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帐外静悄悄的,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形如何了。
麦饼搭配着白开水,勉强应付了一顿。
张阳走到营帐外的时候,发现昨日密布的营帐今日显得稀疏,看来昨晚走了不少人。
早晨的风还有些冷,张阳收紧自己的衣衫,看向道路尽头站着不少的官兵,道路的尽头先出现的一片白布,紧接着是一队人影。
李道宗与李孝恭率先回来了。
张阳向着两位长辈行礼。
“回去吧,陛下已回宫,一切从简。”
“您是回骊山还是打算在长安城留一段时日?”
李孝恭望了眼长安城方向,回道:“回骊山吧。”
不多时,弟弟妹妹也回来了。
一家人回了骊山。
生活与往常一样,李玥坐在华清池低声道:“高阳,东阳还有清河打算在宫里陪母后一段时日。”
“嗯,发生了这种事,皇后身边确实要有孩子陪着。”
李玥忽然笑道:“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张阳接道:“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晏殊的采桑子念起来十分动人。
或许现在的李世民也觉得寂寥,齐州之乱给了这位自傲的天可汗一个沉重的打击。
李渊的过世,又给他的心头沉重一击。
张阳又道:“我更喜欢天若有情天亦老。”
“泪滴春衫酒易醒,也很好。”
李玥双手捧着茶杯低声道。
张心安有些担忧地看着姐姐,担心姐姐真会在这个时候去炸了长安城。
不过看姐姐还认真地做题,又放心下来。
时光又过了一个月,骊山交给了朝中一百门火炮,也仅有一百门。
皇帝想要很多火炮,这火炮自然是越多越好。
但骊山一直以生产力有限的由头来抗旨。
正逢大唐的第一位皇帝过世,坊间认为,骊山少了一大靠山。
想来往后天可汗对骊山的要求会更多。
这天,长孙无忌匆匆走入承天门,一路走到了太液池边,“陛下,不可再造大明宫。”
太液池的装点比以前更华贵了,站在水榭中就能一眼看尽这里的风景。
李世民沉声道:“辅机,以往这些事,你不会多言的。”
长孙无忌回道:“陛下,郑公几次告诫应当简朴,若陛下贪图华贵坊间亦会效仿之,挥霍无度,民风便会奢靡,此风不可长。”
李世民正色道:“你现在越来越像郑公了,还以为你能与朕如当年那般交心。”
闻言,长孙无忌低着头,又道:“陛下,郑公如今病重,若他知晓,势必会拖着病体,前来进谏。”
“你是臣子你该进谏,其实不用你说,张阳已在做了。”
“张阳?”
“嗯。”李世民沉声道:“又有不少的关中民夫前往骊山,修建铁路,他建立工程队,你可知他的工程队有多少人?”
“臣倒是没有问过。”
“有三千余人,分十六个队伍,其中队长一名,副队三名,技术能手数十人,再分各个小队,一众民夫跟着划分小队行事,而这些人的总领便是阎立本。”
听陛下这么说,张阳手中的工程队好像是一支大军,还有各个小队。
“就算是朕有心想要建设大明宫,也没有民夫可用了,骊山只要一句话,各县就会将招工之事告知乡民,他们甚至可以提前做好规划,甚至能招揽多少民夫,关中有多少青壮劳力骊山都一清二楚。”
“这是朝堂不如骊山之处,骊山的号召力未免太大了。”
长孙无忌眼神狐疑,骊山确有这等本事,当初张阳设立的人力资源,当人力成了资源,成了骊山的卷宗之后,骊山便开始控制关中的民力。
而且这势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只要有人想要劳作就去骊山村外的一处官邸,递上自己的名字与籍贯,骊山确认之后三日内便可以给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其效率令人发指,恰恰也导致了长安城各个坊市要用人,都要看骊山的脸色。
骊山一边掌握着工坊的生产,一边掌握着人力的调配。
偏偏是陛下起了要营造大明宫的苗头,骊山就先一步抢走了民夫,让陛下无法开工建设。
长孙无忌感到压力小了很多,张阳确实在按照约定办事,压制着陛下奢靡之心。
在陛下安度晚年的这段年月,长孙无忌可以一直放任着骊山,直到不需要放任为止。
李世民颔首道:“辅机觉得这骊山该不该管。”
第九百二十六章 烦恼的琐事
长孙无忌又道:“陛下,管骊山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骊山营造铁路想要惠及关中,关中之民称颂,名望之高一时难掩风头,况且一旦有一处停工,恐会引来非议。”
“对骊山来说或许停工几处没有多大的损失,可对乡民来说失去了工作,而骊山一直以群众为基础,不妨多看几年,看骊山往后如何,再做打算。”
李世民叹道:“或许是朕看多了生死,便心浮气躁了。”
长孙无忌躬身行礼,“陛下圣明,乃社稷之福。”
命人搬了椅子坐下,李世民看着平静的池水,“听闻近来,你与骊山走得很近。”
“偶有走动,偶尔争论。”
“嗯,朕知道了。”
长孙无忌又看了眼陛下的神色,躬身行礼,“臣告退。”
只要陛下没了要营造大明宫的心思,长孙无忌心里的石头算是落地了。
太上皇过世骊山的所有工事都停了三天,三天之后继续动工。
骊山,张心安看着家里的银钱一车车地搬出去,委屈道:“不要搬了,再搬都搬完了。”
张清清踹了一脚弟弟,“你就这点出息。”
“姐,你为何踹我?”
张清清抬起脚又踹,“别在这里丢你姐的脸,这么些银钱就让你委屈成这样,往后怎么维持家业。”
“我们家的家业也不能这么花。”
“你还敢顶嘴!”
“啊!”张心安捂着头快步跑远,生怕再被姐姐打。
徐慧看着这一幕不住摇头,低声道:“你们姐弟俩还真是……”
“弟弟是弟弟,我是我。”张清清双手叉腰,“看弟弟这傻乎乎的样子,连这点账都不明白。”
徐慧低声道:“其实这些付出都是能够赚回来了,老师都盘算很多遍了,目前为止五年内都能收回成本。”
“嗯,徐慧姨姨教我。”
“好呀。”
徐慧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开始教她如何明白成本与预算规划上的概念。
自从李渊过世了,张清清与张心安在学习更用心了,姐弟两相差两岁。
弟弟六岁。
姐姐八岁了。
这两个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这也得益于学习的方式不同,不论是李治还是东阳他们,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离开之后,不论是去国子监学习典籍,又或者是数术。
其学习能力都比寻常孩子强上不少,因思维方式的不同,骊山的孩子更注重在思考问题中的条件,从而形成更高效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其他孩子觉得风就是风,而骊山的孩子会思考风与气压之间的关系。
看似一种不起眼的差别,但若放在平时的学习上,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可以与寻常孩子拉开很大的差距。
县侯与公主殿下已经不再收弟子了。
家里得已清闲,张阳闲来无事便会开拓新家。
李玥帮着打扫满地的木屑。
将一处山麓铺平之后,张阳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我要在这里装一个风车,用来测算风向与风力。”
李玥看着设计图纸又道:“还要在这里建设一个熊窝,家里的熊总不能一直窝在柴房中。”
“熊窝要大,而且要多设几个。”
熊大卷着舌头打了一个哈欠,身后其余一众熊,它们卧在阳光底下,也开始打哈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