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阳看了眼屋内,李玥还在收拾着孩子们的衣服。
婶婶是媳妇最亲近的人,也是陪着媳妇长大的家人。
拿起手中的书卷,张阳站起身走出了家门,这个家还是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变化。
唯一的就是家里多了一片平地,平时用来晾晒衣服和书籍。
走到山下,来到天可汗的小行宫,李世民正在打着太极拳。
张阳将书卷放下,道:“这是宫里送来的消息。”
“嗯,朕已经听宫里来的人说过了。”
这些事本就不用告诉天可汗,宫里的风吹草动一清二楚。
张阳又道:“他这种情况确实不太好。”
李世民收起了打拳的架势,低声道:“朕又何尝不知道,他这样下去只会油尽灯枯。”
“劝劝他吧。”
李世民先是写了一封书信,张阳也当场写了一卷书信,命人送入宫中。
骊山的两卷书信送入长安城。
李承乾肯定是看到了这两卷书信,他也不得不看。
只不过看过书信之后,李承乾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变化,他还是一样地勤政,朝中每件事他都要过问。
贞观一朝的第一位天可汗,李世民有着龙傲天般的人生。
后继任者的压力可见有多大。
正因李承乾感受到身上的压力,他才不敢松懈。
有太多人正在看着他,贞观一朝的老人也好,从贞观一朝来的同龄人也好。
李承乾在意的目光太多,他想要勤政,想要励精图治。
关中又下起了秋雨,与往常一样张阳每天都会来看作物的变化,虽说已经不是太府寺卿了,不过种地这种事不限于个人职业。
小麦,黑麦的长势都不是太好。
甜菜也不错,还没到可以收获的时候。
大唐的远征还在继续,能从欧洲带来的作物并不多,想要从这些麦子中培育出更好的麦种,这是一件需要长久坚持的事。
见李泰正带着他儿子在田埂边走着,张阳笑道:“胖子!”
李欣快步跑来,“见过姑父。”
李泰惆怅道:“这田地里的作物都研究多久了,有成效吗?”
张阳苦恼道:“一点成效都没有,学术院的农科学子专研得如何?”
李泰挠头道:“他们最近还在专研大棚蔬菜,高陵县用二十亩地给学子们做实验,这场秋雨下过,入冬之后就可以开始实践了。”
“其实还是一点进展也没有,对不对?”
李泰闻言叹息道:“确实一点进展也没有,目前为止还没有成果。”
面对张阳的目光,李泰无地自容地低下头,好似在说你这个院长是怎么当的。
这都三年了,一点成果也没有。
李泰颔首道:“有些事不能急的。”
张阳惆怅道:“今年骊山给学术院拨了有三十万贯吧?”
李泰不住点头,“嗯。”
“火柴的价值确实也能回本了。”张阳拍了拍李泰的肩膀,又道:“是有什么难题吗?”
李泰啧舌道:“技术发展是需要理论的,我们现在的理论知识不足,想要自己的培养人才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多等几年吧。”
说罢,他又连忙补充道:“姐夫如果有相关的理论学识,也可以交给学术院。”
张阳苦恼地敲了敲脑门,“我再想想吧。”
“听说宫里的那位,近来身体不好?”
“嗯。”
张阳迈开脚步走着,现在的骊山变化很大,村子里的道路越发干净。
如果骊山加入每年的劳动模范县和卫生模范县的评比,那么每年的评比都会是骊山,所以从一开始要准备评比,骊山就被排除在外了。
张阳叹道:“宫里的那位给了他自己很大的压力,其实他没必要这样的。”
李泰也惆怅道:“他这样还不是只让父皇担忧。”
“你把今年骊山学术院的专研报告送来给我看看。”
“好,我这就让人去准备。”
张阳回到了山上,李泰的动作很快,当天就让人送来了一车的学术报告。
书卷很多,要一卷卷地看。
看这些卷宗要有耐心,现在的县侯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看看现在的骊山学术院都缺少一些什么样的理论。
张阳也拿出了一副近视眼镜,这是自己的。
李玥皱眉道:“要看这么多吗?”
“嗯,这些都是学术院送来的,我想看看他们现在的进展如何。”
“我让小武与小慧来帮你。”
“嗯,那就帮我归类下。”
一家人又开始了加班加点,直到天色入夜的时候,张清清这才回家。
爹娘与两位姨姨正在批阅着奏章。
秋儿与小慧姨姨的孩子两位婶婶正在看着。
小武姨姨秋天的时候就有了身孕,此刻还没显怀,现在也帮着爹娘翻看学术院的卷宗。
家里很安静,饭菜就在桌上。
张清清看着家里的状况,饭菜就在桌上。
王婶笑着道:“小郡主呀,菜刚热过。”
“知道了,王奶奶。”张清清自己拿来了碗筷,盛了一些淡黄色的黍米饭,便坐下吃着。
不多时,张心安疲惫地坐过来。
张清清问道:“怎么?你也没吃吗?”
张心安摇头道:“我们都用过饭了,姐姐回来得晚便不等了,不过……”
他抬头看去,皱眉道:“在自己家里,这安全帽就不用带了。”
闻言,张清清这才摘下了木制的安全帽,又道:“习惯了,近来修建玄武门,拆了要重建,等太极殿的地基重新打好了,还要再建设,今年就能竣工。”
是因为太忙了,都快忘了还带着安全帽。
张心安苦恼地坐在姐姐身边,他嘀咕道:“家里人都有事情做,就我闲着。”
张清清嘴里嚼着饭食,爹娘不在面前坐得也不端正,又道:“整个村子都由着你玩,你还闲?”
“玩腻了,难道姐姐不觉得吗?”
“说来也是。”张清清咽下饭食道:“他们不像我们,爹爹从小教导要多思考,要团结人,很多时候那些孩子思考的事,与我们自己想的不同。”
张心安道:“原来姐姐也有这种隔阂的感觉。”
“认知不同,理解也不同,眼光更不一样,你只要保持就好。”
“我可以去帮姐姐吗?”
张清清用罢饭食,放下了碗筷。
李玥见到女儿走来,莞尔一笑,道:“回来了?”
张清清坐在一旁,将桌上的卷宗放整齐,又道:“明天想带着弟弟一起去宫里建设皇宫。”
“嗯,那就一起去吧,婶婶年纪大了,不方便陪着你们去,让河间爷爷陪着吧。”
照理说河间郡王应该喊一声,叔外公。
小时候听爹娘说过,那时候爹爹让自己喊叔公叫一声爷爷,便从小到大都是这样。
说是以前的时候爹爹还年轻,河间郡王很是照顾爹爹。
只不过后来爹爹也年纪大了,经常闯祸,再后来河间爷爷时常在家里挂着一根上吊用的绳子,一来警告自己,二来要是爹爹真的闯下了弥天大祸,河间爷爷就真的上吊了。
翌日,张清清就带着张心安一起去宫里,指导建设皇宫的事宜。
张阳并不知道女儿要将大唐的皇宫建设成什么样,按照她的理想,她想要将整个长安城炸了,然后将长安城建设成她心里的样子。
这是她的第一个志愿,就像儿子说的,这个女儿就快成为骊山的总工程师了。
“本以为在小慧的影响下,她可以文静一些。”张阳气馁道。
“她像你,做什么事都像你。”李玥笑道:“你这个做爹的,本就是工匠能手,平时她就会去车间看你忙碌,还想她要怎么文静?”
女儿意料之外地往理工方面发展了,张阳惆怅道:“可能大唐以后的理工科女孩会越来越多。”
李玥点头道:“有了标杆,自然有人效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