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误会了,红楼不是我写的。”
李世民盘腿坐着闭眼扶着太阳穴道:“你总是这样说。”
现在的皇帝也养着胡子,他的一言一行总是能够引人深思,尤其是他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与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这两种意境结合在一起,这明显很不合适。
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的红豆曲,自己将其放入了红楼梦的末尾。
李世民又道:“大唐需要红楼这样的故事,它能够使人更加良善,这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尽了人心的险恶。”
“陛下所言甚是,我老师说过一个没有故事的时代是残酷的,不论这个故事是美好的还是悲伤的,一个不读故事的人会变得极端,一个没有书籍的时代也很容易出现动乱。”
“你竟然有如此高深的见解。”李世民俯首点头,“朕以为只有孔颖达他们能够说出这种话,没想到在你话语中显得这么直白。”
张阳笑着,“在下不过借他人的话语来反思自己而已,让陛下见笑了。”
茶水放在桌案上有一会儿了,张阳将水壶又放在炉子上,摇着手中的扇子,“每年的秋雨都能让人安静看它许久。”
李世民拂袖道:“士林中人将红楼与梁祝列为禁书,你可有怨言?”
“陛下,我从来没有怨言,越是让他们害怕,我越发觉得自己做得很对。”
目光瞧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李世民低声道:“如此,朕觉得也该让红楼在崇德坊传颂。”
“谢陛下了。”
张阳双手作揖,而后将手揣在袖子里,就这么盘腿坐着。
君臣俩人又安静了半晌,李世民又喝了一碗粥,这两年关中的气候温暖,秋雨来得多,这场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
秋雨也有秋雨的好处,因为现在的骊山就种着稻米,只要这场秋雨继续保持现在的雨量,在不导致内涝淹没田地的前提下,能够给田地带来灌溉是最好的。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的秋雨,想起李世民刚刚说的,如果我死了,他会在这里煮上一壶水,泡好一碗茶,煮好鱼粥来祭奠。
再想起之前的谈话,皇帝来这里不会无缘无故。
皇帝做事也不会无缘无故,如果李世民要杀一个人,要祭奠一个人那是皇帝觉得他这么做有必要的。
李世民又道:“最近你在看什么书?”
张阳低声回道:“商君,我想到了这关中大地上大秦因为商鞅的决策而变得强大,可后来商鞅死了,秦人每每都会缅怀他。”
“商鞅有治国大才,他虽身死,却也值得令人祭奠。”
李世民的话语顿了顿,“朕不是秦惠王,你也不会是商鞅。”
“好吧,那陛下说一说现在来见过我做什么?”
话语直接摆明了,接下来的谈话就能顺利许多,李世民诧异道:“你现在的谈吐好了不少,看来当初让你多看书,也不是毫无用处。”
张阳惆怅道:“闲来无事便会多看一些。”
毕竟这大唐的精神与物质生活太过寡淡,多数时候只会为了自己的手头上的事情而熬夜。
要换作寻常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习惯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很自然地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
也就在这个大唐,枯燥的日子中唯一的消遣便是看书了。
李世民让王公公递上两卷奏报,“你且看看,这是当初波斯与辽东送来的消息。”
张阳接过奏报看了起来。
而李世民拿起茶碗喝下一口茶水,目光盯着他的反应。
片刻之后,他便道:“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张阳又放下奏章,“我确实给了大安和裴行俭破敌利器,不然陛下以为我何来的胆子,敢让王玄策与裴行俭孤军深入。”
“当然了,以他们的智慧就算是我不给他们这些破敌利器,一样可以打退波斯人,就算是我不给大安这破敌利器,他带着那三千甲士一样可以拿下高句丽。”
“不过是锦上添花,陛下以为呢?有些事一定会水到渠成,不必见怪。”
李世民沉声道:“你给他们的破敌利器是什么?”
“呵,不过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武器,可以破城墙,可以平山川,以前就在家乡见识过,只不过我自己重新捡起来,从钻研到铸造也就这两年才有的成果,往后还会有其他的破敌利器的。”
见李世民不说话,张阳看向自己的妻子,“媳妇那个东西带了吗?”
李玥从腰间拿下燧发枪递上,张阳拿起燧发枪,这上面已经塞好了药包,只要拉起上沿的燧石夹扣住。
将枪口对准一旁的柱子。
李世民神色好奇,想要往枪口看去,却不知张阳已经扣动了扳机。
一声清脆的机扩碰撞声,两个呼吸后枪膛瞬间炸响,一颗铁弹射出,精准地射入了一旁的柱子内。
再一看柱子,那洞眼中的铁弹入木三分。
且不说这是什么东西,若是此物射到人后果又如何。
李世民有些懊悔自己刚刚凑近枪口去看。
张阳擦拭着枪膛,“这是一种可以在百米外杀伤敌人的暗器。”
“只有百米吗?”
“目前来看只有百米。”
李世民冷哼道:“此物不如弓矢。”
张阳索然一叹,“从其他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如弓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让陛下见笑了。”
刚刚炸响确实很吓人,李世民双手有些抖,这东西要不把人打死,或者会将人吓死。
越发不明白这个女婿的肚子到底都藏着什么本事。
王公公依旧安静站在一旁,陛下喝下了碗中的茶水,张阳也将燧发枪擦拭好了。
李世民又道:“此物能够破城,杀敌十万?”
张阳摇头,“大安与裴行俭所用的不是这个东西。”
“当初你说过的,骊山铸造都是用于民生。”
“骊山的一切技术都是用于民生,这一点没有错,而且我们一直都在坚持着这个准则,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的。”
“那你手中的这东西是何意思?”
张阳皱眉晃了晃手中的扇子,让眼前的硝烟味快点散去,“不过是为了自保,防身罢了。”
知道接下来的父皇和夫君的谈话多半不会愉快,李玥起身带着女儿与儿子还有婶婶与小武先离开。
在孩子面前,李世民不好发火,当她们离开之后,便怒拍桌案,“张阳!你还有多少事瞒着朕!”
张阳面色波澜不惊,“陛下以为我想瞒着吗?”
李世民呼吸急促,“此等破城利器,你难道也想要来对付朕吗?”
张阳苦涩摇头,“陛下坐拥天下兵马,而骊山只是这么小的一片地,这么点人,会是陛下的威胁吗?”
李世民给了一旁的王公公一个眼神,王公公收到眼神便离开。
天色已经不早了,早就过了午时,锅中的粥也一直在沸腾,张阳只好在锅中继续加水。
王公公离开了曲江池,来到长安城的领军卫,与李君羡低语了几句。
卫府兵马迅速出动,一队兵马包围了曲江池,另外一队兵马离开了长安城,朝着骊山而去。
就在此刻的宫中,李丽质正在教着弟弟妹妹写作业,一个宫女匆匆而来,“公主殿下不好了,有一队兵马离开长安城去骊山了。”
“去骊山做什么?”李丽质皱眉道。
那宫女慌乱回道:“说是县侯与汝南公主就在曲江池,现在曲江池外已经被重兵把守,也有一支兵马去了骊山说是要搜查骊山的一切造物。”
心中暗叫不好,李丽质迅速放下手中的书卷,走入立政殿,拿起父皇放在这里的横刀,“母后,女儿去一趟骊山。”
长孙皇后低声道:“早点回来。”
李丽质神情带着几分坚定,当即跑出了承天门,再到朱雀门外多了一个士卒的马匹,朗声道:“我乃长乐公主,战马去骊山讨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