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院行事向来强硬,与之发生了冲突。
要说读书写文章,薛仁贵不擅长,但打起架来这个家伙倒是以一当十。
面对近百个地方官兵,愣是给对方打怕了。
这件事最终是河东裴氏出面,这才将这件事谈妥,而薛仁贵也成功娶到了柳氏。
人带到长安城之后,薛仁贵的本事在外交院传开,许敬宗大手一挥,将整个外交院的护卫总领都交给了薛仁贵。
虽说没有朝中正式的官职,至少在长安城也有个体面的职位。
一直到了七月,皇宫中。
李世民悠哉的喝着茶水,他发现把朝中的财权交到张阳手里,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立政殿内空荡荡,这些孩子都去尚书省帮张阳整理账册了。
“这个张阳也真是胡闹,怎么能让孩子们整理账册。”李世民吹拂着茶水上的茶叶,“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到时满朝的文臣武将都要朕处置这个小子,最后他还不是求着要朕放过他。”
嘴角飘过一抹笑意,想着那个场面一时间没忍住,又笑出了声。
“孩子们又长高了,都已经入夏了,衣衫又要再重新做。”长孙皇后苦恼地整理着一些绸缎,“丽质穿不下的衣服可以高阳和东阳穿,就算是这么轮着穿,衣服也还是不够。”
皇后自己都没有几身衣服可以换,在立政殿都是皇子和公主们的衣服。
在陛下的身边坐下,长孙皇后低声言语道:“也不知道青雀和父皇在骊山如何了。”
想来今年避暑的地方还没定下,李世民低声道:“张阳说得也没错,朕不能再这般铺张浪费了,今年就去骊山避暑。”
作为陛下的妻子,也是皇后,心中明白仁寿宫改为九成宫,也已经修缮好了。
那座行宫就在天台山,也一直没有去住过。
陛下心中一直都惦念着。
尚书省内,主要的承重房梁柱子不动,要修缮起来也容易,李安俨离开的时候还把正堂前的院子也打扫干净,杂草都给清理干净了。
张阳看着表格上的数字,眉头紧锁,自贞观元年到现在的账目有了眉目,亏损和支出情况都写在表格中。
李丽质仔细写着账目,终于把最后一册的账目整理完,她放松着手腕,“姐夫都写好了。”
张阳打开确认了一遍,“带着弟弟妹妹去休息吧,等宫里的冰块可以取出去,我给你们做冰沙吃。”
看着已经睡得东倒西歪的弟弟妹妹们,李丽质将他们叫醒领走。
六百册卷宗,经过半个月的整理汇总到了自己手里就有这么厚厚一册。
这就是眼下朝堂的经济情况。
张阳将地上的账册都整理好,放在书架上。
尚书省空荡荡,独自站在正堂,听着自己的呼吸声走出门,关上厚重的大门。
院子里还有一些李安俨留下来的石料和木材,张阳捡着地上零碎的石料和木料,再扫一遍地。
正是众多官吏下差的时候,魏征路过尚书省正好看到这副景象,张阳一个人扫地,整理着这个废弃已久的官邸。
他还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后襟因为汗水已经湿了一片,后背湿漉漉一大块。
看他辛苦的模样,魏征心头触动,在朝中寒门子弟多能吃苦,办事勤快。
反之有些权贵子弟办事倒是懒散。
张阳走出院子抬首就见到站在院外的郑公,一边关着门感慨道:“总算是把这些账册都整理好了。”
“长孙无忌应该给你安排几个文吏。”
张阳锁好门,“每天一个人来,一个人走,一个人一个官邸,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魏征抚须道:“你倒是能够欣然自处。”
“要是人多了,我反而觉得更忙了。”
“将来你还是要回到中书省的,尚书省终归是要取缔。”
“我总要养老退休的。”
这话听着又觉得不意外,魏征摇头啧舌,“今年夏收就要到了,去年有骊山驰援社稷,今年朝中还能应付吗?”
一老一少走出朱雀门,张阳脚步稍停,“总会有办法的。”
告别魏征,张阳走向朱雀大街一侧的小巷。
家中,李玥正给孩子喂着粥,见夫君回来了,她递上账册。
张阳捏了捏女儿白嫩的脸蛋,小清清还有些抗拒,小小的眼睛里甚至有了些许嫌弃。
伸出大手,再往她脸上揉了揉,惹得这个孩子伸手想打,却又造不成什么伤害。
“孩子执拗劲,这是随了公主了。”王婶在一旁讲道。
对照着眼前的三份账册,朝中还有余钱三万贯,张阳琢磨道:“按照往年的收成,这一次朝中要收的官粮至少需要多少贯钱?”
李玥继续给孩子喂着粥,“关中一带今年要收三万石的粮食,加上赋税该收的俸禄,去年赋税一千六百万石,今年秋后朝中的粮食多半在两千万石左右,按照八钱一斗来收粮,就算是应付关中的粮食就需要准备三千贯银钱。”
摆在夫妻俩人面前最急迫的问题,就是今年的收粮事宜。
以朝中三万贯的银钱,应付收粮还显吃力,别说还欠着这么多的俸钱还未发放。
李玥又道:“朝中给俸禄除了禄米还有银钱,都是混着给的,一来为了这些朝中官吏拿了粮食去市面上转手卖了换银钱,一旦数量多了势必会影响粮价,像赵国公这等公卿之位的俸禄就是七百石。”
粮食的价格影响民生,谷贱伤农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尤其是在粮食丰收的前期,决定不能让粮食的价格降下来。
这就要看朝中的经济实力了。
夜里,夫妻俩想着对策,首先朝中这三万贯肯定是不够的,骊山可以再拿出五万贯,可以驰援朝中。
第四百九十四章 忍他三五年
李玥神情凝重,“父皇要利用夫君来解决朝中用钱窘迫的情况,竟不考虑夫君的难处!”
张阳喝着茶水,“光是节流没太多的用处,还需要开源才是。”
“洛阳的白糖还没到可以收网的时候吗?上月又有两万贯银钱入骊山。”说着这些话语,李玥苦涩笑着,“朝中积贫已久,地方豪强藏富,动辄上万贯,真是可笑。”
深夜,夫妻俩低声商议着,俩人对着账册写了接下来要安排的事宜。
第二日一早,散朝之后,张阳双手摆在腰前,目视前方一些盆栽,手中拿着奏章等在屋檐下。
王公公入殿禀报,没有等人回来,陛下倒是走出来了。
“陛下,臣有……”
“陪着朕走走。”
皇帝想要散心也不好阻拦,没有给人反驳的机会,他径直走向了太极殿那边。
按耐着要撒手不干的冲动。
为了这个大唐先忍了。
咬牙切齿地跟上脚步,李世民走到凌烟阁楼下,此刻这座楼台正有三两个工匠在修缮。
上下打量一番,张阳又道:“陛下,臣有一些事情想要奏明。”
“朕想再将这里装点得更华贵一些,你以为如何?”
“装点华贵就需要银钱,三省六部和九寺二十四卫府还有诸多官吏都欠着俸禄没有发放。”
看李世民的神色不太好,张阳又道:“我记得陛下有几颗硕大的夜明珠,可以拿出来放在凌烟阁,既美观夜里还能用来照明。”
说完话抬首,见到陛下一脸犯难的模样。
难不成他真的在考虑?
李世民思量再三,终是摇头走向另一边,这里是一片老旧的宫殿地,许多殿宇都没有修缮过,基本上就是前隋留下来的。
“当年进取关中,父皇在长安城称帝,这里殿宇便一直荒废至今,若是可以修缮一番,也可以安排众多宫人可以入住其中。”
看完这里,李世民终于在一处亭子中坐下,皇宫很大,靠着立政殿那一片,还算是人多热闹。
这里看起来荒凉,草木凋零,大多都是一些危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