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定方和李道彦的事情可以有一次,不能有第二次。
张阳也知道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李世民抗衡。
但凡将士要在军中立足,他们也会离外交院远远的,谁敢动这样的念头就会被军中其他人看不起。
架子晃了晃,张阳低头看向李泰,“魏王殿下,能否扶好?”
李泰闻言停止了碎碎念,用力抱住架子的一边眼神还带着一些怒意,只是安静了片刻。
这胖子就开始碎碎念了,“那苏定方一定是胡诌,栽赃姐夫……”
不一会儿李孝恭也来了,他还提着一壶酒水,心情很不错地哼着小调。
李玥起身行礼,“见过王叔。”
李孝恭摆手道:“你有身孕,不用行礼。”
李泰也是稍稍一礼叫了声王叔,便又迅速抱住架子。
李孝恭晃了晃手中的酒坛子,“你小子还不来与老夫饮酒?”
长辈邀请自然不能拒绝,再怎么说也是媳妇的娘家人。
张阳走下架子,李泰松了一口气,放松着自己的手臂,“王叔,军中的事情可有听说?”
婶婶拿出三个陶碗放下。
张阳拿起其中一只,“婶婶,我们只要两个碗就够了。”
瞧了眼有些错愕的李泰,张阳又道:“魏王还没到可以放肆喝酒的年纪,要是喝醉了,谁帮我干活。”
李泰委屈着脸拿起水囊不停往嘴中灌着凉水。
已经禁酒有两个月了,李玥闻到酒香忍耐着把心神完全沉入书籍中。
李孝恭喝下一口酒水,“军中的事情老夫自然听说了,这想必也是你小子想出来。”
张阳点头。
姐夫竟然点头了?李泰使劲揉了揉眼,再是问道:“这一切都是姐夫自己……”
李孝恭冷哼道:“除了他还能是谁?别人不了解他,老夫还不了解他吗?做个礼部尚书能半年不上朝,身为中书侍郎,他到现在都没有踏入中书省一步,他这样的人会去争抢功劳?”
张阳与他碰杯,“要不怎么说我们叔侄臭味相投。”
李孝恭朗声道:“哈哈哈!好一句臭味相投,饮甚!”
李泰的三观都快崩塌了,他支支吾吾道:“慢着!王叔!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当初破落的礼部只有两人为官。
俩人早就打定了主意,早早辞官让别人来接手。
那时候选择的人是许敬宗,而这一次张阳为了和军中的人保持距离,才会让苏定方向陛下说那些话。
古人都是讲气节的,有了这件事卫府中人肯定不愿意和礼部有来往。
张阳喝着酒水,“河间郡王,我现在是不是高枕无忧了?”
李孝恭咧嘴大笑道:“何止高枕无忧,你小子出门上街小心被人揍。”
张阳疑惑道:“为何?”
“军中年轻气盛的少年人众多,现在苏定方在军中也是颇有威望,见过陛下之后苏定方便闭门不见客,老夫来之前听到一些风声,说是有不少人扬言要为苏定方讨一个公道。”
“这不对呀。”张阳琢磨着,“他们要讨公道,应该去找陛下,找我做什么?”
“找陛下?这些杀才连字都写不好,别说找陛下了,武人之间更希望用拳头来谈道理。”
张阳感慨道:“咱们卫府中人,刁蛮且蛮横还不讲卫生,我很是担忧。”
听着俩人讲话,李泰的目光在李孝恭和张阳之间游荡,小脑瓜正飞速思考着,正在消化这些话语。
首先姐夫并没有因为军中的议论慌张,甚至有些欣喜。
其次河间郡王很是照顾张阳,更把张阳当义子来看待。
再者说这件事让河间郡王很满意。
姐夫自己所为……
分析完这些信息,李泰想到那天傍晚自己扶着李道彦下山,唯一疏忽就是自己在下山途中并不知道姐夫和苏定方说了什么。
只是见苏定方也匆匆下山了。
就是那个时候,姐夫和苏定方一定说了什么,是自己没有听到。
那姐夫为何要这么做?
现在的姐夫年纪轻轻身居高位,要是好好为官能够继续为社稷出力,将来拜相也不是不可能。
唯一能够让姐夫这么做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姐夫在军中的朋友太多。
再想想这一定就是一件好事吗?
而决定姐夫在朝中担任何职,只有父皇。
脑海中浮现出父皇的脸,李泰额头冷汗直流,眼前的姐夫与王叔竟然还能如此开怀畅饮。
思考完这些,李泰心中便有了结论。
姐夫的人脉一旦与军中有关联,就会让父皇有所防备,与其说姐夫在与苏定方争军功,不如说是和父皇之间在耍心计。
君臣之间不用见面,用他人传话或者引发一件事就能在人心博弈中得到结果,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就是大人的世界吗?
李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姐夫和父皇之间的关系根本不是那些小孩子能够看懂的。
太可怕了,太复杂了。
李泰突然拍案而起,拿起酒坛子灌下一口酒水,“本王想明白,什么都想明白。”
李孝恭与张阳举着手中的酒碗目光愣愣看着这个胖子。
李泰放下酒坛子,擦了擦嘴,“不要以为我是小孩子就能糊弄,我什么都明白了!”
张阳放下酒碗揣着手道:“魏王还不懂事,搅了您的雅兴。”
第四百零三章 姐夫的境界
李孝恭一手夺过酒坛,“不妨事,不过魏王殿下确实要少饮酒,小小年纪如此酗酒可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灌了一大口酒水,李泰大口出气,“你们瞒着我做了这么多事就应该吗?为何要避着我?”
李孝恭拔下一根冒出来的鼻毛,然后优雅一弹。
“你们倒是说话!为什么?”
一阵山风吹过,吹得李泰有些凌乱,他自以为姐夫和父皇之间关系还算和睦的场面崩塌了,好似父皇和张阳看似都是笑脸相对,实则君臣笑容的背后都藏着一把刀。
君臣之间早有了顾虑?
其实他们都被张阳开朗和英俊的外表蒙蔽了双眼,跟这个姓张的相比,自己与太子那点屁事根本上不了台面。
张阳摇着手中的蒲扇,“因为魏王还是一个孩子。”
李孝恭也点头道:“对,你还小,其中的曲折等长大了自然会明白。”
“我现在也能明白!”
李泰大声说着,他脸上的肥肉都颤了颤。
张阳拿起一旁的蒲扇,“小孩子太聪明不是一件好事。”
李孝恭很是认同,“小孩子就应该有小孩子的样子。”
闻言,李泰后退了一步,“你们什么意思?”
张阳低声道:“一个太聪明的孩子容易被人嫉妒,也可能会命运多舛,比如说当年曹冲。”
“你们还想杀人灭口不成?”
“……”
眼前俩人面带笑容,眼神好似绿油油要吃人,李泰倒吸一口凉气,“这么看着我做什么?我又不会说出去。”
“……”
李泰收紧自己的衣衫,他尖声道:“再这么盯我,现在就死给你们看,娘的,这长安城还有没有好人了!”
这两人都在算计父皇,就连军中这么多人都被算计了。
李泰又道:“只要姐夫和军中的人断绝往来,就可以减少父皇的忌惮,所以姐夫半年不上朝,为官消极怠慢也是如此?”
张阳摇头,“魏王殿下此言差矣。”
“有什么不对吗?”
“回魏王殿下,我只是为了建设新家才不去上朝。”张阳看向刚刚搭建好的房梁,“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我争取在这两年内完工。”
“你觉得我信吗?”李泰又喝下一口酒水,一边给自己压惊,一边尽可能让自己的神色淡定。
……
日子平静的过了一个月,张阳总算是新家的客房建成,牛进达和李大亮也回到了长安。
而长安城派往吐蕃的官吏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派去了几个太监,这些都是李世民的信任太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