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长孙无忌则不同,他手中的人多是有名望无实干之辈,有些时候名望比才干重要,但有名望的人无才干迟早会落寞,而有才干的人终有一日会得到名望。”
听着老师的话,张阳犯难道:“老师说这话,又像是在交代后事了。”
以前听老师说这种交代后事般的话语,或许还能一笑置之。
现在听了这种话,再想到老师的病情,心里便又多沉重了几分,多听一句,就多沉重一分。
张公瑾忽然笑了,“这世上从来没有人能够保证一定长寿,老夫这辈子见识过天下英雄好汉,也经历过挫折和颠沛流离,算计过许多人,现在能够安心终老已经很好了。”
张阳安静地坐着听着老师讲话。
不多时李玥与师母也端着饭菜上桌。
今天便留在老师家里用饭了,现在大安也回来,老师与师母心中最牵挂的事情也尘埃落定了。
“高句丽的事如何了?”张公瑾笑着道:“大安从辽东回来之后很少说辽东的事,你师母就不愿意孩子们回家了还在说朝中的事。”
闻言,师母神情有了些许不悦。
张阳回道:“大安拿下了高句丽的王都,并且想要废了高句丽王,从此让高句丽成为我们大唐的郡县,但这件事遭到了朝中以赵国公为首的文官势力反对,他们想将高句丽王留在长安城,挟高句丽王来号令高句丽之民。”
张公瑾吃着饭菜点头,“大安想法是好的。”
“是呀,大安的方式一劳永逸,终究会有人反对,他的办法只要是施行下去,高句丽便不会再有王。”
张公瑾又放下碗筷,“长孙无忌想得更长远,他觉得想要辽东安定,必须要挟制住高句丽,如此可以避免很多祸事,大安贸然废了高句丽王,或许会给高句丽徒增动乱,从而再次威胁辽东。”
张阳点头,“所以我把温挺留在了高句丽,让他带着高句丽人与自己的本部兵马去攻打百济和新罗。”
张公瑾抚须不语,好似在考虑这件事的好坏。
总之李世民没有东征高句丽,也没有动用国力去攻打高句丽。
在安置高句丽的这件事上,众人有很多的看法。
张阳低声道:“赵国公的想法真的很有远见吗?一旦按照赵国公的说法,确实显得稳妥,但往后中原以东也就限制在了高句丽这片地,不除高句丽王,中原便一日得不到远东的跳板。”
张公瑾颔首道:“如此看来你比长孙无忌想得更长远。”
“是呀,我也这么觉得。”张阳笑着。
“长孙无忌这个老匹夫也到了想要维稳的年纪,他不像你们这些年轻如此热血,所想所忧虑的自然也更加的稳重,倒是不像你们这般一腔热血为了往后考虑。”
说着话,看这个弟子还是神情低落的模样,张公瑾长出一口气,“温彦博去世时,总说人生有太多的意难平,老夫此生没什么还未了却之事,比他好太多了。”
“对了。”张公瑾又笑道:“老夫打算等收到了王珪这个老东西的死讯后再死。”
张阳犯难道:“这能是老师说得算的吗?”
张公瑾爽朗笑道:“老夫现在就等着那个老东西的死讯,他一去终南山便没了音讯,已经派人去打探他的死活了。”
看老师的心态还不错,夫妻俩与师母告别之后,便又回了骊山。
纵然得知老师的病情到了这一两年就是极限了,心肺的负担越来越重,人体是有极限的,心肺的承受能力也有限制。
弟弟妹妹与孩子们都已经用过饭食了,现在小心安也能吃一点稀粥。
张阳独自一人坐在华清池边,看着浩瀚的星空。
“你师父有心事的总是这样。”李玥拿起一件外衣嘱咐小慧与小武,“你们也早点休息。”
两个弟子齐齐点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李玥拿着外衣给夫君披上,“当心着凉。”
“嗯。”张阳看着星星点点的夜空,“今天的星星格外地多,你看了吗,那是星座。”
李玥也在一旁坐下来,“什么是星座?”
“你看将参宿一四五七连接起来,再看上方那颗明亮的星……”张阳拿起桌案上的笔墨一边比对着夜空中的星星,“你看像不像一个举着刀的猎人?”
李玥打量片刻点头道:“嗯,如此说来是有点像。”
张阳笑道:“星空距离我们很遥远,但却是亘古不变的。”
李玥坐在一旁将双腿放在熊背上,也目不转睛地看着星空。
良久,冬日里的夜风更冷了,夫妻俩这才回到屋中休息。
立冬是冬季的起始,也是二十个节气的四立之一,所谓秋收冬藏,冬天用来储藏粮食的季节,世间万物也进入到了休养的状态。
草木凋零,蛰虫休眠,菜地里只有白菜和卷心菜与菠菜还种着,当然了还有一些芹菜,长势并不好。
第七百零七章 魏王大婚
关中的立冬时节,有人宴请宾客,也有人早早就出门去祭祖了,对太府寺来说冬天也是很忙碌,从各地送来的奏章越来越多,太府寺要从各地的作物呈报中做个整理,做个汇总。
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水土,在何种季节适合耕种。
太府寺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今天是李泰成婚的日子,这些事情只能暂时放下。
当初认识李泰还只是一个机灵的小胖子,现在已十七岁了。
夫妻俩在骊山为他准备接她的新婚妻子,两位婶婶带着村子里的妇人们收拾着魏王的小院子。
这个院子不大,但收拾一下,将来给他们夫妻俩人住也是很不错的。
张阳和李孝恭还要带着李泰去长安接来阎立本的女儿。
毕竟是自己家的侄子,这一次李泰成婚,李孝恭给他安排了五百名部曲护送。
队伍缓缓朝着长安城而去,李玥难得骑着三河马也跟在一旁。
这性子一直暴烈的三河马,经过红拂驯服确实温顺了许多。
李玥小声道:“原来夫君是将梅子给了青雀。”
张阳一起策马在一旁,马儿走得很慢,队伍行进得也很慢,“权宜之计,只不过还要宫里面见祖宗,也不知道到时候他会不会出洋相。”
“嗯,但愿不会。”
队伍从骊山出发,清晨时分一直到了晌午这才到了春明门前,早有宫人和宗室的人等在这里了。
迎接的人也是李泰的王叔,李道宗。
众人翻身下马走入城中,张阳又瞧了一眼李泰的神色,这家伙嘴鼓鼓的多半是塞了不少梅子用来止吐。
样子怪异了一些,让领路在前头的李道宗时不时回头看看。
自李孝恭任职礼部尚书,离开长安城之后,宗室的事情便由他来主持。
朱雀大街早就被清扫好了,队伍顺利地从朱雀大街到了朱雀门前。
作为长辈,张阳与李玥要带着李泰去面见当今陛下与皇后,李道宗和李孝恭也跟在一旁。
张阳与李玥领着李泰一直来到甘露殿前,当即陛下与皇后就站在那里,陛下身侧还站着李承乾与太子妃。
随着王公公开始念诵旨意,李泰下跪向他的父皇与母后行大礼。
成婚也是人一生中大事,李泰的婚事很顺利,这是一场由他父皇母后一手包办的婚事。
对此李泰也没有抗拒,自从离开长安城之后,他就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过着日子。
之后便是李泰跟着父皇与母后去祖宗前祭拜,不过张阳与李玥只能等在外面。
在外面的还有李承乾与太子妃。
太子妃已经为李承乾生了一个孩子,她恭敬向俩人行礼,能够成为太子妃,太子也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少不了这夫妻俩人的帮衬。
李承乾笑道:“青雀还需要半个时辰才能出来,东宫准备了一些糕点。”
都已经是午时了,想着这个时候大家多半都有些饿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