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杂志真能批准下来,陆杰心底是高兴的。
他昂着下巴,神情骄傲:我们这是省级期刊,会在全国发行,第一期内容,我打算重点推咱们的柳记,老柳你就准备给我谢礼吧。
柳暄红:我还没答应呢。
陆杰洋洋得意:我们这是面对广大群众的诚实期刊,探索商家的服务,品尝美食,你们同意与否无关紧要。
柳暄红睨他一眼:难道不是因为你最近没出县城,死皮赖脸只能在柳记取材吗?
陆杰:看破不说破,我们还是好朋友。
不过不管怎么说,风流浪荡的陆杰要上岸从良,认真创业,柳暄红还是由衷为他感到高兴的。
陆杰是她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食客。
在其他人轻蔑于她的时候,唯独他发现了她的天赋。
他是天生的美食家。
当初也是因为如此,她才开玩笑似的建议他开办美食杂志。
现在杂志办成,整个柳记敞开,欢迎他的探访。
吃过肥嫩浓郁的糟蒸鸭肝,绵甜不腻的八宝饭,软糯Q弹的糯米团子,香味扑鼻的核桃酪,陆杰心满意足地带着他的团队和素材走了。
厨房的陆大叔揪着自己的厨师服,叹息着这小子不早点过来打招呼,他回家换套好看的衣裳过来。
陆杰是挂着照相机过来的,不光给食物拍了照,还笑嘻嘻地和菜馆里的员工合影了。
因他这么一来,菜馆里人心浮躁,大家盼着,期待着,看他能把杂志弄成什么模样。
柳暄红没太在意,说到底,这是朋友的事业,她行了方便就过去了,至于陆杰的美食杂志能不能成?她自然是希望杂志能红火的,但是菜馆能不能被带火,她并没什么期待。
菜馆的口碑逐渐传了开来,生意虽然不到红火的地步,但是因为限定的营业时间,已经有了排队需求。
本周还接了县医院院长家老太君的生日宴。
柳暄红本不打算接宴席,但是黄院长亲自请她,是宋渊的领导,那位老太君是历经动乱曾经上过战场的英雄人物,柳暄红答应了。
黄院长是真心实意为自家老祖母祝寿,没有请外人,只吩咐了他这一支的兄弟姐妹和老祖母家的几个尚在走动的娘家亲戚。
因为老人高寿,已经没了牙,吃不得什么东西,柳暄红为这场寿宴准备的是全鱼宴。
十二道菜的全鱼宴,有炸的金黄酥嫩仿若红花绽放的松鼠桂鱼,切的菱形的刀功精妙无比,油炸后浇上酸甜可口的番茄汁,端上桌后,吱吱叫着,仿佛松鼠呼唤。
黄家人稀奇地看着桌面:这是什么菜?怎么会叫?
服务生微笑介绍:这是松鼠桂鱼,是江苏名菜,传闻是乾隆帝下江南最爱吃的鱼。
什么乾隆帝最爱吃的鱼菜自然是假的,但是黄家人听着新奇又满足,纷纷动起筷子品尝。
别看它外表酥脆,但是吃进嘴巴,鱼肉竟是嫩的,滑溜溜,就是老人也能吃,黄院长忙给自家的祖母夹了块尝尝,老人家半信半疑地吃了进去,酸酸甜甜的口感在口腔炸开,极为开胃,老人笑着说好,竟然主动伸出筷子要夹吃。
黄院长对柳暄红的贴心安排升起了感激之情。
老人家活了这么久,黄院长之前差不多为她举办了寿宴,但是回回都是在席面上象征性地吃口菜,老人家就回去休息了。
那些席面不差,道道全全,什么四干四鲜四盘、四冷荤,四大件,八大碗的,荤素俱全,席面热闹,然而给客人吃得畅快的,真正的寿宴主人却吃不下。
现在看祖母有了胃口和兴致,黄院长高兴得同时,不禁感叹宋渊的好运气,竟然有这么一个面面俱到的媳妇,真是走了大运。
投桃报李,他回去以后要好好照顾他一番。
他曾扫过宋渊刚来时的履历,上面写着好像是搞什么研究的,黄院长并没有在意,但是他想,可以分配一些研究性的工作给他,发挥他的本来优势。
宴席没完,一道道佳肴美馔如行云流水般送了上来,有清淡的西湖醋溜鱼,香辣的水煮鱼,鲜美的梅花鲤鱼等等。
众人惊叹连连,大开眼界。
小小的一条鱼,竟然能做出这般多的花样来。
每吃一道,都是不同的滋味。
全鱼宴,全鱼宴。
一开始寿宴的客人还觉得光吃鱼他们会腻味,然而柳暄红用实力表明,吃腻?
是不存在的!
直至寿宴最后,菜全吃光了,碟子里没有一丝剩菜,不光黄家的老祖母吃得心满意足,参宴的客人也是尽兴而归,宴会一结束,食客们酒酣微饱时,柳暄红就收到了许多宴席邀请。
客人们吃了一场别致生面,难以忘怀的宴席,也想自家也能有黄院长的风采。
宴席做起来其实并不轻松,而且麻烦,柳暄红并不打算承接,她稍微扫了眼,让前台继续拒绝解释。
不过没一会儿,门外响起小秦急切的声音:先生,请您等等,我向老板通报一下,您再进去。
柳暄红抬眸,小秦告诉她,黄家老太君的娘家人非要和她见一面,说有要事商量。
柳暄红挑眉,请人进来。
对方年约三十,自信满满:柳老板是吧,我想和你谈一笔生意。
不知你有没有兴趣,在省城或者其他县开连锁店?
柳暄红唇角微翘。
她撒了两年的鱼饵,终于有人上钩了。
第75章 蟹黄汤包
参加全鱼宴的客人陆陆续续回去了, 菜馆里的员工开始打扫卫生。
小秦坐在前台,一手撑着脸, 忐忑地望着柳暄红的办公室方向。
小言纳闷问:你们今天还没下班?
小秦欢喜地喊了声姐姐, 然后指了指办公室,有人在和暄红姐谈话哩,大家不想走。
反正菜馆平时营业比较早, 时间短迟一会儿下班也无妨。
小言微微颔首,她本来是打算过来喊堂妹去逛街的,小言节俭,即使来了县城也舍不得买衣服,每天就穿工作服,她实在看不下去。
不过店里既然有事儿, 她也不放心下来,陪坐在菜馆一块等。
一刻钟后, 办公室出来一个陌生男人。
大家面面相觑, 期待地目光看向柳暄红。
柳暄红摆摆手:没事, 大家下班吧。
众人只好叽叽喳喳地离开。
徐慎是黄家老祖宗的娘家晚辈。
他随父母过来赴宴, 对柳记起了兴趣, 但是却气冲冲得回去。
徐母一阵担心。
徐父瞥了一眼,淡淡道:你不用操心, 这小子说要和人家柳记的老板做生意, 我看是人老板没同意。
徐母便劝自家儿子:这做买卖的讲究你情我愿,既然人家看不上咱家, 就寻其他人, 或者你那几个黄家表兄弟也不错, 我听说黄院长儿子开了个医疗器械厂
徐慎听着母亲的絮絮叨叨, 简直头大, 偏生他还不知道要如何和母亲解释这件事儿。
而且他自己也有些不理解。
若说柳记看不上他,不想合作,但是柳暄红待他的态度又不像,可是徐慎一开口说要在省城也开一家同样的菜馆,柳暄红立刻说不可能。
徐慎回想起柳暄红的话,仍然觉得她高傲极了。
柳暄红说菜馆的复制不可能,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有她这样的手艺。
柳记也在培养能接班的大厨,但是至今还没培养出来。
徐慎不禁冷笑。
他觉得柳暄红太看得起自己了。
不过是一家小菜馆,味道做的不错,怎么就不能复制了?
他在省城的好地段开间菜馆,请几个好厨子,写几个精致的菜单,标上昂贵的价格,档次上来了,还能没人买单?
徐慎自认自己很诚心诚意,纵使柳暄红委婉拒绝,他还是把自己的态度拿了出来,菜馆可以由他承担成本经营,柳记这方面只需要出技术就好。
然而柳暄红却笑着和他说:徐先生,我想您应该是第一次来柳记,来松山县,不妨多待几天,到时候我们再谈,会有个不错的结果。
徐慎恼怒又迷惑。
她这么说,到底是拒绝还是不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