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辞问卓少游:“你知道这家店吗?”
卓少游摇头,老实说不知道。
晏辞简单给他讲了先前在路人口中得知的,这家店主人的独特规矩。
卓少游讶然:“还有这种规矩?”
两人都是书法不错的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跃跃欲试。
晏辞指了指门口:“走着?”
走到跟前,卓少游推了推门:“晏兄,这门好像锁上了。”
晏辞看了看天,这天都没黑,这店就关了,这店家也太随性了吧?
果然店主只是来体验生活的吗?
晏辞有点儿失落:“那没办法了,只能改天再来了。”
他们抬脚正要离开,忽然晏辞眼尖地看到一旁放着字画卷轴的架子上,摆放着一摞纸。
那纸最上面的一页,他一眼看去竟然有些熟悉。
晏辞停下脚步,转身走上前。
离近了,他才看清那摞纸就摆在桌子上,被一块儿看起来价值不菲的镇纸平整地压住。
晏辞移开镇纸,将那摞纸拿起来,随意一翻,每一页都是一样的。
竟然是他之前让陈长安引发的那些“传单”。
这传单上的字都是他亲自写的,由于画技不精,所以只画了几个简单的图案,剩下的都是字。
这店家收集了自己的传单做什么,还是一摞?
总不能是捡来卖废纸吧,看这店家的风格和壕劲儿也不像啊?
晏辞狐疑地抬头又看了看牌匾,思来想去离开前还是将那摞传单重新放回了原处,用镇纸压好。
...
他回去的时候顾笙已经从秦府回来了。
顾笙这几日偶尔去看他表哥一次,剩下的时间都去秦府找顾笙或是到店里帮忙。
问他就说:“去表哥那里,你要是再生气怎么办?”
晏辞咳了一声:“我也没那么小心眼。”
直到晚上的时候,顾笙趴在晏辞的胸前,脑子里还在想着白天的事。
他一边把玩着晏辞的头发,一边问道:
“夫君,你说,如果我们以后有了宝宝,叫什么名字好呢?”
晏辞正靠在软垫上翻着着顾笙白日从秦府带回来的话本,闻言稀奇道:“怎么想的那么远?”
顾笙不满道:“哪里远了,你难道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吗?”
晏辞用空余的手揽过他,仔细思考了一番,顺着他的话说:“反正这‘晏’或是‘顾’都好起名字,到时候随便想个有寓意的不就好了。”
顾笙瞪了他一眼,认为他态度敷衍:“哪有跟我姓的?真是胡说。”
“我没有胡说。反正是我们的孩子,跟谁姓不行。”
顾笙笑了起来,捶了他一下:“以后你领着孩子出门,别人若是听说孩子不跟你姓,铁定要笑话你的。”
晏辞也乐了,在他脑门轻轻弹了一下:“行啊,孩子还没有影呢,你都已经帮我想好孩子长大的事了。”
顾笙伸手揉了揉额头。
他脸上有点儿烫,他用手背贴了贴脸,低声道:“总是要想的...”
晏辞并没听清顾笙的话,他合上话本放在旁边,犹自认真地想了想:
“话说回来,要是真有人因为这事笑话我,只能说我能力还不够。”
晏辞宠溺地捏了捏他的脸:“不然要是地位够高能力够强,谁敢说这个。”
“人家只会说我对夫人宠的不行,连孩子都跟着夫人姓。”
顾笙白了他一眼,嗫嚅着:“真是乱说。”
脸上却诚实地飞红一片。
第165章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临近二月中旬,花朝节便快到了。
此时正是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的好时节。还未到花朝节,胥州城里捂了一冬的文人雅士便已经坐不住了,与知己好友三五成群,结伴去赏花饮酒,互相唱和。
这还是晏辞和顾笙来到胥州后过的第一个节日。
晏辞抽了一天时间,带着顾笙两人出门踏青,回来便去街上游玩。
路上随处可见头上簪花的少男少女,那些花有的是从枝头刚刚折下的,有的则是用彩色的丝绢扎成。
花朝节这天头戴花饰乃是风俗,无论男女老少,皆是戴花出行,
晏辞看到不少面色黝黑的汉子,一脸喜气地头上簪着大红色的花,丝毫没有窘意,落落大方的样子,都让他心动了。
“我也想买花。”他对顾笙说。
入乡随俗嘛。
不过他当然不会真的戴,而是带着顾笙去了首饰店。
店里到处都是穿着鲜艳的姑娘哥儿,在柜台前挑选喜欢的饰物,叽叽喳喳笑成一团。
晏辞执着一支乳色淡黄蕊的山茶花的簪子,小心翼翼地插入顾笙的发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