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到崇德坊的一处街巷,许敬宗与张大安见到了倒在长安城的三具尸体。
正任大理寺少卿的孙伏伽正带着人站在这里。
昔年孙伏伽任职刑部郎中,陛下念其才能将他调任大理寺少卿。
“孙少卿。”许敬宗神色依旧镇定,笑道:“这命案可有眉目?”
孙伏伽端坐在地上,仔细观察着尸体,“是昨晚死的,三个人都是被一刀割喉。”
说着他双手撑着地面俯下身闻了闻尸体,又道:“很重的酒味。”
检查了一番天竺身上的衣物,搜到了一个钱袋子,孙伏伽面色凝重,“钱财没了。”
“是劫财杀人?”许敬宗再问。
张大安的目光看向四周,尤其是两边的屋檐。
孙伏伽心中有了打算,他拍了拍手站起身,神色凝重道:“听闻鸿胪寺少卿李义府与天竺人有过节?还因为这件事被文官弹劾,他怀恨在心?”
许敬宗点头道:“确有此事。”
说罢,他又连忙改口道:“断然不是李义府所为,昨夜老夫与他一直都在外交院饮酒。”
孙伏伽低声道:“我没说是他。”
“不是中原人做的。”
一个稚嫩的嗓音传来,许敬宗低头一看,是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靠了过来。
“去去去。”许敬宗赶着推开他,“谁家小孩,怎么还过来看死人。”
那小孩给许敬宗推开,又凑了上来道:“他们的伤口就不是关中的刀刃,而且割喉方式不是从背后的,是正面的刀口。”
“嗯?”孙伏伽诧异地看着这个小孩。
许敬宗又道:“你是谁家娃娃!抓紧回去,谁家孩子和你一样喜欢看死人。”
那孩子执拗着不肯走,他抬头道:“你是许敬宗,对不对?”
闻言,许敬宗胡子都快气歪了,“老夫的名讳也是你能叫的?”
那孩子行礼道:“小子狄仁杰,家父狄知逊,见过许侍郎。”
“啊……”许敬宗倒吸一口凉气又道:“嗯,原来是狄知逊的孩子。”
说罢,他又觉得不对,又道:“你爹在河西走廊主持互市,你怎么回来了?”
别看狄仁杰只有十一二岁,他谈吐端正,行礼也很端正,躬身道:“家父主持河西走廊互市脱不开身,只好让小子受家父之命,来看望祖父狄孝绪,顺道来长安城采买点礼品。”
许敬宗听完摆了摆手又道:“那你买了礼品赶紧回去。”
狄仁杰充耳不闻,又是走到了尸体边上,也俯下身闻了闻尸体,低声道:“天竺人没有喝酒,酒水是他们死后倒上去的,从刀口来看应该是西域人的弯刀。”
“西域人?”
孙伏伽捏着下巴的短须又问:“你是如何知道的?”
狄仁杰回道:“家父主持河西走廊互市,少不了与西域人交谈,小子耳濡目染对西域人的刀兵也是熟知的。”
天竺人死了,用的是西域人的刀?
张大安皱眉看着现场隐约觉得麻烦事要来了。
等许敬宗再看去的时候,狄仁杰那小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
来回看着也找不到他的身影。
心说狄知逊这人也是个名门之后,怎么就有这么一个胡闹小子。
事情交给了孙伏伽去查办,为了安定长安城内诸多外族人的人心,陛下的旨意也来了,三日内必须破案。
天竺使者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肯定要给个交代。
可就在众人没有顺着蛛丝马迹查案的第三天,一个吐蕃的年轻人带着当初的凶器前来投案自首了。
是因为吐蕃人与天竺人之间的仇怨才会下手,没有吐蕃小赞普的授意,是他一个人所为。
不管是不是小赞普的意思,这个梁子这吐蕃人算是扛下了。
孙伏伽照张拿人下狱,等朝中发落。
许敬宗坐在外交院内,还愁眉不展,真凶是找到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人命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吐蕃,大唐,天竺三方的关系。
“死了三个天竺人,用的是西域人的刀,行凶的是吐蕃人,很有意思。”
一个稚嫩又熟悉的声音传来。
说话的那孩子就站在外交院门口,还背对着众人。
许敬宗一把拎起狄仁杰,呵斥道:“你怎么又回来了?”
狄仁杰被拎在半空中倒也不恼,而是挂起了孩子该有的天真笑容,“爹爹嘱咐过,看望了祖父之后就回外交院,许尚书会照顾我的。”
“谁会照顾你?某家不会照顾你!”许敬宗对李义府道:“备车驾,送这个小子回河西走廊。”
“许尚书!”狄仁杰连忙跟上脚步,“难道许尚书就不想知道事情的原委吗?”
第七百九十五章 小子狄仁杰
“什么原委?要什么原委?人都死了,犯人也拿下了,大理寺也结案了。”
许敬宗没好气地看着他,这小子越看越讨人厌。
狄仁杰又从外交院的门外,将行李与包袱也搬了进来,甚至还有被褥。
他嬉笑着:“许尚书,我爹爹说了长安城到河西走廊路途遥远,入冬之后更是天寒地冻,想让小子在长安城过了冬再回河西走廊。”
许敬宗看着他发愁,要在这个忙碌的院子里塞一个孩子怎么想怎么不舒服。
狄仁杰打量着四周,很是满意这处地方,他又道:“许尚书,小子睡哪?”
许敬宗吹胡子瞪眼喝道:“老夫没说要留你!”
“若是许尚书不能留小子,小子就只能去见骊山县侯了,看看县侯会不会留小子过冬。”
“慢着!”许敬宗突然喊住他,目光俯视这小子,“莫怪老夫没事先与你说,这里是个很忙的地方,没人会照顾你,你要是闯祸了老夫还是会将你赶出去。”
“喏。”狄仁杰有模有样的行礼。
随后他理所当然地拎着包袱去后院找个房间,找个床铺。
许敬宗见状苦恼地挠了挠头,“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小子,近日事事不顺心,真是邪了门了。”
骊山与河西走廊的来往很多,狄知逊对礼部的功劳很大,对骊山的功劳更大。
要是被县侯知道我许敬宗连这点小事都不肯帮忙,以后自己还如何在县侯面前立足。
一咬牙就答应了这件事。
别看狄仁杰现在乖巧的模样,这就是个小混账,岂有此理!
小小年纪就该威胁老夫,长大了可了不得。
狄仁杰找到了一间单独的空房子,房子里还有一张干净的床,他懂事地将一应的书籍与生活用具放下。
而后,狄仁杰走到了板着一张老脸的许敬宗身边。
“你缺什么和这里的文吏说,一天三顿,饿不着你。”
狄仁杰又道:“听许尚书说外交院很忙,小子可以帮忙整理各地的文书,以前在河西走廊小子也是这么帮家父的。”
许敬宗领着他走到外交院的二楼,找到了张大素的房间,“大素兄弟。”
张大素目光还在看着一张关外的地图点头道:“许尚书,案子查清楚了?”
“嗯,查清楚了,与我们礼部无关。”
他说着话,将狄仁杰拎了进来,“这小子以后可以帮你做事,整理卷宗文书。”
张大素笑道:“你就是狄知逊的儿子?”
“小子狄仁杰见过张侍郎,唤小子仁杰就好。”
“嗯,仁杰。”张大素头也不抬地继续看着地图,随后伸手指向一旁的堆小山般的卷宗,“那是回鹘人与薛延陀人的部族卷宗,以及各地的人口数目,你将它们分类整理好。”
“喏。”
狄仁杰走到一旁便开始整理。
许敬宗站在门口观察着还真是有模有样的,他好奇上前检查了一番,分类得倒是没错。
狄仁杰忽然抬起头,他小声道:“许尚书,小子想明白了。”
“你想明白要回河西走廊了?”
“不!小子是想明白了那吐蕃人为何要这么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