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澜点头:是的,有不少好心市民将自家闲置的书籍都送到影子书店,说是让摆放在流动图书亭里供大家借阅。因为由-屿-汐-独-家-整-理,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书太多了,图书亭都放不下了,喏,你看那边那两个箱子里都是书,都是大家送来的。
马玉明笑:看来咱们行州市公民的素质挺高的,宋老板你收到这些书有什么感想吗?
宋澜的笑容很真诚:我真的很感谢他们,要不是有他们的支持,这个图书漂流活动恐怕也没法这么顺利进行下去。说实在话,一开始我真挺担心的,虽然国外有不少图书漂流的活动,但据我所知,国内真正搞起来的并不多。
那也是因为这是影子书店举办的,读者们都很喜欢你们,才会热心参与。马玉明不失时机恭维了宋澜一句。
宋澜只是笑笑,知道马玉明是有意和自己交好,毕竟影子书店近来风头实在太旺,有不少报纸都希望能采访他,出于各方面考虑,他最终还是选择接受《行州晚报》的采访。
问答环节进行得差不多后,宋澜看了看表,提出带马玉明去外头的流动图书亭看看,顺便还能现场拍几张照片。其实马玉明先前已经拍过了照片,不过宋澜既然如此热情地邀请,他想着反正接下来也没什么事,干脆就再跟着宋澜去拍一次。
因为上班时间,流动图书亭内目前是空无一人,马玉明拍完了亭内的细节后,和宋澜商量说,能不能找一两个人来扮演一下图书亭的读者,给他摆拍摆拍。
宋澜笑道:有什么不可以的?我去书店里找两个人给你当模特啊。
宋澜找的人都是影子书店的老客人,宋老板开口,自然都热情地应承下来,配合马玉明拍了几张照片。
就在马玉明打算收工的时候,突然一个清洁工朝这边走来。
令马玉明比较惊讶的是,宋澜似乎认识那名清洁工,还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主动跟他介绍马玉明:霍叔,这位是《行州晚报》的马记者。
老霍看了马玉明一眼,似乎有点害羞,嘴唇动了动,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紧张地搓着手,立在一旁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马玉明有点奇怪:这个大叔怎么还站在这边呢?不要工作的吗?
场面一时有点尴尬。
还是宋澜开口:霍叔,你是想过来休息休息喝口水吧?快到亭内坐坐,今天提供的是凉茶,我表弟他亲手熬的,正好能解解热呢。
说着,宋澜打开电话亭的门,邀请老霍进去,还取了一个干净的纸杯,为他倒了满满一杯凉茶。
马玉明有点看不懂了,问旁边还没走的老客:诶,这宋老板是在做什么呢?
老客似乎对宋澜和清洁工之间的互动见怪不怪了,解释说:哦,这流动图书亭不仅可以给咱们免费借书回家,路过的清洁工、外卖员、快递员什么的要是累了也可以进去歇歇脚,喝口水什么的。
关于这一点马玉明是知道的,不过他只知道影子书店提供免费的茶水板凳供市民使用,却没想到这主要服务对象是清洁工这样的劳动群体。
想想也是,除了清洁工、外卖员、快递员这些需要整天在外头风吹日晒的人,真正需要在电话亭里休息喝水的人其实并不多,他们大可以找一家咖啡厅坐下来慢慢享受,而不是在这有些简陋的电话亭里遮风挡雨。
如果说先前马玉明只是佩服宋澜的经营手段,如今连他的人品也一并佩服上了:其实宋澜大可以利用这一点做文章,大书特书大肆宣扬影子书店的人道主义关怀,但他没有这样,这件事对他而言好像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根本不值得和别人说。
马玉明觉得自己的眼眶有点发热,连忙拿起相机对着电话亭内一脸满足坐着享用凉茶的老霍一顿狂拍。
回去以后,马玉明奋笔疾书,很快就写了一篇长报告,并在第二天的《行州晚报》上刊登出来。这篇新闻稿标题是这样的:《影子流动图书亭:环卫工人的避风港》。报告突出了影子书店对体力劳动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文章写的是感情充沛饱满,文字情深意长,可感动了不少读者。
连马玉明自己也承认,这篇新闻稿是他所有作品中写的最好的稿子之一,在《行州晚报》上刊登以后,又接连被南海省的几家媒体以及互联网上的新闻平台转载,使得影子书店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这下,不仅是年轻人知道这家书店,连不少喜欢看报浏览新闻的中老年人都知道行州市有这么一家书店了。
对于这一切,宋澜是早有准备。
马玉明不知道,那日他碰见老霍并不是意外,而是宋澜有意计算的结果。宋澜并非不想借助流动图书亭为清洁工外卖员提供避风亭这一点来炒作,只不过他的方法很巧妙,不是直接用嘴告知马玉明,而是用实际行动让马玉明看到影子书店在这方面的人道关怀。
什么才能叫做一则感人泪下的好新闻?首先要把撰稿人都给感动了,他才能发自肺腑写出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报告,这样才更加能感动读者。
如果是由宋澜告诉马玉明,说他们书店如何如何好,未免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弃,不如让马玉明自己用眼睛观察,这样的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于是宋澜早就计算好时间,他知道今天是老霍值班,他一向会在那个时间点来电话亭休息喝茶,便提前一段时间带着马玉明到电话亭拍照,那就能自然而然遇上老霍了。
当然这也不能算是欺骗,毕竟影子书店为路人特别是体力劳动群体提供休息场所和饮用水都是事实,其中没有存在任何的不实之处,马玉明报告里写的全都是事实。
不得不承认,宋澜是个好商人,好商人的标志之一,就会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他想得到的东西。
第33章
由于将影子书店门口的电话亭改造为流动图书亭的计划大获成功,宋澜又向有关部门申请,将行州市内其他废弃的电话亭同样改造为流动图书亭,这样既可以将电话亭废物利用一番,也能进一步增强影子书店的知名度,对于城市管理者和书店来说,这是一项双赢的活动。
让宋澜比较意外的是,市政府竟格外重视电话亭改造的项目,宋澜还因此有幸得到了分管文教的副市长的接见。
分管文教的副市长想见他?刚接到通知时宋澜还有些讶异,心说电话亭改造的工程虽然不小,但也不至于就惊动这样级别的领导吧?
等见了面经过一番洽谈后宋澜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赶巧了。近来行州市政府正好在考虑推行书香满行州的项目,以此来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原先市政府本来也想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来提高行州市民的文化素养,但迟迟没能下决定:倒不是因为没有资金或是什么原因,而是因为几年前行州市也推行过类似的活动,但进行得不太顺利,更加直接一点说,是失败了。
如今影子流动图书亭的成功让有关部门发现原来这个项目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只要操作得当就不会失败。
什么才叫操作得当呢?自然是和影子书店合作了。其实之前的图书漂流活动市政府不是没有找书店合作过,不过找的是国营书店,还从没考虑过影子书店这样的私人书店。
之前不管影子书店在行州或是互联网上有多么红火,市政府也没有透露一星半点特殊对待的意向,却不想为了这个书香满行州的项目,头一次破了例。
这位李副市长亲自接见宋澜,就是为了表达合作意向的。
李副市长是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男人,仅仅看他的外表根本想不到他居然是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之一,更像是大学教授之类的,听说他在从政前也的确是一名人民教师,教了几年书才改行的。
要是一般小商人,如果能有幸得到这样领导的主动接见一定会激动的手足无措,至少表现得不会那么自然,但宋澜可不是一般人,要知道,他可是想成为地府顶级公务员的男人!
宋澜不卑不亢的风度让在暗地里偷偷观察他的李副市长暗暗点头,心说这位宋老板果然是个干大事的,说话行事皆非常得体,既不会让人觉得过度亲近,也不会使人感到疏远。
按照原定计划,宋澜和李副市长的会面一共只有半个小时,实际上两人整整谈了两个多小时,要不是秘书再三提醒李副市长说之后有一场重要会议市长本人必须参加,恐怕谈话还会继续下去。
对于市政府主动抛来的橄榄枝宋澜自然是想要好好抓紧的,其实他当初之所以想推广流动图书亭也未尝没有存着与政府交好的心思。尽管在国外生活多年,但宋澜很清楚中华国的现状,一家企业想要做大做强,除了自身要有实力外,还必须借助外在的力量。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