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搡间,只好有一人屈服。
翌日,张阳神清气爽地醒来,看了一眼凌乱的床榻,心满意足。
养成早起的习惯,天才刚亮堂的时候,一家人就已经醒来了。
自从不用上早朝之后,也没有朝中的烦心事,最近也很久没有上火。
简单应付了两口早饭,张阳匆匆下山。
想要家里平安,以后打算做个富家翁,女儿是个败家姑娘,儿子是个败家儿,都由着他们了。
家业要好,这大唐也要好好的。
早晨的村子里很静谧,各家各户都起来得很早,上官仪一出家门就见到了张阳。
“县侯,听闻宗室中人昨日已经到了。”
张阳点头道:“我正想与你说这件事。”
上官仪穿着朴素旧衣衫,衣衫上还有一些补丁,其实骊山给他的工钱一直很多,一个月五贯钱,还有每年的分红少说十几贯钱,如此他的日子还是这么地清贫。
他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想着他成婚也有些年头了。
两人走在村子里,上官仪皱眉道:“县侯打算如何安排这些宗室中人。”
随着这两年的粮价的下跌,田亩的价值也会下降,将事情的安排与上官仪说了一遍,可以先从一部分富余的田地中种植蔬菜,关中已经是菜比肉还要贵的时候。
坊间寻常人想要吃口菜,要不就是去外面找萝卜吃,要不就是挖一些野菜。
现在需要大规模种植蔬菜,以此来弥补关中蔬菜不够的问题。
还要在荒地上种植树木,退耕还林很难,但总要有人做,这大西北要好起来呀。
将事情一步步说给上官仪,他一边记录着好奇道:“这些事情县侯可以与宗室中人当面说。”
张阳停下脚步,“在宗室面前,我露面不太好。”
外戚与宗室确实不能走动太多,再加上李道宗的事情在前,上官仪便明白了张阳的忧虑。
他点头道:“县侯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带着他走到李孝恭家门前,当门打开,里面是一片狼藉,桌案上残羹肉菜都还放着,地上都是酒坛子。
上官仪一时间竟找不到地方下脚。
晌午的时候,疯狂了一天一夜的宗室中人才醒来。
众人得知这位骊山县侯不亲自来谈,而是请了一个太府寺少卿前来与他们说话。
当大家从昨日的酒醉中醒来,看向门外便是一个年轻人笔挺的背影。
没错,张阳甚至没有给他们一张脸,而是留给宗室中人一个背影。
这个背影显得萧条,但却立在门前,也象征着骊山巨大的财力。
李道宗小声问向李道彦,“他平日里也是这样,以背影示人吗?”
李道彦也压低声音回道:“这骊山县侯平日里倒不是这样,是个很随和的人。”
李道宗稍稍点头,众人收拾了一番,这才开始听上官仪对蔬菜耕种之策的讲解。
期间不少人回头看去,见那骊山县侯的背影依旧在门外。
等众人敲定了田亩之事,上官仪本想着各家出一两亩地也就够了,在场宗室中人有李孝恭,李道宗,李元礼,李道明,再到小辈李道彦,姑姑辈从安阳公主到丹阳公主,甚至还未出嫁的衡阳公主。
宗室中人足足有二十三位,每人出个几十亩就足够了,宗室的这些兄弟姐妹平时虽然各自有矛盾,但因为李道宗的事情,宗室中人对李世民都有所忌惮。
大是大非面前,只要有李孝恭在,众人愿意同气连枝,说到底都是同族兄弟姐妹。
李孝恭一辈更是当年的宗室四将,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二哥,在宗室内的地位举足轻重。
现在骊山帮助李道宗脱罪,宗室大哥李神通过世了,现在宗室兄弟姐妹地位最高的也就是二哥李孝恭了。
宗室中人确实欠骊山一个人情,再有李孝恭出面牵头,大家都很豪爽。
宗室欠骊山的人情就此还清了。
众人各自家中都有田产,多数都是李渊那时候赏赐的。
各家各户能够拿出来的田产也不少,上官仪吃惊这些宗室中人,每人竟然可以拿出一两百亩地,而且都愿意画押写字据。
又不是送田产,也不是买田产,只不过帮忙种一些蔬菜,这些事情就算是过了头,也不过是被朝中言官弹劾几句,大家被弹劾的还少吗?都已习惯。
等有人回头看向门外,发现那个身影已经不在了。
上官仪核算了一番,总计三千七百五十一亩六分地可以用来种菜。
自任职太府寺以来,上官仪由衷感到高兴。
李孝恭与李泰将这些人都送出了村子,至于宫里的人会如何问这些宗室为何会齐聚骊山,到时候就说是来面见太上皇的。
张阳看着上官仪递来的一份份田契。
李孝恭颔首道:“如此一来,宗室欠你的人情也就两清了。”
看这小子还在为了这些田产欣喜,李孝恭有种恨铁不成钢的着急,“又不是将这些田产送给你。”
“河间郡王有所不知,这是我们工作的重大突破。”
“你……”李孝恭欲言又止,怎么想都觉得这件事很亏本,索然一叹又离开。
李泰在一旁坐下,也是眉头紧锁,“姐夫,皇叔的意思是你不该用这些田产来还人情的。”
张阳将田产契约交给上官仪,让他去安排接下来的事宜,张阳笑道:“马上就要入春了,不在今年将事敲定下来,来年如何开展工作。”
“皇叔的意思是,宗室欠骊山人情该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用在太府寺的事情上。”
“胖子,你有没有想过,你父皇一直都在限制宗室,将来宗室的话语权会更好吗?”
李泰摇头,宗室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小,自汉以来便是如此,往后更是如此。
如此与他们换田产,虽说与宗室的人情两清了,但心里更踏实了。
宫里,李世民得知了这一次宗室中人齐聚骊山,要说是因为李道宗,宗室这么多人去骊山看望太上皇也无可厚非,过了这年关,来年他们要见李渊指不定要什么时候。
皇帝觉得现在宗室还算是老实,这种事情也就当默许了,并且让宗正寺的人立下规矩,往后再去骊山需要宗正寺允许。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世民也知晓了这一次宗室齐聚骊山,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将部分的田产交给张阳,用来做太府寺来年的种植蔬菜,甚至还拿去了几片水塘。
得知张阳这一年一直在为太府寺的事情发愁,此时李世民没有表态,反而有种将观其变的态度。
李世民也不愿意宗室欠着张阳人情,如今两清了反而更好,只不过种一些菜而已,也是为了太府寺的事,都是为社稷没什么不好的。
张阳的朋友越多,皇帝越不高兴,张阳越被孤立皇帝越放心。
李世民叹道:“张公瑾教出了一个好弟子呐。”
李君羡走入殿中,躬身禀报道:“陛下,太子一家去骊山,说是要去看望太上皇。”
闻言,李世民看着奏章点了点头,“皇后安排的。”
皇后对现在的太子妃很满意,尤其是在修建大明宫这件事上,是皇后让他们一家去骊山,向张阳与玥儿道谢。
李君羡慕又道:“是梁建方护送太子一家前去的。”
只是太子一家去,倒也没什么,梁建方凑什么热闹?李世民疑惑道:“今天不是梁建方奔赴安西都护府的日子吗?”
“是昨日,梁建方去一趟礼部,见了许敬宗,昨日太子也在礼部,三人多半是见面有过商谈,才有今日去骊山。”
李世民颔首道:“朕知道了,派人继续盯着骊山。”
“喏。”
此刻骊山,有了宗室的相助,张阳这两天的心情好很多,太子一家来到骊山都是自己去迎接的。
李承乾介绍道:“这位就是右武卫的梁建方,乃是尉迟大将军帐下的一员骁勇的裨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