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日,陆久安讲完红楼梦,和韩致并肩走出笃学馆,突然见墙角下闪过一道影子。
“什麽人?”韩致反应迅速,大喝一声,纵身跃去,不出两息,就将人揪了出来。
韩致揉了揉眉头,放松力道,露出手掌下的模样:“是个小女孩儿。”
女孩儿其实不小了,瞧着十二三岁,不过因为韩将军身形异常高大魁梧,把女孩儿衬托得比较娇小罢了。
韩致刚才那一嗓子显然把人吓到了,女孩儿惨白着脸瑟缩在原地。
“你在这里做什麽?”韩致面无表情问。
女孩儿没回答,瘪了瘪嘴,突然哇一声哭出来。
陆久安瞪了韩致一眼,把人扯到身后去。
他微微弯下腰来,与女孩儿持平,一双眼睛如沐春风,和声细语问:“告诉哥哥,你刚才在这里做什麽?”
女孩儿偷偷摸摸瞧了一眼韩致,眼里还有些恐惧,她往陆久安身边挤了挤,方才道:“我在听里面讲故事。”
“你知道这是什麽地方吗?”
“知道,是女子学院。”
陆久安摸摸她的头:“那你为什麽不进去听呢。”
女孩儿失落地垂下头:“娘不让。”
“你想进去吗?”
“想。”
“走吧,哥哥带你进去。”
“可以吗?”女孩儿小心翼翼地问。
陆久安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杨苗苗,心里一软,牵住她的手:“当然。”
经过此事,陆久安忽然福至心灵,给夫子们準备了个扩音器,天气晴朗的时候,授课的地点从教室移到了操场上,隔着老远,就能听到笃学馆内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等丹青课初有成效后,陆久安提前準备的画板就派上了用场。
姑娘们穿着统一的服饰,背上书画工具,往湖边一坐,脸上散发的自信光彩照人。
当不明就里的行人好奇询问时,就会突然冒出四五个热心人争抢着回答,衆说纷纭。
“这你都不知道呀,这是笃学馆的学子们。什麽?笃学馆也不知道,专收女学生的呀。”
“看到那套衣衫没,笃学馆的校服,只有笃学馆的学生们有资格穿。别癡心妄想了,晋南城买不到的。”
“我也不晓得女子读书能干啥,据说以后也能做官?”
……
各种各样的言论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有人听了不屑一顾,有人则半信半疑。
笃学馆里面做工的杂役惊讶地发现,到笃学馆求学的女子与日俱增,这样的情况,突然在某一日到达了顶峰。
第196章
不知何时, 晋南城内悄无声息出现了一间叫华彩坊的成衣铺。
那铺子门前每日络绎不绝。里面服饰华贵无比,即使价格不菲,依旧深受京城达官贵族们的喜爱。
百姓们閑下来时总爱谈论晋南城及周边发生的大小事, 自从每日要闻兴起后, 能閑聊的谈资就更多了。
据华彩坊一位绣工私底下无意间透露,在华彩坊里做工的伙计, 即便是洒水扫地的, 每月都能得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 足够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省吃俭用一个月了。
百姓羡慕不已, 也不知这华彩坊是哪位东家的营生,竟然如此大方。
正当衆人暗暗懊悔没有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时,突然某一天,有人在每日要闻的广告版块里,看到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华彩坊招工!
东家一如既往地慷慨, 给出的工钱最高可至五两。
“你莫不是吹牛吧, 哪个东家这麽傻?”提着食盒的妇人不信邪。
她和其他许多人一样, 大字不识一个, 只能偶尔从街头巷尾听些七零八落的消息。
“千真万确!”来人竖着一根食指信誓旦旦道,“绣娘、账房、采购…… 需要数十人,而且有一点你们绝对想不到,他们只招女工。”
这下子, 谁还管是真是假, 华彩坊这三个字在她们心中俨然成了一块儿发家致富的圣地。然而等他们蜂拥而至时,却又全部傻眼了。
华彩坊的管事是个慈眉善目的中年男人,蓄着短短的山羊胡须, 杵在大门外,掏出一卷通篇密密麻麻满是文字的纸页, 对着衆人展开来。
“招女工是真,5两月银呢也是真,来咱们华彩坊呢只有一个条件,通过笔试考核就成。”
满怀希望来此的姑娘妇人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衆人心有不甘,可那又如何?她们尚且连那纸页上的字都认不齐全,更遑论通过考核。
听管事说里面有几道算数题,是了,华彩坊招账房,哪能什麽人都要?
女人靠做工得五两银钱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梦罢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