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喏。”
“张三秋?”李承乾忽然笑了,“这名字听着还真是张阳的风范。”
骊山,孩子出生之后一家子的担子也松了很多。
宗室各家纷纷派人来祝贺,张阳对李孝恭道:“还请河间郡王帮忙接待他们。”
李孝恭皱眉道:“某家在家里挂一根绳子,听闻前日陛下也在承天门挂了一根绳子。”
“陛下是有什么深意吗?”
“陛下的心意不好猜。”
眼看一群宗室人家就到了村口,张阳又道:“我还有事要忙,麻烦河间郡王了。”
“为何是某家?”
“看在孩子叫您一声叔公的份上。”
李孝恭神色一软,道:“罢了,帮你这一次。”
“有劳了。”
李孝恭换上笑脸迎上了这些宗室,作为孩子的叔公来接待这些宗室中人。
他在村口摆了宴席,骊山的主人就不与他们相见。
以前的骊山与宗室疏远,那就继续保持。
李世民能够让骊山富裕,但不会让骊山在宗室中有太广的人脉。
张阳就这么怠慢了宗室中人。
宗室长辈前来祝贺,骊山的主人连见都不见,很不给情面。
因为这件事,骊山对长辈怠慢了,有人心生不满将这件事告到皇帝的面前。
李世民也只是让人代话,言语责骂了骊山三两句,此事就此揭过了。
张阳亲自与骊山招募的劳力一起修建铁路。
秋分时节的关中刚有了凉意,可做着体力活,又是晌午天,铁路边的劳力们依旧累得汗水浸透衣衫。
张阳的后背已被汗水湿了一大片,他与村民一起铺设铁路的路基。
阎立本一边依照图纸一边丈量,他从来没有修过这样的路,每天恶补着欠缺的知识,一边建设骊山。
他知道了在铁路上铺设石子可以防止积水,也可以用来分摊压力保持稳定,也能让路基稳定。
在修建时要铺上一层厚厚的石子,也能防止泥沙堆积。
这方面的知识阎立本能理解,官道修砌之时也会用到很多石子。
而现在铁轨之间的枕木,涉及了力学的压力方面,又有几何原理。
还要将力学方面的知识重新巩固一番。
这位总工程师还要一边学,一边安排建设,张阳加入铁路的修建之后,一切都顺利了许多。
阎立本一把年纪了,觉得不好意思。
众人一直忙到夕阳快落下之时才完工。
等劳力都离开了,阎立本还坐在路边手里拿着小册子做记录。
“魏王殿下,为何枕木之间要留有空隙。”
李泰给自家的岳丈画了一幅图,解释道:“首先土地底下的情况很复杂,我们需要根据土地的特性来判断枕木之间的距离,一来是为了保持稳定,分摊受力点,二来也是为了在受压力时,留下足够的空间。”
阎立本对这些知识的接受还是很快的,本就是工匠出身,就有很好的底子。
光是一个铁路就蕴涵着这么多的学识,令人咋舌不已。
正说着,见到岳丈痛苦地神情,李泰好奇道:“您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
阎立本摆手示意自己没事,长长一声叹息,“以前老夫懂得不比他人少,如今有了半辈子白活的感觉。”
李泰忽然笑了,“本王跟着姐夫才学到了这么多,这就是物理学的魅力。”
“物理学?”
“嗯,姐夫是这么说的,算是骊山学识的一种。”
蒸汽机车炸毁了,因为炉子温度太高,蒸汽机的内部管道承压有限。
骊山至少再用半年时间才能再造出一辆,不过下一次的蒸汽机车就要在铁路上试行了。
骊山的项目向来是上马快,安排得更快。
李玥安抚着小儿子睡下,自己才来用饭食。
小清清狐疑地看着发呆的爹爹,问道:“娘,爹爹又开始一动不动了。”
“你爹呀,心里一直在盼着一件事。”
“盼着西征的捷报吗?”
“除了这件事还有别的事。”
“难道真的是高卢的美人?”
小心安哼道:“爹才不会要高卢女人。”
其实爹爹是个诡计多端的人,当年师公爷爷就说过许多事,她的小脸带着几分忧愁,“难道是东面的事?”
李玥将一块肉夹入她的碗中,“骊山缺铜,太缺铜了,你爹爹不想因资源不够被朝中牵制,心里盼望着南诏的铜矿什么时候能到。”
“南诏是我们家的,皇帝不会来抢吧。”
“姐,皇帝若来抢我们就炸了长安城。”
“你不是要买下长安吗?”
“弟弟可以先买下,姐姐再去炸。”小心安一脸认真的讲着。
张阳一声叹息,喝下了一口茶水。
小清清又数落道:“你买了又去炸,买来还有什么用?”
第八百六十一章 长安城十二县
“先买再炸,炸了再买?”小心安想了许久后,低声道:“姐,你还是不要炸了,炸了就不值钱了。”
小清清有一种预感,这个笨蛋弟弟会成为自己的死对头。
别看他憨憨的,家里一有什么事,就会找爹娘告状,这小子心里机灵着呢。
张阳默不作声地走入藏书阁,现在的藏书阁内放着很多书卷,有这么多年以来的实验记录,也有各种理论学识和骊山经营的工坊卷宗。
小武站在梯子上,正在整理上层的书卷,她低头见到了师父,顺着梯子就下来了,“这面墙也快放满了,现在我们骊山的书卷有两千五百卷,其中匠作工具书籍有六十篇。”
“骊山生产经略共二十卷,从当初的三年规划一直编写到了现在的五年规划,还有孙神医给的伤寒药经我们也要收录,共计六篇。”
“老师所撰写的数学一书有七十卷……”
她双手背负,垫脚道:“师父什么时候将车床技艺也写下来,好珍藏起来。”
张阳迟疑许久,叹道:“有些手艺我自己还没捡起来。”
“书籍才能流传于世,才能传承,这不就是我们骊山的主旨吗?”
“嗯。”
见小武还看着,张阳又道:“你放心,你师父我不会私藏手艺的。”
小武顺着师父的目光看去,那是挂在藏书阁的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所画就是中原大地的扩廓,这张图上还画着经纬度线。
“师父,听说现在朝中开始看向北回归线了是吗?”
张阳颔首道:“嗯。”
北回归线所在的范围便是江南与岭南,西南横断山的南面就是南诏,这条北回归线横穿南诏和岭南。
如果放在朝中,用他们的话来说南方就是南方,用骊山的话来说那就是北回归线。
小武离开了藏书阁。
张阳独自一个人站在这里,书卷整齐地塞满了每个书架,骊山的成果不知不觉已有这么多了。
骊山的孩子,从六岁开始就要学数术,八岁开始就要掌握部分文字的书写,十岁开始就要掌握写文章的能力。
书架上还有很多骊山铸造术的书籍,张阳忽然笑了,这座藏书阁就是骊山最重要的宝藏。
这里的书卷但凡流落出去一卷,能够掌握部分骊山学识之后,那人就能借此发家致富。
这就是骊山学识的魅力。
张阳铺开一张纸,这张纸上所画的便是骊山的工业版图,这个版图包围了长安城。
小慧快步跑来,拿出一张纸道:“长安城送来的消息。”
“嗯。”张阳收起图纸,拿着书信走出藏书阁。
自裴行俭回长安之后,张阳没有与他有过书信往来,但最近长安城发生的事会有人将消息送来。
且看现在长安城的那帮人都在做什么,朝中那帮家伙要做什么。
骊山既然要发展,便要对朝中与长安城的风向保持一定的注意力。
有事还是要和皇帝多谈谈。
信中的内容倒是没有特别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