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1 / 1)

('

陆久安捏着朱笔一边打分一边道:“範教谕,你作为一院之长,以后这些事最终都会落到你的头上,我批卷完以后再传给你,你先熟悉一下。”

此次报名中有三个秀才通过了考核,就这样,来的时候他们都是範成秋学子的身份,现在摇身一变,有些人就成了夫子,将要与範成秋同窗共事了。

陆久安把木制的教师工牌交给他们,并为他们细心贴上姓名:“县学里有专门的夫子宿舍,你们可以选择宿在县学,也可以选择回家去住。对了,範教谕的身份你们知道了,忘了告诉你们,孟亦台是副教谕,她此前已经在县衙教授过相当一段时间了,他们二人教学经验比之你们都要丰富,正式入职之前,可以请教一下他们。”

秀才们直到此刻方才知晓孟亦台出现在此处的原因,不过他们宁愿自己听错了:“县学里还要招女夫子?”

陆久安理所当然道:“那是自然,毕竟未来有女学子,都是男的不太妥当。”

秀才们仿佛被打击到麻木,之前範教谕提到应平所有幼年孩子皆可入学,他们便先入为主地认为是男童……

陆久安对这些人的反应已经习以为常,恐怕未来这样的对话还会老调重弹很多次:“既然要有教无类,那男女当然要一视同仁。他们通常都说书生迂腐,其实不然,书生读了那麽多哲学伦理,自然想的就与大衆不同,你们能理解我的,我说的是与不是?”

秀才左右相顾,愣愣点头。

貌似很多大家闺秀,确实会请先生到家里教书识字的……

应平办学了!下至7岁,上至15岁,没有读过书的,皆可免除束脩入学!

这个消息一经传开,掀起轩然大波。

第一批来县学问话的是县城里的富商望族,他们消息灵通,自然知道的更详尽一些。

这些有头有脸的富户,光一个店面的进项就有一大把银子,自然不会把束脩这点微不足道的东西放在眼里,他们全都沖着官学而来。

大周的县学非生员不可进,生员身份以下若要就学,要麽去私塾破蒙,要麽承袭父兄,再不然家族富裕的,可以请先生上门授教。

谢岁钱,丁贺楼这等望族,无一例外都托家中管事来再三确认:“年纪满足要求的,是否不论男女,皆可入学?”

範成秋身旁坐着一个梳着双髻的女童,高宿指着她现身说法:“那位是我们教谕的幼女,开学以后,她就要在县学读书了。”

“可以不在县学食宿吗?”

“仅凭自愿,陆大人设置食宿的初衷不过是为了方便那些住得比较偏远的学子。”

管事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心满意足地回去答複主子。

而百姓知道的消息少一点,相对来讲,他们对此事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办学告示贴出去的前两日,百姓裹足不前,直到看见几家大户都把子女送来以后,才放下心来,他们关心的则是另外的问题:“若是孩子离开家里十天半个月的,我们怎麽放心。学堂如何保证他们的安全?”

高宿一一作答:“你们若是不放心,可以随时来县学看望孩子,另外,会有专门的衙役负责县学的安保事宜,之前你们在流民收纳所应当感受过。”

高宿指的是在流民收纳所时,部分家庭要出去干活,家中孩子不方便照看,就会交给衙役托管这件事,高宿这样一解释,其性质看起来倒是和托管殊途同归。

有一些百姓真如陆久安所料,不愿把家中女童送来上学,赵老三倚在石墩子旁掰着手指头给他们算账:“你想想,你家女娃在家也是要吃饭的,假如你一个月要花100文钱,现在送女娃来读书,县衙会补贴你一半的生活费,相当于你半个月才花50文。而且指不定你家女娃争气,若是读书了得,以后还有机会在县衙当值呢。这不是稳赚不赔吗?”

赵老三话糙理不糙,举的例子浅显易懂,百姓顺着他的话想了想,打消了男女偏颇的念头。

到了报名截止那一天,总共来了200多个学子,孩子们高低不一站在孔子石像前,脸上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和兴奋。

陆久安看着这群大小萝蔔头,心情激动:“这些都是应平未来的希望啊!”

200多个学子,按年龄阶段化拨成四个班级,分别由四个老师来带领,这群孩子,坐在教室里,领到人生中第一份纸笔,珍而重之紧紧抱在怀里,眼里盈光闪动,含着泪花。

他们里面有一些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东西,心里那份感慨和珍重可想而知。

华夏21世纪,因为义务教育的普及,神州大地上已经鲜少有人因为贫穷读不起书。高等教育遍地开花,大学生们多如牛毛,如今再看这群孩子的反应,不知怎麽的,陆久安心里格外不是滋味。 ', ' ')

最新小说: 女神的全职兵王 仇家之子(短篇高H) 惭愧 精神病与杀人犯(1v1) 自慰手淫摘抄笔记 从夜的命名术开始 旧时新忆 白玫瑰/沉香屑 娇骨 影帝的大好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