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好了,有了这些牛羊,可以发展畜牧业,虽然陆起现在不大用得着了,但是韩临深、阿多、杨苗苗还能喝,而且多的奶还可以制成乳制品。
他之前在电脑里浏览的时候可是看到过一本糕点相关的书,到时候交给竈夫做,竈夫在烹饪方面对于这些新奇的东西一向很感兴趣,想必他会非常乐意。
“早知你如此在乎牛羊,我就……”
“你就如何?”陆久安呵呵一笑,收回抚摸小羊羔的手掌,“难道还能大老远从云落给我驮几只回来……不对,之前不行,未必现在不行。码头已经建好,而且我们应平马上可以拥有一艘自己的船了,到时候你从云落走水路运两只过来。听说草原上的牛羊和我们这儿的不太一样,肉质肥美不说,而且还不腥。”
陆久安越想越兴奋,已经看到羊肉串在向他招手了。
而有些差强人意的便是那些食盐了。
广木布政使的清都府因为盛産食盐而享誉大周,和地处海边的承苏布政使使用晒盐的方法不同,清都需要花费十多年的时间往地下钻一口盐,从而汲取卤水进行人工熬制。
久而久之,清都光是开凿的盐井就有几百口,有的井深长达千米。
大周盐课管控甚严,专门设置运司,由盐运使专理盐场及贩卖食盐。取盐的话就更不必说了,需得获取盐引才能有资格。
因此能用水泥换来那麽多食盐,这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只是那食盐颗粒粗大,看着还灰扑扑的,卖相实在不敢茍同。
“不会是那县令用陈年老盐来唬我的吧,这也太不地道了吧。”陆久安怀疑地用手指碾了碾,拿到鼻尖嗅了嗅,登时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鹹腥味扑面而来,他立刻嫌弃地一把丢下。
“食盐不都长这样嘛?”韩致一脸疑惑。
“都长这样?”这下轮到陆久安诧异了。
之前他亲自动手做菜的时候,他只当应平地方穷才使用这等粗制滥造的食盐,清都産的盐都是御奉之盐,他以为至少从外表看起来要好上许多。
“不然呢?”韩致反问。
“我以为……清都産的盐都是白花花的雪盐。”陆久安喃喃自语。
“雪盐,有这样的盐吗?”随同的颜古夫子摸着长须大感不解,不禁怀疑自己孤陋寡闻。
陆久安道:“对啊,有一首诗不是这麽写的吗?白雪纷纷何所拟,撒盐空中差可拟,就是形容食盐胜雪的。”
颜古斩钉截铁:“这是谁作的,我怎麽从未听过,而且我也不曾听闻有哪里産的盐是雪白的。”
陆久安沉默不语。
原来大周目前还停留在使用粗盐的程度吗。不能够啊,这历史轨迹竟然发展的如此参差不齐,感觉比他那个世界的历史要落后不少啊。
看来到时候得找个时间查查电脑,看能不能找到滤提纯粗盐的方法,让这群古代人好好感受一下精盐的魅力。
第153章
九月底暑气消退, 满城桂花飘香。
一大早,陆久安率领县衙里几个散学回府的孩子和一衆衙差来到官田,挽起裤脚扛着锄头, 哼哧哼哧挖着红薯。
韩临深力气大, 无头苍蝇一样几锄头胡乱给下去,埋在土中的红薯断成两截, 韩临深傻眼了, 不吃所措地挠了挠头。
陆起黑了脸, 站直身子从他手中夺过锄头, 咬牙怒骂道:“你是蠢货吗?大人辛辛苦苦种得红薯就这麽让你给糟蹋了,阿多干得都比你好。”
韩临深小声嘀咕:“我哪里知道,这和收割稻谷怎麽就不一样了呢。”
陆久安擡起满是泥土的手指:“临深过来。”
韩临深转头看了自己父亲一眼,孰料韩致对韩临深的求助视若无睹,韩临深无可奈何, 慢吞吞挪到陆久安面前。
陆久安把挖坏的红薯一一捡起来丢进箩筐里:“吶, 作为你夫子我再教你一件事。”
“这收割庄稼呢和御人一样。”
“对付不同的人要使不同的力, 有些人吃软不吃硬, 那你就得和挖红薯一般,耐心地一寸一寸慢慢往下挖,否则你得到的结果就会如今日这红薯一般,不尽人意。”
“有些人不见棺材不落泪, 那你就得和打谷子一样, 使出十层的劲用力敲打,痛了怕了,方能舍子脱粒。”
韩临深懵懵懂懂地点头应声, 他听了那麽久,也就听明白一句红薯要慢慢往下挖。
陆久安抚额叹息一声, 把手中的锄头递给他:“好了,我知道你现在还不太明白,只要记住我今天的话就行,以后真正遇上到这样的事情,你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做了。现在好好挖红薯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