完妹妹,赵煦就走到了最后一个乳母面前。
然后他看着被乳母抱着的一个小孩子。
这就是他的胞弟赵似,虽然还没到两岁,却已经被封为和国公了。
但是,赵煦在上上辈子的时候,与这个胞弟的感情,同样很浅。
诸兄弟中,和赵煦关系最好,最亲密的人,其实是赵佶。
很不可思议吧?!
但仔细想想就知道,这其实很合理。
太祖丶太宗,也是亲兄弟啊。
但斧声烛影之时,太宗可没有手软,太祖留下的孤儿寡母,太宗更没有优待!
考虑到赵煦一直没有儿子。
疏远亲弟弟,其实是情理之中。
至于赵佶?
老实说,赵煦从未将之视为威胁——一个出生开始,就背负着『李后主转世』传说的弟弟,怎麽可能威胁到皇位?又怎麽可能继承皇位?
可惜,他怎麽都没想到,他日防夜防,最后捡了桃子的居然是赵佶。
在新世纪,看史书看到这一结果时。
赵煦唯一的想法是:荒天下之大缪!
而看完史书记录的靖康之事后,赵煦几乎心梗。
就算放一头猪到汴京的皇位上,大宋都亡不了!
偏偏,赵佶和赵恒父子,昏招迭出,硬生生的将大宋江山搞到覆灭。
果然是李后主转世,祸国殃民的主!
所以,此时此刻,当赵煦再次看到自己的胞弟的时候。
他伸出手,从乳母手里,接过了这个弟弟。
「十三郎,哥哥带伱去玩玩具!」说着,他将自己的弟弟放在地上,然后伸出手,对自己的妹妹也招手:「五娘也一起来玩吧!」
……
赵煦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在庆宁宫的内寝之中,嬉闹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两个小家伙就完全累了,困了。
赵煦让人将他们放到自己的床上去休息。
他也终于有了些时间,去和自己母亲说说话。
「姐姐在阁中,平素可还好?」赵煦问道。
朱氏闻言答道:「我在阁中,一切安好,只是时常挂记六哥,愿官家康复后,六哥常来阁中看望姐姐!」
「这是自然!」赵煦乖巧的点头。
朱氏看着这个在她面前,如同大人一样谈吐的孩子。
恍惚之中有些陌生,但心中却又有些欣慰。
六哥是官家长子!
将来要继承基业的!
于是,她笑着道:「姐姐此番来,是有件事情,要与六哥说!」
「嗯?」
「往后姐姐恐怕就不能抚养照顾六哥了……姐姐今日在坤宁殿中,已和皇后殿下谈好了,姐姐已将你托付给皇后殿下……」
「望六哥将来在皇后殿下面前,务必听话,好生读书,莫要辜负了皇后殿下的一片好意!」
如此说着,朱氏内心,犹如刀割。
谁会甘愿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别人膝下承欢?
但奈何,奈何……皇后是元后,是正妻,是六宫之主。
出身微寒的朱氏,连一点反抗的心思也不敢有。
她甚至还得表现出诚惶诚恐的模样,在皇后面前,千恩万谢。
赵煦平静的听完自己母亲的话,然后,他来到自己母亲面前,恭恭敬敬的跪下来,磕头说道:「姐姐尽管放心!」
「儿已说过了,儿长大了,儿会照顾好自己!」
「只愿姐姐在宫中,好生将息自己身体,好生抚育五娘丶十娘和十三郎!」
「至于母后那边……」赵煦认认真真,规规矩矩,板板正正的说道:「母后,乃儿嫡母丶父皇元后,虽未生儿,可人伦之道,天地之理皆言:此儿母后也!故儿在母后膝下承欢丶尽孝,听从母后教训,自是情理之中,何况母后对儿保佑拥护,无微不至,儿已在心中,将母后视作母亲!」
赵煦很清楚。
在这个庆宁宫里,他身边的人,或许会对他很忠诚,嘴巴也会闭的很紧。
但他母亲身边的人就不一定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此乃人之常情,更是这大内的自然规律。
所以,肯定会有人将此时此刻的事情,告知向皇后,也告知高太后。
想要让三步之内的人,全部对他死心塌地。
赵煦首先要成年。
……
注:赵佶有李后主转世的传说,据说是赵佶出生的时候,神宗正好在看一副李后主存世的画像,感叹赞叹,就有人来报,后宫生了皇子,于是,大内传说,皇十一子,乃李后主转世,当然这可能是后人穿强附会之举。
注2:宋代,皇后称殿下,太后丶太皇太后可称陛下,皇后旨意称教旨,太后丶太皇太后旨意可称圣旨,不过,这里有一个限定条件,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必须临朝称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