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三人中学识最好,学习能力最强的。
小武回到骊山上,便脱下了布鞋,看来是鞋子不合脚,这丫头的气势比之丽质弱一分,比之徐慧锐利一些。
本是笄礼的日子,长乐公主成年在宗正寺等册造案,并且宗正寺送来了许多贺礼到骊山。
李世民说是过些天再来看望丽质。
笄礼的第二天,张阳便带着她们在车间外练习射箭。
三个小丫头齐齐拉弓,瞄准了远处的靶子,箭矢射出,徐慧脱靶了,李丽质至少箭矢在靶子上,小武倒是不错,已经靠近红心了。
张阳手中拿着书卷,“再来一次。”
小武深吸一口气不服气。
三人穿着襦裙,齐齐张弓搭箭,一齐射向靶子。
又一次箭矢射出,张阳抬眼一看和之前的结果一样,又道:“继续。”
终于三人的箭矢都在各自的靶子上了。
平时除了学习数术,还要射箭,婶婶们开始教她们刀法与剑法。
弟弟妹妹围观着,东阳与清河公主不依不饶,“姐夫,我们也想学。”
张阳喝下一口子茶水,“等你们也行了笄礼,自然可以。”
东阳低声道:“好想快点长大。”
清河也重重点头,“嗯。”
长安送来的贺礼不少,尤其是李世民送来的那颗夜明珠,张阳记得之前去皇帝的藏库中见过这颗夜明珠,这是三颗中最大的。
笄礼结束后的第五天,李世民与皇后总算来了。
皇后看着皇子公主们长高了不少,尤其是高阳与东阳都有些胖了。
孩子们的现状,陛下与皇后很满意。
张阳坐在华清池边,见陛下与丽质说了话,便朝着自己走来。
“陛下,笄礼很顺利。”
李世民闻言坐下,“朕知道,只是当时朝中正在议论回鹘的事,朕不好分心。”
“国事为大,这是应该的,事业嘛。”张阳给他倒上茶水。
李世民浅浅地尝了一口茶水,“宗室听闻丽质已经行笄礼成年,又说起她的婚事。”
张阳摇着手中的扇子,“陛下,丽质是我们骊山的弟子,骊山的规矩,不论男女二十岁才能嫁娶。”
目光盯着这个小子许久,看他的神情没有变化,李世民怅然若失地笑了笑,“如今孩子们一个个都念着你这个姐夫的好,她们会听你的话,不见得会听从朕。”
这是皇帝作为一个父亲说出来的话语,在孩子的教育上,这个父亲心有亏欠。
张阳再给他添上一些茶水,“陛下说笑了,小时候我闯祸,我爹娘在人前骂我,其实我知道爹娘的心里也很内疚,内疚一心忙于事业,却没有好好管教我,想来这种心情与陛下是一样的。”
“我也是初为人父母,没有经验,女儿才两岁大,有些事情我尽可能做到最好,我可以学习一些经验,不论是对是错,这都是我该汲取的。”
“这世上有太多事不能做完美,谁都是肉体凡胎,大家都是一样的。”
李世民的目光深深看着张阳久久不言语。
喝下一口茶水,又道:“陛下才是她们的父亲,宗室议论很重要吗?”
说出这话,张阳的神色很冷静。
李世民没有答这话,而是从身边的王公公手中拿出一封书信,“这是玄奘送来的书信,如今他还滞留在沙州,知道你很早就让礼部去探寻这个和尚的踪迹,如今这份信你也该看看。”
张阳笑着拿过信,“多谢陛下。”
“这信看完之后,愈发觉得玄奘和尚自傲,他竟然敢议论你的事情,还说希望朕治你的罪。”
第六百五十六章 陛下与县侯的约定
张阳瞧着手中的这封信,反倒是笑了又道:“玄奘和尚在信中说我屠戮西域,导致西域民怨四起,若不处置我反倒是对天可汗统御西域不利。”
李世民喝着茶水点头,“他还说了自己独自出关,没有经过朝中应允,说自己是个罪人,希望朕可以发落他。”
弟弟妹妹都围着皇后,说着她们在骊山的收获。
华清池的另一头显得吵闹,张阳手中拿着书信,再次失声笑了,“玄奘和尚也说了,他在西域诸国往来,维稳了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关系,如此说来他还给自己标榜了一些功劳,一边说着自己的是私自出关的罪人,一边又说着自己的功劳。”
李世民神色犹豫。
张阳放下手中的书信,看完了信中最后一句话,请陛下发落。
看起来先是洗干净了脖子,让陛下宰杀,但再仔细一看这个和尚自诩有功于社稷。
给陛下添了一些茶水,张阳纠结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他?”
李世民稍稍点头,“他是个很聪明的和尚,出关多年朕没有问他的罪,他反倒是要朕治你的罪,好大的胆子。”
张阳笑着,“嗯,胆子确实很大。”
“你于社稷有功,玄奘和尚则不然,他不过是去了一趟天竺,走了一趟西域,朕凭什么听他的说道。”
说来也是,对李世民来说玄奘和尚确实如此,这和尚不过是走了一趟西域,去一遭天竺,拿回来了一些经书。
至于那些经书,对中原来说也是无用的。
李世民喝着茶水又道:“是非功过朕还是能够分清楚的,你的功劳玄奘比不上,况且,朕也打算治他的罪。”
“陛下是要如何安置他。”
“朕打算先召他回来,至于处置他,之后再考虑……”
“陛下。”张阳将话语打断又道:“敢问陛下,玄奘和尚在佛门中的名声如何?”
李世民手拿茶碗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低声道:“很好。”
“现在玄奘和尚都快成了佛门的希望,并且佛门弟子都在期待他的归来,不论他功过如何,他一定会成为佛门中的功劳最大的人,那些人期盼玄奘回来,已经期盼了很多年了。”
李世民放下茶碗示意张阳接着说。
“当然了在陛下看来玄奘和尚只是去了一趟西域,走了一遭天竺,只是如此他的功劳能有多大?更不要说他是否给大唐添乱了,就算是他和西域那些小国的国王有联系,那又如何?现在安西四镇已经平定,安西都护府已建设好。”
李世民颔首道:“这和尚如今在关外等着朕处置他,朕决意让他还俗。”
张阳笑道:“我与陛下做个约定如何,如果玄奘拒绝还俗,便让他一辈子滞留在关外不许入关,如果玄奘愿意还俗,等他还俗在关外娶妻之后再让他入关。”
让一个人还俗,李世民很有自信,笑道:“朕只要给他封赏,他必然能够还俗。”
张阳摇头,“我不这么觉得,只要他还是个和尚,一旦他入关,他就会成为一个万人敬仰的人,不需要陛下的封赏,此人能够游历险恶的西域,又说明此人的意志很坚定,甚至还能在西域这等险恶的地方生存,又说明此人有些本事。”
“一个和尚如何成为万人敬仰的人?”李世民又疑惑了。
想着历史上的事情,张阳的后背靠着椅子,摇着手中的蒲扇低声道:“在陛下眼里,他确实不该是个万人敬仰的人,但这件事由不得陛下如何想,别说他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佛门的人会捧起他,将他塑造成一个万人敬仰的榜样,并且在坊间会有人传播他的事迹,并且将这些事迹传扬得神之又神。”
“将他捧起来之后,玄奘就算否认,人们也不会在意,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有多么厉害,多么的伟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佛门需要这样一个人。”
“只是佛门需要振兴,就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当门面,需要他来振兴佛门,如此他们会造势,会到处传播,如此一来陛下还觉得玄奘和尚会还俗吗?他宁可负了陛下的好意,也要做一个和尚,这是利益相关,也是他做和尚的初衷。”
张阳讲述着其中缘由,脑海中再次浮现当初那些天竺高僧波颇说过的话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