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了长安城就会浑身不舒服的病?”
李泰点头,“一靠近长安城,就会恶心想吐,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毛病,是不是没治了?”
“这应该是心理疾病,这说明魏王殿下不想面对长安城一切,这种病药石无用,倒是可以慢慢开导来缓解。”
李泰站了一片,然后一转身,“不治了!以后谁敢让本王再去长安城,本王就吐给他看。”
张阳想着那副光景,要是李世民带李泰要回去,这小胖子当着皇帝的面吐出来,这场面想想就挺刺激的。
“也不知道牛闯他们把肥皂作坊做得怎么样了,我还是先去盯着为好。”
一边讲着话,李泰快步离开了。
张阳走回家中,媳妇的小腹越加明显,这是第六个月了。
“魏王说他生病了。”张阳拿起一旁的杏子吃着讲道。
“可否有去向孙神医问询?”李玥一边讲着还裁剪着手中的布匹,除了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好似对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那么在乎。
“说是得了一种去长安城就会吐的毛病。”张阳低声道。
李玥稍稍停下手中的动作,“青雀好好的一个孩子,现在被夫君带得都去不了长安城。”
“这不是我的缘故,是他自己的心病。”
张阳笃定地点头。
骊山的另一边,把朝中诸多事宜放下,李世民在安心地避暑,日子也清闲了不少。
李泰和张阳如期把银钱送来了,李世民第一时间就让人送去了宫中,让房玄龄他们安排河西走廊的修缮事宜。
带着长孙皇后走在骊山上,李世民看着眼前这一片废墟,“承乾此刻在宫里肯定是忙坏了。”
长孙皇后笑道:“那也是为了锻炼承乾,他是储君现在不面对,以后要面对的事情会更多。”
李世民点头对皇后的这番话很是中肯。
原本山上是一座行宫,现在这里是一片废墟。
李世民是很怀念,当初父皇还在位的时候也来骊山过冬,这里更有温泉。
“朕自登基以来,还未在骊山享受过,就被这个小子给拆完了。”
长孙皇后笑道:“骊山不适合避暑,一到夏日山顶便会酷热难耐,也不知道张阳要了这片地打算怎么改建。”
骊山适合过冬,骊山的山顶更不适合避暑,一到夏天这里不比长安城好多少,倒是山下可以乘凉。
“朕想知道张阳要把这里改建成什么模样,一到夏天,站在山上头顶便是烈日。”
女婿确实有钱,长安城都说朕的女婿是一个多智的妖人。
即便是再多智也不可能改变地势,改变骊山山顶的现状。
当初为了一个高昌,把骊山抵押给了小子。
想起当初,李世民的心里还是不痛快。
再想现在,想到日后这小子如何在骊山的山顶度过夏日的窘迫模样,心里还舒服了一些。
在这一片废墟中,李世民看到三两间房子,每一间都有两层楼高。
样式很是古怪,谁会把房子建设成方方正正跟盒子一样。
走入其中,李世民仔细看着房子内部的结构,“观音婢,这根自上而下的管子只用来做什么?”
长孙皇后抬头看了一眼,“妾身听玥儿说过,张阳在家中做过一个淋浴的东西,就是在屋子上放个大水桶,水就会从管子流下来,玥儿说起来的时候也是一脸的懊恼,这个东西用起来很麻烦,一点都不方便,也说张阳这孩子还有很多奇怪的癖好。”
“奇怪的癖好?”李世民来了兴致,现在他对张阳的这些坏毛病很感兴趣,听着这些关于张阳的坏话,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大好。
好心情通过他人对张阳的指指点点来获得,这个做皇帝的心理状况很是扭曲。
“玥儿说,张阳要在家门口建设一个大水池,将华清池改成一个可以洗澡的池子,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洗澡,还要在一旁铺设椅子让人伺候。”
李世民笑道:“朕以前觉得他喜欢清贫的日子,没想到他对奢靡也有向往。”
长孙皇后无奈道:“有什么人会在自己门口建设一个池子,光天化日下洗澡,传出去会被人笑话。”
李世民此刻正在笑他,而且就表现在脸上,“等他的新家落成,朕一定来好好看看,还要带着李孝恭,这李孝恭很是关照张阳,在苏定方的事情之前,李孝恭可在军中到处打招呼要照顾他。”
“朕以后一定要带他来看看,让他看看这个张阳建设了一个什么样的新家,想必李孝恭也会觉得这个新家就是个笑话。”
平静的日子一天天过着。
半月后,眼看关中到了最炎热的时候,骊山开始收割麦子,村头田地里到处都是劳作的人,工厂在这个时候停工,全村上下都去田地里忙碌。
第四百一十二章 李玥的攒钱计划
夏天的炎热让山林的鸟雀都不再鸣叫。
张阳抬头看天,天空湛蓝没有云彩,烈日把地面也嗮得滚烫,穿着草鞋在地面上踩久了直烫脚。
正是收麦子最重要的天时,骊山收麦子比其他郡县都要早,要赶在秋季之前再种稻子。
在粮食的收成上,村民们不敢有任何的耽搁,大家都顶着烈日,赶着天时把一捆捆的麦子收上来。
在细碎的麦秆中寻找麦穗,两手揭开,轻轻抖掉,麦穗飘零,这种场面光是看着就是舒心。
也在这天,草原上谈成了一笔大买卖,用八千贯的价格买下来草原一万三千顷牧场。
李玥和两位婶婶坐在树荫下,看着眼前收获的风景。
张阳坐在田埂边听着李泰的讲述。
“姐夫,之后还有很多的羊群与马匹送来,咱们要发财了。”
对草原上的牧民来说,他们的牧场好坏只能看天时,哪年冻死了牛羊,利益动辄折损大半,这对他们来说风险太大。
而承包给骊山,他们可以得到一份稳定的收益外,也可以避免风险,同时可以利用草原上牛羊来给骊山增加收入。
信息的不对等让他们不知道羊毛的价值有多大。
果然多读书是有好处的。
按照现在的规模,骊山承包的牧场也足够大了。
张阳看着李泰递来的地图,漠南以东一片最肥沃的几个牧场也都到手了。
“这些事都是魏王手中的人办的?”
“怎么样?是不是办得很漂亮?”
“确实很漂亮,有点太漂亮了。”
听着姐夫的话语,李泰又低下头,“我就知道瞒不住姐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怀疑的?”
张阳收起地图,“从奶粉生意开始。”
干脆在河边盘腿坐下,李泰惆怅道:“不瞒姐夫,其实草原上的事情除了魏王府自己的人,还有几位宗室的亲眷,早年前他们在父皇的秦王府办事,自父皇登基之后他们便一直照顾着宗室中人。”
“自从肥皂生意被父皇发现了之后,父皇就把这些人交给我,我便将他们安排在了草原。”
李泰低声讲着,“肥皂生意开始,跟着本王的人都是魏王府中信得过的人,他们陪着本王长大,我待他们如亲人一般,这些人都是信得过的,但我也不知道父皇对草原上的事情知道多少。”
李玥拿过账目仔细看着,“就算是父皇知道,只要我们手中的账册没有问题,便不用顾虑太多,好好做事便可。”
张阳思量着,“草原交给你的人打理,亏损是我们两家的事,只要你觉得不会亏,就尽可能放手去做,若是有了变故这个亏也只能你自己吃下,就当是个教训的,这点钱我们还是赔得起。”
李泰笑着点头,“姐夫,皇姐放心。”
李泰掌握着一年上万贯的买卖,经营能力要慢慢锻炼,现在这些生意有骊山照看,也能帮扶着他完成。
以后的买卖也只会越来越大,到时候不仅仅是一次数千贯的买卖。
见李泰离开,张阳看向媳妇,“要培养魏王我们家还要付出不少的成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