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页(1 / 1)

('

那几个书生却想直接进程,于是同行了几日的两队人马就此分道扬镳。

招揽生意的农户有好几家,眼见车驾里出来一个读书人 ,就知道生意上门了,拿出十二分的热情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房子,向道镇选了一个看起来面善的妇人,跟在她后头。

这家妇人的家宅其实看起来不像她说得那麽好,但胜在干净规整,家里养了几只鸡,咕咕乱叫着,被关在柴房后边,只有很小的异味飘过来。

第120章

不过那点微乎其微的异味不足为道, 因为院子外边栽种了两株腊梅,现在正是盛开的季节,枝头上挂满了金黄色的花朵, 一凑近了真是满香扑鼻, 住在这儿比住在省城的官邸还别有滋味。

宅子有四间多余的空房,向道镇指着边上的两间屋子问:“新砌的?”

妇人大大方方地笑道:“去年冬天刚砌的, 到官府买了水泥搭建的砖瓦房, 那间屋子住起来没那麽潮湿, 比较保暖, 就是价格贵一些,客人们要选住哪间?”

向道镇在几间屋子里来回转了一圈,注意到一个奇怪的地方:“敢问那个两间卧房的床怎麽有两层?上面也能睡人?”

“当然能睡了。”妇人无不自豪道,“这个叫双层床铺,只有我们应平才有的, 是陆县令专门找人做的。”

又是陆县令。

向道镇这一路走来, 不知道听过多少回了, 以至于看到新奇事物, 就下意识把它和应平那个县令联系到一块儿了。

在两人对话的时候,这家农户的男主人回来了,他带着几个客人走进院子,那些人看着像是行商走贩, 一进门就大着嗓子左右观望。看样子确实如妇人所言, 这段时间来应平的人着实有点多。向道镇没有再问话,赶紧定下那两间新修的屋子。

黄昏降临,倦鸟归笼, 向道镇站在院门口,遥遥看着应平的方向, 那里华灯初上,天际染成大片火焰的红色,不肖亲身经历,向道镇就能想到街肆里摩肩接踵,热闹繁华的景象。

男主人挑着灯笼高高悬挂在柱子上,整个两进的院子被照得灯火通明。

“你们应平变化太大了。”向道镇出声感叹道。

男主人拍了拍手:“是啊,三年前还朝不保夕,我也不敢想,今生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向道镇忽然发现,自打来到应平后,在当地百姓脸上看到最多的,就是这种笑容。

满足、幸福,仿佛人生没有坎坷忧愁。

男主人说完进去了,他还要去做晚饭,不仅他们家,近郊一带的农户都接受了官府的建议,把自个家里改造成了农家乐,供来往客人食宿。

很快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向道镇在外面站了一会儿,被潮湿的冷风吹得瑟瑟发抖,裹紧身上的斗篷也紧跟着回了院子。

农户家里的一双儿女看着不足十岁,背上担着柴禾从向道镇身边跑过去时差点绊倒,向道镇眼疾手快扯住他的衣领将人提起来,男孩扑腾两下站稳了,恭恭敬敬给向道镇行了个拱手礼:“多谢大叔。”

小孩儿脸上蹭着乱七八糟的竈灰,宛如一只小花猫,举手投足却显得很有礼貌,向道镇不由心生喜爱,笑眯眯地放低声量:“举手之劳,你叫什麽名字?”

“冯延景。大叔,我还要去给娘烧火。”男孩儿没等他回複,风风火火地钻进柴房。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随从感叹,“下午的时候,我还看到那女孩儿在喂鸡。”

晚饭做得很简单,但是味道不错,饭后男主人端来一盘水果,对他说:“今年六七月份你们再来,那时候还可以吃到我们应平的特産,保管你在其他地方没有吃过。”

“有什麽是我们爷没吃过的。”随从不以为意,“我们也不是第一次来应平。”

“这你就不知道了,这特産从去年才开始在应平种植,总之你们来就对了。”男主人擦了擦手,“若是你们觉得现在时辰尚早,还不打算睡觉的话,可以顺着官道去县城逛一逛,瓦舍里排了不少精彩的戏,要一直唱到11点才收场。”

“11点?”

“哦。”男主人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自从有了钟楼,我就说习惯了,11点也就是亥时末。”

向道镇随着他手指方向看过去,官道上不知何时挂了两排灯笼,微弱而温暖的烛火下,影影绰绰都是吃了晚餐结伴消食的人群。

随从瞪大双眼:“这,这和咱省城不遑多让了啊。”

“嘿嘿。”汉子咧嘴一笑:“是呢,咱陆大人说了,要在应平大力发展新农村,以后还有更多的惠民政策。”

向道镇到底没去县城,那灯火通明的地方虽然看着不远,来回也要走上一炷香的时间。他们最后只顺着官道悠閑地转了两圈,听着周围普通老百姓的家短里长。 ', ' ')

最新小说: 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 繁园里的夏天 末世重生,806女寝靠囤货躺平 霓虹星的轨迹 爱在两千公里外 思音不觉 [清穿+红楼] 太子和我的狗】互穿后 伯爵夫人来自大清 柯南之酒厂都是我马甲 超神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