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蓠(70)(1 / 2)

亚力昆大爷!你好,你好。叶广祥笑着与亚力昆大爷握了握手。

亚力昆大爷这次是有任务在身的,非常急迫:我们是来拉树苗的。

又将果勒村最近几个月梭梭苗的成长情况说了一下:没有一株死亡,都长得特别好。我们按照你们这边的教程,在刚种下的时候,浇了一次水。然后就不管它

说到这里,亚力昆大爷哈哈一笑:还以为树苗会死,没想到全部都活了,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叶广祥笑盈盈地问他:你们的草方格扎的怎么样?

草方格真是个好东西。一说起草方格,亚力昆大爷简直眉开眼笑,你们给我们送过来一袋的草籽,我们全撒完了。后来就跟你们一样,每加一个草方格,从其他地方移植过来一株沙棘或者盐爪爪之类的。

虽然死亡率挺高,但到底是把河道两边的沙子给固定住了。亚力昆大爷乐呵呵地,今年夏天,刮了好几次沙尘暴。

自从我们扎了草方格,沙尘暴的威力一次比一次小。

那就好了。叶广祥是真心替他们高兴。

记者在一旁也听明白了,应该是亚力昆大爷以前从叶广祥这里拿了树苗,回去种了之后效果良好,所以这一次准备再过来拿。

这一次你们要多少树苗?叶广祥问他。

最少一千株。亚力昆大爷声音洪亮。

一千株啊。叶广祥看了一眼苏向晨。

苏向晨立刻报出了价格:一分钱一株,一千株一共是十元。

亚力昆大爷立刻掏出钱,拍到叶广祥手里:马上给我们挖,我们急着要呢。

等一下!记者懵了,树苗还要钱吗?

叶广祥转头看向木洪,你去找叶蓠,就说亚力昆大爷要一千株树苗,让她找人挖。

好嘞!木洪屁颠颠的跑了。

几个孩子立时跟在木洪身后,跑去找叶蓠。

记者好奇至极,出声问:为什么树苗要钱?

叶广祥看了记者一眼:买东西本来就要钱的呀,树苗是我们千年渡精心培育出来的,如果我们把树苗白送给别人。社员付出的心血和劳动怎么办?

但是,我们都是贫苦百姓。不应该互相帮助吗?记者又好奇的问。

我们肯定是要互相帮助的,所以明年亚力昆大爷的树苗长成之后,我们可以教他们寄生肉苁蓉的技术。

叶广祥微微地笑,这是我们去年才学会的技术,无偿教给亚力昆大爷的。

记者微微点了点头,却还是有些不太了解千年渡的运作。

叶广祥便细细地向记者解释梭梭和肉苁蓉之间的关系,以及扎草方格对治理沙漠的意义。

此时,叶蓠听完了木洪的话,去找茹仙。

我需要几个人帮我挖梭梭苗。

茹仙立刻给叶蓠写了几张条子,盖上公章:回头让挖苗的人来我这里记工分。

叶蓠拿了条子,又回村去找人。

帮着挖梭梭苗是有工分的,大家都很踊跃。

是亚力昆大爷来买树苗的吗?帮着挖梭梭苗的人很好奇的问。

叶蓠抿着唇笑:应该是的吧!今年只有亚力昆大爷来拿过树苗,应该是现在看到树苗长势良好,准备大面积种了。

几个挖树苗的人便撇了撇嘴:果勒村的人没眼光哩!我听说他们全村都反对种树苗,真傻!

是啊,咱们马上就要准备去西边梭梭林挖肉苁蓉了,他们连今年的树苗都没种上呢。

晚一年,就会少种很多肉苁蓉,少挣很多钱。

真傻!大家异口同声。

都觉得果勒村的人很傻。

今年夏天,叶广祥组织村里的人拉着架子车和水桶,特意去给西边梭梭林浇水。

就是为了能让里面的肉苁蓉长大一些。

今年秋天的肉苁蓉,应该比春天多吧。大家一边笑着谈论着西边梭梭林的肉苁蓉,一边低头挖树苗。

树苗并不是简单的挖出来就可以了。

挖出来之后,要放进用麦杆或者芦苇编成的小篓里,免得水份往外跑。

等到种的时候,就直接把小篓种到地里,不必拆开。

小篓在地底时间久了就会腐烂,变成树苗的营养成分。

编小篓也算工分的,平时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大爷和大娘们在做。

很快,两个小时后。

一千株树苗就被挖出来了。

挖树苗的社员,又重新把坑填好。

拿着叶蓠给的条子,去茹仙那里交帐。

亚力昆大爷没想到这么快树苗就挖出来了,开心的连声说了好几声好,把树苗装上架子车。

迫不及待的就要赶车回去。

连叶广祥挽留他都不肯留下来:我们反正也是要在路上过夜的,早走晚走都是一样。

早一点走,也能早点把树苗送回家。

亚力昆大爷归心似箭,现在只想插翅回到果勒村。

把树苗全部栽种好。

你们不知道哩,现在没扎草方格的地方,和扎过草方格种上梭梭的地方完全不一样。

没扎草方格的地方,稍微一刮风,那叫一个风沙飞扬。

亚力昆大爷又说了两句,跳上骆驼。

亚力昆大爷的儿子冲着叶广祥笑了笑,坐上架子车,吆喝了一声,骆驼缓缓朝前走去。

记者转头看了看叶广祥,又看了看亚力昆大爷。

决定,等他结束千年渡的采访,就去采访果勒村。

他想看看,果勒村现在是什么样。

第149章 机灵的社员

记者在千年渡呆了一个星期。

采访了很多人。

这期间,千年渡几百亩麦田大获丰收。

记者以为会看到社员们挥汗如雨的收割场面。

结果,苏向晨驾驶着拖拉机,拖拉机上装着收割机。

呼啦呼啦一两天的工夫,就把麦田给收了。

社员们挥舞着手里的镰刀,大声欢呼。

拖拉机真厉害,一个拖拉机就顶得上咱们一村男女老少的力量了。

这个时代的收割机,收割的不是很干净。

还需要社员们下地进行第二次收割。

但这也挺快的。

小孩子们跑到地里,拾着麦穗。

大人们收割着边边角角的地方。

欢声笑语从各个地方传来。

记者不停的按动快门,记录着丰收的时刻。

要是有一种机器,能收割带脱粒一起完成就好了。叶广祥看着放在田边的麦穗,脸上全是笑容。

这已经很强大了。廖漱雪抱着一束麦穗,开始进行人工脱粒。

脱粒之后,就要进行统计。

看到他们已经开始脱粒了,记者走过来,随口问:是多少?

叶广祥是老庄稼把式,只要看一眼就能大约估摸出产量。

但他早就和叶蓠商量过,今年的产量要瞒报。

因为今年南疆的小麦亩产只有120150斤左右,也就是6080公斤左右。(来源国家统计局)

叶广祥看了一眼记者,压低了千年渡的亩产:一百多斤吧。

正在脱粒的廖漱雪,震惊的看了一眼叶广祥,不明白叶广祥为什么要低报产量。

但他绝对相信叶广祥,所以只是低着头没出声。

其他几个帮着脱粒的年轻人互视一眼后,也都把头别到一旁,不敢乱说话。

一百多斤,哎呀,今年的亩产是真得很低记者低头一叹。

最新小说: 安静的敌人 大疫大医 千金归来 药童 第三种绝色 神农 命中注定 王令的日常生活 官道之色戒 照不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