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怕房相不原谅你?”
看他神色扭捏,岑文本又道:“如果你这就退缩了,你与房相之间的缘分就到此为止,骊山寄予在你身上的厚望也就成了失望,既然是你一手造成的,你就要自己去挽回。”
“谢文本伯伯指点。”
岑文本道:“记得你第一次来长安城的时候,还很小,老夫带你到处走走。”
“谢伯伯。”
“嗯。”
皇宫内,李泰站在父皇与母后面前。
“难得你还有心来宫里看望朕与你母后。”
李泰行礼道:“儿臣在骊山,一直牵挂着父皇与母后的。”
长孙皇后低声道:“来,让母后看看。”
李泰走到母后的身前。
“嗯,胡子更粗了,一点都没瘦。”
看着母后的笑容,李泰又道:“儿臣一直控制着不让自己更胖。”
长孙皇后满意点头,“好,能不胖就好。”
李世民喝着茶水道:“那孩子呢?”
李泰回道:“儿臣交给许侍郎照看了。”
“也不知道张阳是怎么想的,竟让玄龄收他做弟子。”李世民吹拂着茶水上茶叶,“朕在问你,张阳是如何知晓李元昌与韦挺的关系呢?”
李泰皱眉道:“儿臣也不知,只按照姐夫的吩咐办事,起初还有怀疑,但看李元昌心虚的神态,便能猜到其中一二,再者朝中查问确凿之后,儿臣才后知后觉这件事是真的。”
李世民颔首道:“朕清楚了,留下来用饭吧。”
李泰行礼道:“儿臣在骊山还有不少事要安排,恐不能久留。”
长孙皇后叮嘱道:“那好,你早些回去。”
“儿臣告退。”
李世民稍稍点头。
走出甘露殿时,李泰撞见了李承乾。
“来看望父皇与母后?”
“皇兄。”李泰双手作揖行礼,“多年不见了。”
李承乾无声笑了笑,“是有很多年不见了,你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李泰低声道:“皇兄也没有变化。”
“嗯。”
李承乾嗯了一声,便快步走入甘露殿。
来到中书省门口,没有见到张心安,也没有见到房相,李泰径直走到许敬宗面前,“他人呢?”
许敬宗这才反应过来,“与岑文本走了。”
李泰脚步匆匆离开,走到朱雀门外才见到了领着张心安回来的岑文本。
“谢文本伯伯,侄儿回去了。”
岑文本向李泰行礼,这才送别。
望着这孩子远去的背影,岑文本满脸的笑意。
长孙无忌从皇城走出,“他都不是你的弟子,你却如此上心。”
岑文本低声道:“这孩子喊我一声伯伯,便足够了。”
长孙无忌无奈一叹。
这天,朝中还发生了一件事,年到六十的尉迟恭,致仕还家。
陛下授他开府仪同三司,入凌烟阁,同时画像入凌烟阁还有十数人,至今凌烟阁功臣总共二十四人。
李世民的皇帝生涯进入了后期,也度过大唐贞观一朝的最重要阶段。
在以前皇帝还不愿意这些老将们致仕,现在却开始放手了,随之从大业年间至今的老臣也都纷纷致仕。
一起告老的还有老将军李大亮。
皇帝留这些老将们住在长安城,往后不论是生活还是平日里走动,都还能有个照应。
人们有一种感觉,这些人退下了,乱世也结束了,像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大唐总会有新人上来。
裴行俭,薛仁贵在北征薛延陀的战事上,屡屡大捷,如今已拿下了漠北大片土地。
王玄策奉天可汗命再一次穿上了甲胄,带着三千兵马奔赴吐蕃,平定天竺诸地。
老将们一个个退去,大唐新的将星也在冉冉升起。
还有军报送来,张士贵与高卢人围绕西方圣城的谈判又一次破裂。
席君买已整顿了波斯兵马,收缴天竺的粮草准备北上攻打高卢人。
此刻的骊山。
张阳坐在华清池边,看着朝中的一份份奏章,见是儿子回来了,问道:“这一趟去收获如何?”
张心安道:“收获不好。”
“房相又拒绝了?”
“孩儿自己会去收拾好的。”
张清清看了眼弟弟,低声道:“一定是这个笨弟弟出言不逊了。”
张心安垂头丧气地走入自己的房间。
收回目光,张阳继续看着手中的奏疏,“孩子总是需要磨砺的,他自己去收拾,让他长点教训也好。”
张清清很是认同爹爹的话语,便帮着整理书卷。
翌日,张心安这一次在杨婶的陪同下又一次来到长安城,这一次他没有直接去皇城寻找。
而是提着一篮子的南瓜饼,等在房相的府邸门口。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直,他刚从崇德坊回来,见到家门口的孩子好奇道:“你是?”
“小子张心安,前来见房相。”
房遗直看了眼天日,盘算着现在的时辰笑道:“家父今日有许多事要忙碌,不知几时才能归家,你进来等候。”
脚步迈入家门,房遗直见他还在站在原地,笑道:“你为何不进来?”
张心安回道:“是因小子昨日出言不逊,特来道歉的,如此进入房相的府邸不好。”
“你不用计较,家父不会在意的。”
他说罢,看这个孩子不言语,也只好不再劝了。
不多时,有一个女子快步走来。
张心安抬眼一看,欣喜道:“姨姨。”
杨婶行礼道:“见过公主殿下。”
李丽质皱眉看着他,“姐夫的孩子还真是执着。”
张心安回道:“侄儿不能因一时赌气,而放弃,姐姐会取笑我的。”
“你们姐弟俩都很固执。”
李丽质拿过他手里的篮子,又道:“父皇要见你。”
“可是侄儿要在这里等房相。”
李丽质牵着他的手道:“房相就在父皇身边,你去了便是。”
张心安跟上脚步问着,“晋王舅舅什么时候回来呀。”
“还要两年吧,他出去游历了。”
……
这两天长安城一直都是阴云密布的,风吹过的时候很冷。
李丽质领着张心安走入皇宫。
这也是这孩子第一次来这里,看着这里的房子满眼的好奇。
一直走到了武德殿内,李丽质行礼道:“父皇。”
张心安看着皇帝,稍稍行礼,又向房相行礼。
李世民看着这个小子,笑道:“玄龄,你看他,与张阳长得一模一样。”
房玄龄抚须点头,“以后也是个棘手的小子。”
李世民道:“等他长大,那都是后辈的事了,朕可管不到他。”
“陛下说得是。”
张心安低声道:“小子见过陛下。”
李世民正色道:“几岁了?”
张心安道:“现在六岁,等过了今年就七岁了。”
“七岁?你长得可真快。”
李世民问道:“七岁的孩子确实该蒙学了,你可有识字?”
“小子识字。”
“都说骊山学识经纬天地,又神秘莫测,房相想要考考你。”
第九百三十七章 张心安拜师
李丽质行礼道:“若是考校满意,房相可愿意不计前嫌收这个孩子做弟子?”
说着将篮子放在桌上,李丽质解释道:“这是这孩子为昨日的出言不逊送来的南瓜饼,是他的歉意。”
房玄龄看了眼南瓜饼,又道:“孩子总是有心气的,昨日的事老夫不会与你计较。”
张心安道:“那就请房相出题。”
房玄龄抚须道:“如果有一天朝中要来攻打骊山,你当该如何?”
张心安皱眉道:“朝中为何要攻打骊山?”
李丽质低声解释道:“心安,这是房相的题,并不是真要攻打骊山。”
房玄龄正色道:“你答便是。”
殿内安静良久,张心安搜刮着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便想起了爹爹当初讲给自己与姐姐听的一个故事,便道:“天可汗坐拥天下兵马,为何要来攻打骊山呢?骊山何罪之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