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搭档,已经做到了大型纪录片的执行总导演,这前途不可谓不光明。
可偏偏却离职了…….
这里面多多少少是有些事情的。但他没有问。
而接下来的张明欢与杨晓卿同样有着足够丰厚的履历。
四名导演的履历看完后,许鑫的心就放了一大半。
过来。
而他提的第二个要求,就是把方修给要了因为罗铭在第一次会议上说漏嘴了。
这次的节目乍一看是《魅力纪录》栏目,可实际上,《魅力纪录》这一批人,将会在今年的10月份,成立一个全新的频道。
央视—纪录片频道。
而这一批人,都是频道之中的骨干。
方修自己的人,在央视里,许鑫觉得一个崭新的频道会有着更好的前途。
老方学历够,甚至还准备考博。
在一个全新的频道里,又有国家级的扶持计划做背书的事业,肯定要比原先的规划更好
一些。
而对于这个要求,罗铭压根就没当一回事“。
因为太简单了。
一纸调令,方修就已经进入了《魅力纪录》的团队之中。
同时也会出任《舌尖》的摄影团队分集摄影师一职。
许导的老同学嘛。
肯定要给关照。
而今天和大家见面的内容也相对简单。
甚至是如法炮制一样,许鑫当着几名导演的面,重新讲述了一下《舌尖》的整体理念。
然后开始做前期的项目策划工作。
不过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让他有些摸清楚了任常珍这位自己最看重的导演那有些耿直的性格。
《魅力纪录》下面的项目策划部主任陈晓庆,就《舌尖》的整体项目方案,提出了一个建议。
“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名人效应?请一些名人过来宣传各自家乡的美食?比如我们去东
北,就请沈小阳。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国外那些互联网公司的食堂文化,我们也以请到涨潮阳、丁三石这些人…………还能拉到一笔不小的赞助......“
这纯粹是建议。
毕竟《舌尖》的项目经费吃紧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试点的五部纪录片里,它自己就吃摸了500万。作为项目策划部的人,他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其他四个项目平分一千万…………想想都觉得不可能。
能入围的纪录片,都是央视认可的纪录片,砍掉哪一个…………各方面都不好交代。
他只能另辟蹊径地想想经费问题怎么解决。
更何况…………这些东西也不会占用多少时长。如果给的钱多,那么《舌尖》经费会宽松许多,他那边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属于“双赢“。
许鑫是很能理解他这种心态的。
担任常珍似乎被触碰到了某些.……禁忌一样,在会议上直接就提出了反对:
“不行!要这么拍的话,我绝对不做!我绝对不拍名人!“
反应程度超乎了许多人的预料。不过她这话其实是很有底气的。
她是自由导演,这次本身就是竞标入围。
大不了不做了。
又不损失什么。
相当硬。
她已经从央视的体制内出来了,“腰杆子“但陈晓庆脸色就有些挂不住了:
“名人怎么了?名人加美食更有收视率。你不喜欢沈小阳?“
“我对沈小阳没有意见,作为东北人的儿子出现在我片子里没有任何问题。但他如果作为名人出现在我片子里,我接受不了!“
俩人忽然就在会议上面“冲突“了起来。
而就在她这话说完,火药味忽然起来时候,许鑫摆了摆手:
“任导先别那么激动。你没理解陈主任的意思。“
他压了压任常珍那棱角分明的火气。
紧接着转头看向了陈晓庆:
“陈主任,我理解你的意思,但这片子咱们是通过“吃“来探讨我们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源。请名人,略显狭隘。我们要的不是宣传谁的出生地食物好吃,而是通过不同的食物多样性,来看到一个多彩缤纷的,由饮食文化突显出我们精神内核的片子。罗导,您说对吧?“
罗铭和他眼神交汇了一下后,就明白了意思,点点头:
“对的。老陈其实也是怕咱们经费吃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衷。“
“我理解陈主任替咱们节目组操心的苦许鑫笑着说道:
“但穷一些、苦一些都不要紧。节目的大立意肯定是不能变的。这是用吃探讨我们的“根“,要是这个立意没了,那钱再多,这一锅汤也都变了味道…………
所以,陈主任,你还是辛苦一些,把这压力顶住。不管谁来说你偏心,你都得咬住了牙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