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仁贵淡淡道:“那是你在天竺杀人太多了。”
王玄策满不在乎笑了笑,“薛兄杀的大食人还少吗?”
裴行俭又道:“要是能杀光就没这么多事了,也罢!京兆府还有一堆事要办,两位哥哥自便。”
许圉师一个牵着马儿刚走出长安城门,他四下看了看没见到阿史那杜尔。
都护上任,杜尔这个行军总管应该相随的。
这人怎么不在了?
他又问了问这里的守卫,说是阿史那杜尔早就去赴任了,都走了半个时辰了。
别看是去漠北苦寒之地,都护府的都护一职可是很多人都渴求不得的。
他纠结了一会儿,一个人赴任还没有兵马护送有些凄凉,可惜在朝中也没有几个好友能来相送的。
“不用多想,你是瀚海都护府的都护,阿史那杜尔都要听你号令,你亦是突厥统领。”
说话的人是一个少年,许圉师看着这个少年眼熟,但一时间又认不出来。
李治笑道:“去吧,突厥早晚会并入大唐疆域,你在瀚海都护府就在大唐境内。”
没有多想,他翻身上马,朝着北面而去。
此去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够再回长安城,漠北形势紧张,他不敢有半分的耽误。
等许圉师再回头看去的时候,那个少年还站在城门前,笑看着自己。
早晨的骊山鸟鸣声不断,贞观十四年的春季很是热闹,骊山村外的官道上有不少商人排队购买货物,他们买了货物就可以卖去其他地方。
骊山上,温和的阳光照在这片山头。
张阳是被噩梦惊醒的,因为梦到有人在承天门外大喊共和。
醒来的时候,还心有余悸。
用冷水洗了把脸,张阳已经想不起来梦中那个在承天门外大喊的人是谁了。
“师父,各县修建作坊的账目。”
张阳拿过账目一看惊疑道:“修建几个工坊要用五百贯?”
小慧叹道:“也不是谁都能像骊山这样,能够精打细算的。”
张阳又道:“铺设地面,重挖沟渠,库房和木车,修个屋顶……就这些要五百贯钱?”
“嗯,核对过的,账目是没错,各县的县丞也不敢胡乱做账。”
“唉,这些亏空往后从生产上补回来吧。”
小慧又接过师父递来的账目,站在一旁道:“说是要改建重设生产规范,不过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改好了,起初各县还不愿意,现在还不是一个个照办又照做。”
张阳手里拿着女儿的孔雀扇,这个扇子坏了,几根孔雀翎掉落了下来。
给孩子们修玩具,又是寻常生活中的一件琐事。
用针线将孔雀翎重新串起来。
小慧看着师父的双手,这双手很粗糙却能够做很精细的事。
将孔雀扇修好之后,张阳交给小慧,叮嘱道:“她多半又不喜欢这个扇子了,放到藏书阁去吧。”
小慧正要走向藏书阁,回头又道:“对了,朝中给各县作坊的许可是三年,往后每年各县自查一次,在许可到期之前,需要各县提前向朝中递交章程,并且需要重新批复。”
张阳点头道:“我知道了。”
今年的生产还没开始就先亏了五百贯,这让骊山原本紧张的生产又多添几分寒霜。
这世道给人一种傻里傻气的感觉,傻里傻气的皇帝想要治理江山,总是磕磕绊绊的。
这大唐也给人一种蛮横又傻里傻气的风格。
就说这个生产许可,应该减少步骤,以京兆府为核心却不是以中书省为核心。
冗余的步骤只会耽误生产发展,更不要说三年一次批复,过三年朝中说不定又是另外一副模样。
张阳走入车间,婶婶已经将铁厂的图纸送来了,车间内金属与桐油味有些重。
打开这里的窗户让阳光尽可能地照入。
张阳把一张张的图纸挂在墙上,这是骊山所需铸造的下一步关键。
第八百八十二章 他是为何呢?
螺丝在五金工艺中是一样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迈向工业的重要一步。
之前的骊山火炮多是用铁板作卡扣,再用弹簧加以增加弹性。
骊山已经是有螺丝了,但现在骊山的螺丝很粗糙,螺丝会造得很大,螺帽还是四方形的。
当然了在人类的生产历史上,一直都有螺丝的存在,自古以来劳动人的智慧用于生产上,能够造出许多工具。
螺丝自然也在其中。
可骊山现在要铸造的螺丝不同,那是一种金属铸造上的精细螺丝。
车间里用能够给金属件攻丝的工具,可这都是手动的,用起来十分累。
永远有解决不完的技术难题,骊山用了铜之后就可以在螺丝上动脑筋了。
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它又是铸造各环节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骊山说什么都要拿下铸铜权的原因。
车间外,小清清带着弟弟刚刚听欧阳询老先生讲课回来,姐弟两听了一上午的课,此刻脑子晕乎乎的。
“姐,爹爹又在车间了。”
小清清闻言看去,小声道:“山腰的钟楼还没建好呢,爹爹真忙。”
小心安重重点头,“小慧姨姨和小武姨姨好像也有做不完的事。”
“是呀,我们也有念不完的书。”
听姐姐这么一说,小心安的胖脸这就垮了下来。
又是一年的春天,四月的时候晴好的阳光照下来,关中渐渐恢复了温暖。
张阳给朝中写了一封信,让婶婶送去。
小清清拿着一张纸来,“爹,李象来了。”
说起李象这个孩子,他太过木讷,而且自小长在东宫也没有骊山的孩子这么开朗。
张阳重新坐下来,“太子也来了?”
“太子倒是没来,只是李象出了东宫,说是想问爹爹的问题。”她将一张纸放在桌案上,“说是想让爹爹写下愿望。”
张阳淡然道:“为何要让为父写?”
小清清也是一脸困惑,小声道:“对呀,为何要让爹爹写。”
张阳提笔而起写下,“愿大唐能够走过所有的坎坷,愿大唐就算到了倾覆之际,也有人能够力挽狂澜,愿大唐的过往伤痛都能够弥合,愿大唐的旗帜能够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依然是这般的淳朴又可爱。”
小清清看着,自己不自觉念出声。
“愿唐人的心中常有梦相伴,愿唐人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愿唐人能够抚平山川,愿唐人能够拥有梦想,能够向往着美好为之奋斗……”
写完这些,将纸张交给女儿,张阳道:“好了,还有许多许多,我就不写下来了。”
“嗯,女儿这就去给李象。”
过了一个时辰,她又回来了,“爹,李象又问,若大唐富强了,会不会如盛汉之时,重蹈覆辙。”
张阳笑道:“那就抓紧思品建设,人的一生必要读的书本便是思品,所谓思品便是思想与品德,牢抓精神世界的建设。”
“嗯,女儿这就去回复李象。”
今年来春游的人不少,四月天的关中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
李象坐在马车的车辕上,手中的纸随风而动,八岁的他念道:“愿大唐能够走过所有的坎坷,愿大唐的旗帜能够插遍世界,愿大唐在倾覆之际也有人能够力挽狂澜……”
“愿唐人的孩子都能够茁壮地成长,愿唐人的心中常有梦相伴……”
孩子的话语声传到了李承乾的耳中,这位东宫太子问道:“这是……”
李象回道:“孩儿问起骊山县侯的愿望,他便给孩儿写了这些。”
李承乾看着字迹点头,“嗯,这是张阳亲手写的。”
他低声念着,“愿唐人心中有梦……”
这是张阳的愿望,可他的愿望只字没有提到骊山,他将愿望都给了大唐。
李象又道:“孩儿又问了关于将来的事情,有朝一日大唐富有了,如盛汉那般该如何?”
李承乾很有兴致地问道:“他是怎么说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