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孙皇后还是一脸笑容,“父皇身体如何了?”
李渊颔首道:“现在好多了。”
“气色确实比在宫里的时候好太多。”
李世民站在第二办事处的屋檐下,听上官仪,武士彟讲着村子里的规划,以及将来的发展。
按照现在的规模,整个骊山包括蓝田县建设才刚刚起步。
要全部建设完成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而等一切建成,骊山将会是一个将居住,工厂,书院和医馆结合在一起的地方。
张阳要在这里建设一个很大很大的驿馆,还要建设一个巨大的书院。
包括将以后的县民迁居到适合居住的新房子。
能说的自然可以和皇帝讲,不能说的更不能讲。
比如说张阳打算把田亩回填用来建设房子这种事情不能和皇帝说起。
这种事情在骊山也只能自己悄悄做。
父皇来了骊山住,李泰最是忙碌,他正带着自己的侍卫们做着饭食,还亲手杀了两只鸭子。
还会亲自给煎蛋炒茶,在追求美食的路上,李泰早学会了自己做菜。
宫中来的太监和宫女们也在搬运着床榻和一些用具。
到了天黑的时候,张阳和李玥带着一群公主和皇子回来,正巧李泰也把饭菜都做好了。
李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一桌的菜都是自己的成果,“父皇,快尝尝,这是儿臣刚学会的糖醋排骨,姐夫教我的。”
嘴上说着菜色,李泰的话语中三句离不开姐夫。
李玥的孕吐还在继续,不能上桌吃饭,让婶婶帮忙夹了一些菜,她与皇后去屋内的小桌用饭。
李渊喝下一口酒水,笑呵呵讲着,“这青雀呀,每天除了盯着村子里的工事,就是专研吃食,三天一只鸭,五天杀头猪。”
李泰尴尬地笑着。
李渊再次讲道,“孙思邈几次三番让你少吃要克制,全当耳旁风。”
李泰挠了挠头,“以后一定克制,按照姐夫的办法减肥。”
又是没离开姐夫,李世民咋舌欲言又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孩子的言语中多了张阳。
做为父皇,李世民的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上官仪和武士彟还要去忙村子的事宜,便早早离开了。
孩子们还在大快朵颐吃着饭食,李泰也对他自己的手艺很是满意。
张阳咬下一口有些焦了的糖醋排骨,目光瞥见李世民起身离开了饭桌。
“县侯,陛下召您与魏王商谈事宜。”
总算要谈正事了,看李泰还在吃着,张阳拍了拍他的背。
“怎么了?”李泰诧异回头。
“谈正事了。”
李泰这才擦了擦油腻的手指走下饭桌,看弟弟妹妹们还吃得正香,跟着姐夫离开。
走到办事处的二楼,还能听到皇后与媳妇的交谈,张阳跟着走到一个房间,桌案和一些家具摆设都放好了。
李世民盘腿坐下,“说说吧,你当真给朕一万贯?”
张阳带着李泰坐在皇帝对面,“确实可以给陛下银钱,只不过都是借的。”
“呵呵呵……”李世民冷笑道,“真是不出朕所料,就知道你小子另有算计,朕的日子确实困难,建设河西走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朕就算是以后一天就吃一顿,也会省吃俭用留下银钱建设河西走廊。”
小太监端来了茶水,李泰先是喝下一口去了去嘴里的油腻,“就算父皇可以一天一顿,弟弟妹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耽误了。”
月光正好撒入窗户,给李世民原本就不好的神情添了几分惨白。
这里很安静,隔壁皇后与玥儿的谈话声也停下了。
窗外还能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
张阳也接过太监递来的一碗茶水,浅唱一口茶水缓缓放下茶碗,重新坐正才开口,“就算陛下缩衣紧食,也攒不下能够建设河西走廊的银钱。”
第四百一十章 远在天边的家产
寂静的屋内,张阳说完话看向窗外的夜色,今夜的星光很微弱,倒是月光明亮。
从窗户可以看到骊山远处的山麓,山脉看起来很漂亮。
不论历史怎么变迁,只有这种景色是亘古不变的。
听到窗外孩子们的吵闹声,张阳这才把思绪拉回来,“陛下一天可以攒下多少钱?每天攒下几钱可以支撑起这么大的工事?”
李世民皱眉思量着,当年多么惊险的场面都过来,放缓呼吸后也让他缓缓平静下来,考虑着要如何应对这番话。
以前在沙场上,还是在玄武门,当年所面对的凶险可以说是走在刀尖上,没有退路也没有选择。
再看眼前的张阳和李泰,眼前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张阳语气平淡,继续讲着,“按照宫中用度一天十贯钱来算,陛下就算是一天节省五贯钱,一年最多五千贯,我说得没错吧。”
看李世民没有答话,张阳又道:“现在朝中用度依旧捉襟见肘,在这个情况没有缓解之前,陛下的所有支出保持不变,至少两年陛下才能节省出能够让工事开始的银钱。”
听姐夫说完,李泰闭眼开口道:“可是工事一旦开始就不只是一年的事情,或许三年,或许五年,用节省两年的用度来建造工事,按照父皇攒钱的速度,原本三到五年的工事拖六年乃至十年,届时父皇都快五十岁了。”
“魏王殿下说得没错,河西走廊不比关中,那里的气候并不稳定,一旦到了风季又要停工。”
“可陛下别忘了河西走廊除了用于防御和进攻,它的商用价值一样很大,当下西域已经平定,安西四镇的交还只是时间问题,吐蕃不再作乱,或许明年就是西方商路最稳定的时期,也是贸易最好的时候,我管这个叫做窗口期,也是最好的时机,错过这个时机想等下一次,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时机难得,天时地利不会只站在大唐这一边,前隋因为对西域的放松而错失了河西走廊,从而被吐谷浑盘踞,这条路一断便断了多少年。”
“若可以设置商税在河西走廊,陛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甚至可以用这笔多出来的税收用作其他的安排,何乐而不为呢?”
李世民冷静地分析着这些话语,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恭又或者是岑文本,他们都分析过这件事的利弊。
想要修建嘉峪关朝中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忍一时痛,得到的好处能够绵延后代。
张阳的话语也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要是能够一劳永逸。
张阳低声道:“玥儿的皇爷爷说陛下变了,当初果敢的天策上将去哪儿了?”
这些低语不断在脑海中缭绕,李世民冷声道:“朕要如何做,不需要你来指指点点。”
张阳重新坐正,脸上带着笑容,“臣失言。”
李泰一直闭着眼,不想面对现在这般的父皇,这要是换做别人敢这么和父皇说话,早已是刀下魂了。
光是这么坐着,都可以感觉父皇怒火在烧。
李世民听着自己的呼吸声,“骊山能拿出一万贯是吗?”
终于开口了,张阳笑着点头,“可以先借给陛下一万贯,至于之后的工事还需要多少银钱,陛下可以再做定夺,为了大唐富强。”
“为了大唐的富强?朕怎么觉得你是在为自己谋利。”
张阳笑道:“陛下误会我了,我只是希望有一个能够与陛下合作的机会,帮助陛下建设功业,为社稷做贡献,也是我应该做的。”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你讲条件吧。”
“喏。”张阳拱手道:“首先以吐蕃的圣山作为抵押交给我。”
“只要吐蕃的那一片雪山?”
“这只是前提。”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知道眼前的皇帝随时都有发作的可能。
张阳尽力让自己笑得和善一些,“满足这个前提,我们才能谈之后的条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