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久安捏着名册,心里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郁气。
他知道什麽原因。
百姓觉得女子读书无用,反而会减少家里的劳动力。
要想改变女子的现状,果真任重而道远。
不论如何,现在老师有了,学生有了,笃学馆便正式啓动教学了。
第195章
笃学馆内的学生非富即贵, 即使她们身为女子,长大后注定要嫁入夫家,但在达到一定岁数时, 依旧会受到族里聘用的夫子开蒙教诲, 因此学识参差不齐。
陆久安只能按照年龄将这50多人以十三岁为界限划分成两拨分开教学。
开学当日,笃学馆迎来了两个意想不到的人, 国子监祭酒和蔡公双抱着文房四宝登门拜访。
陆久安受宠若惊:“祭酒和蔡司业怎麽舍得过来。”
祭酒像是没听到, 负手走在前面, 蔡公双道:“祭酒一早就在念叨了, 说过来看看笃学馆内有没有什麽需要添置的,怕你思虑不周,贻人口实。”
祭酒回身骂他:“就你话多。”
陆久安心里微微一暖,温声道谢。
笃学馆内,女学子们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两双眼睛克制不住地左顾右盼, 对接下来的学院生涯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国子监祭酒抖了抖嘴唇, 欲言又止, 蔡公双就没那麽多顾虑了,直言不讳道:“这哪是来进学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参加牡丹花会。”
陆久安知道蔡公双此话并非只是针对女学生。
同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国子监,那群监生一旦着装不符, 或者举止稍微放浪一点, 这群古板又严谨的饱学之士就会站出来,以不思进取为由将人狠狠训斥一顿。
陆久安虚心接受:“多谢蔡司业提醒,我会让她们注意的。”
此时, 他心里已经隐隐有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祭酒走马观花参观了一圈,到授课的教室外时, 看到木门上贴了一页纸:“这是什麽?”
陆久安解释:“排的课表,夫子们按此表上的排课顺序进行授课。”
祭酒精神一震,凑近了仔细看下来,诧异道:“怎麽你们还教音律丹青吗。”
“音律是为了陶冶情操,丹青是为了修身养性,但平时还是以读圣贤书为主,祭酒放心,不会本末倒置。”
“不错。”祭酒简短做了声评价,又推开门参观起教室。
两人在笃学馆没待一会儿就离开了。
学习四书五经总是枯燥而乏味的,然而经过一天的苦坐,这群女学生们依旧兴致高涨,叽叽喳喳讨论个没完。
陆久安用戒尺拍了拍黑板:“肃静,我有话讲。”
女子们立刻停止了说话,睁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看向他。
“我想定做两套校服,征询一下你们的意见。”
“校服是什麽?”有人问。
“校服是笃学馆独有的服饰,将来你们需要穿着校服入学,我想让百姓看到它,就知道你们是来自笃学馆的学生,知道你们的与衆不同。”
还有什麽词比“与衆不同”更具诱惑力呢?这四个字如同春雷炸响,很轻易地就挑动了年轻学子的心弦。
陆久安只是稍微一提,无需多言,学子们就兴奋地同意了他这个奇思妙想。
陆久安就服饰的款式集思广益,采纳了不同人的意见,最后将服饰设计图纸交到吴娘手里,让她去找晋南城的成衣铺缝制。
吴娘出生商贾之家,自小耳濡目染,聪慧能干,嫁为人妇后将夫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夫家潦倒落魄后,她经陆久安对门的妇人,也就是那位大传特传他谣言的正室推荐而来,负责笃学馆的杂务,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陆久安将此事交给吴娘后就放心得撒手不管了,岂料几天之后,吴娘一脸挫败地回来。
陆久安一见她神色就知事情不顺:“怎麽?莫非成衣铺不做?”
不应该啊,这麽大单子,哪家店接到不都得乐开了花。
“自然是做的,有钱哪有不赚的道理。”吴娘道,“大人有所不知,我跑了晋南城手工最好的四家成衣铺,个个手里堆满了活,要接笃学馆的校服,得排到下个月末了。”
陆久安咋舌,心道不愧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京城。
“那其他成衣铺呢?”
“其他成衣铺时间倒是有閑余,可惜绣工差强人意,那些服饰给姑娘们穿……” 吴娘没有说完,但陆久安大概明白了她的未尽之意。
“那就等等吧,不差这一两个月。”
韩致不知从哪里听说了此事,有一日陆久安去御王府,韩致往陆久安身旁一坐,往桌上丢下一个铜匣,示意他打开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