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我们村子周边又抓了几个吐蕃的探子。”
“送官府了?”
“都送官府了,一个不留。”
“那就好。”张阳点着头,也没招惹这个松赞干布,怎么最近总有吐蕃的探子在村子周边晃荡,还是说他松赞干布记仇。
媳妇最近在看一些地志,尤其是关于吐蕃方面的,她特别感兴趣。
不管松赞干布是不是小心眼,反正是媳妇盯上他们家的雪山了,而且很有兴趣把吐蕃的雪山当成自己的家产。
看似乖巧懂事的媳妇,实则野心很大,而且最近很膨胀。
李玥坐下来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着圈,“按照青雀手头上的生意,我们村子里需要多建设六个作坊。”
她画的六个圈相当于六个作坊。
把她画的六个圈用一个大的正方形全部框起来,“我们将这些作坊都管起来,主抓生产。”
李玥思量着,“我们从贩卖生产转变供应商,确实可以减少成本,算上我们独一份的买卖,看起来是一本万利,这要是在能够顺利施行的前提下。”
“除了人手和工期,我们没有其他的阻力。”
“有。”李玥用手中的树枝写着算式,“按照整个算法,从这个月开始我们每个月要支出至少两百贯,也就说我们卖红楼挣来的银钱全部用完才能完工,往后每月六个工坊的工钱在五贯钱左右,照这么下去,如果一年内还是颗粒无收,咱们家就要亏出去至少六百贯。”
“你算得仔细。”张阳一脸赞同地点头。
李玥小声讲道:“我决定了,以后夫君每天的五十文降低,降到二十文一天。”
“等等!”张阳打断道:“这和我的零花钱有什么关系。”
“能省则省。”
李玥的小脸很认真。
“省钱和我零花钱有什么关系,我抗议!”
“夫君零花钱也是钱呐。”
“你故意的。”张阳伸出魔爪挠着她的痒,挠痒痒是她的死穴。
李玥一边躲闪着,“夫君不要闹了!”
张阳咬牙切齿,“我的银钱!”
“长远打算,为了将来。”
“我不要将来,我只要今天。”
李玥求饶地在地上打滚,“夫君别闹了,三十文。”
“不行!我就要五十文。”
“三十五文!”
“五十文!”
……
“你们在做什么?”
一句奶声奶气的问话,让夫妻俩僵硬在原地。
李玥羞红着脸站起身。
张阳收起自己的魔爪,严肃地咳了咳嗓子,“我刚刚在对你皇姐用家法。”
李丽质不解道:“家法?皇姐,你们的家法这么好玩的吗?”
李玥羞红着脸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张阳一脸正经,“别人动家法的时候小孩子不要多问,你的题做了吗?”
李丽质牵着自己皇姐的手,“刚刚他是不是欺负皇姐。”
被媳妇剐了一眼,张阳又道:“今天天气不错,午后是钓鱼的好时候,我钓鱼去了。”
佯装无事地回到家中,发现李丽质的作业上有不少答错的,看来也不是人人都和自家媳妇一样有天赋。
家法出世前要好好完善,张阳扛着自己的鱼竿走出家门,挠痒痒可以加入家法,具体施行方式还要再好好规划一番。
从村子的小道走向渭水河,一路风景不错,粮食都在田地里茁壮成长,再过两月就到了夏收的季节。
这几天上官仪很忙,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就连在长安城的教书工作也暂时停下,还是忙不过来,一边要帮着李泰搬迁工坊,还要统筹人手,更要帮着程处默处理帮派的事情。
分身乏术一个人干这几个人活,估计压力不小。
此刻孙思邈正在给他诊脉,“五心烦热,是上火之症,近日还是要多休息。”
上官仪点头道:“可有祛火药材?”
孙思邈摇头道:“药材金贵,你平日多喝水多休息便可,若有症状了再用药不迟。”
村子里人手不够,也不能指着上官仪一个人薅。
第二百七十一章 应国公
人力资源一直都和生产发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任何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的规划,村子的发展也同样,张阳来到河边把鱼钩放下懊恼地拍死眼前一只蚊子。
怎么都避不开自己的最讨厌的一个专业,心中万般无奈和苦涩。
关中最大的人力资源就在长安城,而读书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弘文馆。
李世民手握着这么庞大的资源不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了。
今年的夏收比往年都要晚,在别的地方粮食还没丰收的时候,八月的最后几天,骊山村先收粮了。
尽管天气依旧很炎热,李世民还是愿意走出骊山行宫,走到村子里来看着这里的村民收割粮食,这是整个村子的大事,全村男女老少都在田地里忙活。
就连工坊都停止建设了。
李承乾陪着李世民走在田埂上,眼下村子里空荡荡的,所有人都去地里忙活了,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皇帝。
李世民也瞧见了李渊也在田地里收割麦子,和一群村民有说有笑的。
“此地有古怪。”李世民皱眉地低声讲着。
李承乾解释道:“这是上官仪和村民定下来,说是村子里田亩本就不多,加上麦子的价格比黍米和糜子都要高,在所有的田地里都种上了麦子,他们也更喜欢吃麦子。”
田地连绵可以一眼看到田地的尽头一直到了渭水河,四周还有其他的作物,甚至还有豆子种着。
“麦子比其他粮食熟得更快吗?”
听到自己父皇的问题,李承乾连忙拿出一卷书看着,这上面记录的都是这一个月在村子观察的笔记。
李世民见了一手夺过李承乾手中的书卷,“二月开始烧地,三月开始耕种,蔬菜地放有鸡蛋草木灰,待八月丰收,九月挑出几亩地再种稻米。”
李承乾躬身,“父皇,当初儿臣也问了治理之法,他只让儿臣自己观察。”
李世民闻言点头,“以后有不懂之事多问张阳,此子看似浮躁又无规矩,实则藏有本领。”
“儿臣愚钝,必定多向张阳讨教。”
李世民只是多看了几眼,便走回骊山,“早一个月便开始收割麦子,他是想要在深秋之前再收稻米,过了夏收赋税之后,稻米就是他们全村所得,避开了夏收的赋税,他还可以多收一次粮食,用麦子肥地是为了秋季的收获。”
李承乾狐疑道:“儿臣以为就算是在这个月种下了稻米,秋季寒冷一来稻米的收成也不会太好。”
李世民走在回行宫的山路上,再回头看向山下的整个村子,目光又落在远处几个巨大的库房中,那几个库房样式古怪,看着不像是用来放粮食的,谁家粮仓上会建设这么一个烟囱。
“到了九月便回长安城。”
留下这句话,李世民便不再搭理李承乾。
张阳看着上官仪递来的名册,眼前还坐着李泰,三人正在为村子里的建设做安排。
牛闯急匆匆来报,“又来了六个吐蕃探子。”
李泰问道:“抓了吗?”
“已经抓了。”
“抓了这么多吐蕃探子,像是蚊子一样怎么都抓不完。”李泰拍死一只叮在手背的蚊子,“这些官府就只会收人,不知道帮着解决这件事。”
张阳看着弘文馆名册低声道:“魏王殿下可以把这些吐蕃探子就地挂在旗杆上吊死他们,以此来告诫吐蕃人,再有探子就是这等下场。”
大热天的李泰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我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做这么残忍的事情。”
见张阳还看着这份名册一筹莫展,上官仪拱手道:“其实在下可以向张侍郎引荐一个人,此人名叫武士彟。”
听闻这个名字,张阳又不解道:“此人不是在荆州一带吗?”
“不瞒张侍郎,武士彟与在下认识已有些年月,此前从扬州到弘文馆便是他所引荐,那是作为朝集使来向陛下回禀各地情况,还来看望过在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