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过许敬宗递来的外衣,李百药穿上外衣再接过许敬宗递来的一双靴子。
两人在一处酒肆坐下,许敬宗让伙计上酒。
酒水下肚,舒坦多了。
许敬宗无奈道:“让百药兄弟受委屈了,当初就听闻了百药兄的才名。”
李百药双手放在膝盖上,看了一眼朱雀门,“高公子年轻气盛迟早会吃亏,会闯祸的。”
许敬宗喝下一口酒水,“其实只要高公子好好做着礼部的事情,至少不会犯错。”
李百药苦涩地笑了笑,“派使者前往吐蕃就已经做错了,一步错步步错,现在的高履行太急功近利,虽然是张侍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咳咳咳……”听到这话,许敬宗一口酒水呛在喉咙口不停咳嗽着。
李百药忧心道:“至少张侍郎为人谦逊,办事手腕强硬,在礼部与各国来往手腕不强硬不足以立足,事到如今又何必纠结这一官一位。”
许敬宗给他倒上酒水,“当初白药兄弟与大安兄之间也有矛盾。”
李百药笑道:“大安缺少历练,年少不更事,好好教导一番将来不会差。”
想起当初派人揍了李百药一顿,许敬宗坦然道:“其实当初揍你的人就是在下安排的,就是为了让邹国公家三兄弟出一口恶气。”
李百药愣了愣,突然又笑了,“既然有过节,你又为何这般待我,还请我吃酒。”
许敬宗拱手道:“我们张侍郎有句话说得很不错,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张侍郎虽然没把高履行放在眼里,至少也算是敌人,百药兄弟与高履行反目,那就是我们的朋友。”
李百药摇头,“下官不想参与朝堂争执。”
许敬宗笑道:“这不是朝堂争执,不过是交个朋友而已。”
李百药拿起酒碗一饮而尽,“多谢。”
许敬宗又给他倒上酒水,“如今看来不用张侍郎动手,这个高履行就会自取灭亡。”
三碗酒水下肚,李百药站起身主动付了酒钱,“告辞了。”
许敬宗拱手道:“不送。”
看着李百药离开,许敬宗皱眉自语道:“文人的风骨呀,不想着转变也是一件坏事。”
张阳在家中正在鼓捣着纸浆一边听着王婶的讲述,“李百药主动脱去官衣不干了?”
李玥吃着柿子目光看着手中的书。
王婶整理着竹丝,“确实是这样的,和高公子发生了争执。”
这种事情不难打听,说不定现在已经传遍了朝野。
李玥又咬下一口柿子,“得罪了高公子就得罪了高士廉,李百药的仕途也到此为止了吧。”
张阳捞起一些纸浆仔细观察着,“倒也不见得,高士廉不会一直身居高位,朝中迟早会有人取代他的。”
第二百一十七章 别样的学识
李玥疑惑道:“还有什么人可以取代许国公?”
小熊趴在柴房间呼呼大睡,它最喜欢木屑的香味,可能和熊喜欢住树洞有关,或许它就是出生在树洞之中,这也是它出生闻到的第一种味道。
这对小熊来说是最亲切的味道,或许它被猎人抱走之后便再也没好好闻过这种味道。
看着小熊趴在木头上腹背起伏的模样,就连呼吸它都很用力。
张阳拿着一根木棍搅拌着纸浆,“陛下手中的才俊众多,高士廉年纪大了,他的很多理念也老了,如今陛下正值壮年也是他大展宏图的时候,他需要一个更有活力的朝堂。”
“夫君的意思是时也势也?”
王婶安静地听着夫妻俩论述,这种安宁的日子让人感觉踏实,尤其是看着公主殿下的气色越来越好,现如今看起来和外面的姑娘一样。
驸马和公主时常会谈论很多事情,有时候会讨论如今关外的局势,有时候也会谈论朝中变化,有时候更会说起其他的地方山川。
这让王婶心中更加笃定,张阳确实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这种学识也让公主殿下慢慢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好的,能够让公主殿下更明白这个世间是什么样的,人心是什么样,如何在这个世道生存。
别人想不明白的问题,公主殿下可以用张阳的理解方式去想明白事情,就像是帮助魏王殿下写出括地志的纲要,用公主殿下的话来说这不过是顺便的事情。
原本是张阳为了完善造纸技术这才看各地的卷宗,顺便编撰出了括地志的纲要。
一边记录笔记一边看书,再把一些重要的内容摘抄出来。
别人是为了想明白一件事才去翻阅卷宗,李玥则是边看边学,在翻阅卷宗的过程中,将一些重点全部划了出来,这就是划重点的好处。
一种奇特的学习方式。
后世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将一本教科书的所有重点都划出来,将整本书吃透这是必备的学习技能。
除了一些非常折磨人的学科,整本书都是重点怎么划?
李玥放下手中的卷宗,“夫君,这卷说文解字有记录造纸术。”
说文解字是如今大唐传播比较广的书籍,也算是孩童蒙学的必修书籍,当年许慎编撰的一本书,也算是一种语文的工具书,一共有十多卷,流落在外的也有很多孤本。
寻常夫子学的大多数都是都是前十卷,可以对照六书来专研。
自汉以后不少文人的注解,相关的篇章很多,以至于现在流传的说文解字内容大多数都是重新注解过的。
张阳望向李玥手中的书卷,“吴人取越竹,以梅天水淋,晾令稍干,反复捶之,使浮茸去尽,筋骨莹澈,是谓春膏,其色如腊。”
竹纸确实是最好的纸浆原料,不然也不会受到后世士大夫的推崇。
也不是没有试过麦梗,效果始终不好。
从这段话中看不出什么,张阳倒是想到了桑麻纸。
如今的稍微便宜的纸张用的大多数都是麻纸,那种纸张非常地轻薄,呈黄褐色,而且放久了之后质地也会变得很硬,并不好长期保存。
麻纸也是如今产量最大的纸张。
竹子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这导致了竹纸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原因,因为原料并不缺。
而在各类纸张的竞争有一样东西脱颖而出,几乎是打乱了整个造纸格局,那就是龙须草。
龙须草又叫灯芯草,也叫蓑草。
这也是植物纤维中的佼佼者。
造不出后世那种雪白坚韧的纸张,能凑合用就行。
只能从植物纤维方面入手。
李玥放下手中的书卷,放松着自己的眼睛,每每看书久了她都需要闭上眼放松好一会儿。
下午的时候夫妻俩把家里收拾了一番,从国子监借阅而来的书籍要归还。
背着大书包,夫妻俩出了门来到国子监。
国子监的夫子们对前来借书的夫妻都已熟悉,不在国子监听课倒是经常来借阅书籍。
张阳望了一眼正在讲课的孔颖达,他正和一群孩子讲述农夫与蛇的故事。
来到国子监的书房,张阳将借阅来的书籍放回原位。
李玥还在这里找着书,对她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宝库,自从可以来国子监之后,她对知识的渴望就没停下,数学题都有些日子没做了。
“夫君,你看药经做什么?”李玥眨着眼好奇问道。
“从典籍中找不到造纸术的蛛丝马迹,说不定可以从这卷本草论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本草论?”李玥的怀中还抱着一卷书。
“找造纸术的秘方找到从六书找到药经也就只有我了吧。”张阳感慨地长叹一口气。
李捂嘴笑着。
正巧孔颖达也结束了讲课,他看着夫妻俩人走入书房,“驸马和公主殿下又来借阅书卷了?”
李玥乖巧地行礼,“老夫子,我们之前借阅的书卷都已经放回去了,还请老夫子核对。”
都已经来了这么多次了,孔颖达自然是放心的,他抚须道:“不知道近日公主殿下和驸马都看了一些什么书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