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免费阅读(97)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免费阅读(97)(1 / 2)

待到双双完成手上事务,自鸣钟指向戌正时分。

武拂衣放下了花名册,对于胤禛给孩子们选出的联姻人选范围,她暂时没有更多的建议。

仅从家世上来看,这一波选择很符合标准,圈定的对象低调不煊赫的标准。但,清朝成亲也不能只要求门当户对就行,总得也要考察儿媳/女婿的人品。

人品好很难得。

像是太子妃瓜尔佳氏那般的贤良仁德,真是白瞎了嫁给太子。

太子岂止是不喜欢她,更重要的明目张胆地对妻子毫不友善。

不是夸张,如果胤礽能登基继位,瓜尔佳氏做不了皇后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

好人难求,只能先把底线划好。

雍郡王的儿媳绝不能是八福晋那般的嚣张跋扈,女婿绝不能是佟家舜安颜那般毫无当担。

这些底线标准没必要说出来了。

如果胤禛连这些都考虑不到,可以把他扔沪城河里去洗一洗脑子。

咳咳,一不小心有点暴力了。

武拂衣也不想的,将此归结于繁忙工作应激综合征。

尽管皇上不在京城无需早朝,但雍郡王监国意味着每天要去内阁坐班。别想让她积极争做上班打卡第一人,但也没法日上三竿才姗姗到场。

为此作息时间要调整,不晚于夜间十点入睡。

眼下,只剩两个小时了。

今天没时间休闲娱乐,还得继续交换一番情报。

适才自己提及从胤祹处获得的内务府关系网,而胤禛还没谈及奏折内有无值得注意的情况。

武拂衣问:今天你看到什么注意的新消息吗?

是有一件事。

胤禛从一堆奏折中取出一本,河北定州传来消息,陈汝弼去世了。

武拂衣接过奏折,她记得陈汝弼,这位年纪不轻了,今年该有六十岁左右。之所以记得此人,因为前两年在他身上发生一起大案。

康熙四十四年,给事中王原弹劾陈汝弼受赃枉法,举报他受贿三千两白银。

刑部接手此案进行审理,初判为贪污罪的证据确凿,陈的罪名成立而将其处以绞刑。

陈汝弼高呼冤枉,绝不认罪,坚持上诉。

大理寺、都察院等官员都来到刑部,三法司一起行会审,而议政大臣也列席旁听。

这次审判却出现了严重分歧。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舒格,他认为时任刑部尚书安布禄的判决正确,陈汝弼该被判处死刑。

礼部尚书李振裕也旁听此案,他早些年也有做过刑部尚书的经历。据理力争,指出此案的诸多疑点,所谓陈的受贿证据并不充分。

陈汝弼,从康熙十八年考中进士。

做过河南知县、刑部山西司主事、礼部祠祭司郎中、刑部任江南司郎中。

他在任职期间,铁面无私,屡破奇案。

被康熙大力夸奖称赞过,而因此被特别任命为江苏乡试主考官,以期待他能选上更多为民办事的人才。

后来,升迁到了吏部。吏部可谓是六部之首,因为管着官员升迁。

陈汝弼在吏部的文选司工作,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各个地方的地方官员调动。

不必说,这是一个香饽饽职位,更是一个能收钱收到手瘫的肥缺,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陈汝弼绝不受贿。

康熙调动了朝中密探从头彻查。

一番抽丝剥茧后,有了一个惊天翻转。

受贿的不是陈汝弼,而是刑部尚书安布禄、左都御史舒格等几十人。

简单说来,朝廷最高三大司法机构,一众高层联手做局诬告陈汝弼。

只要没了秉公选官的陈汝弼,将他从吏部文选司的位置上给踢出去,那就能大开方便之门任人唯亲了。

两年前,我们在湖南听闻这起案件的结尾,是三法司高层被大换血。

胤禛被陈汝弼的死讯勾起回忆,当时身在外地也无法了解清楚刑部审案时的细枝末节。

今天,重新复盘此案,是有两点发现。

两年前被撤职的四五十人,以舒格、安布禄为首等人几乎全都是太子一系。

安布禄,在索额图被赐死后任职刑部尚书。在任四年,陈汝弼案爆发,他被免职。

此后,刑部尚书由阿山接任。阿山上任不久,欺君罔上的河道施工案爆发。

康熙任命刑部尚书时,安布禄与阿山尚未表现出明确的政治倾向。

事实却是长达五六年的时间,刑部尚书的职位一直被太子把持,谁能说胤礽毫无心机。

胤禛非常肯定,刑部很不干净。哪怕两任刑部尚书被撤职,有部分官员被罢免,但可以断定还有没被发现的问题。

武拂衣微微蹙眉,五六年足以形成一条庇护链条,这也就是拐卖案侦破困难的根本原因。

正是如此。

胤禛却很遗憾,汗阿玛让老四监国,为破获拐卖案稳住京城局势。但一线调查的秘折到不了我们手里,也就无从得知江南方面的真实进度。

康熙派人去江南调查拐卖案,不仅仅是打击非法贩卖人口,更是察觉到了此事背后构成了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络。

这张大网的存在威胁到了皇上的统治。它已然渗透入内务府,进入了皇宫内廷,岂能不连根拔起。

如今回头反观朝廷最高司法机构。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居然出现沆瀣一气颠倒黑白的情况。

哪怕罢免了一批官员,但依旧存在藏而不露的问题。

否则,两年前也不会出现人贩集团中间人突然自杀,案件线索被迫中断。

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答案是一句不能在外明说的话,正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不除首恶,等于擒贼不擒王,而如今太子的身边聚集了一群为非作歹的官员。

或是党争,或是与皇权之斗,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身边的品德贵重的能臣几近于无。

原本太子结交的贤能之士,有的被康熙贬职,有的急流勇退离开太子党,而剩下的多是贪婪弄权之辈。

武拂衣也希望能瞧一瞧秘折,她也没千里眼顺风耳,不可能凭空获知江南方面对于拐卖案的进度调查到哪一步了。

但,秘折之所以是秘折,就是只有皇上御览。

折子不走常规渠道入京。

雍郡王看不到,内阁其他大臣也瞧不见,亦是无从得知写秘折的都有谁。

康熙离京之前就提了一句,把部分理学院学生安排进江南官场,他们要负责调查江南诸事。不过,李卫等人毕竟资历尚轻,肯定还有其他地方官员在暗中侦查。

都有谁?

众人能猜到江南织造曹寅与苏州织造李煦,这两位肯定是康熙眼线,其他还有哪些官员却是说不准了。

圣驾去木兰围场半个月了,京城并没有发生山崩海啸。

一切很平静,平静得颇有些岁月静好的意味了。没有大规模天灾,也没有流血喊冤的人祸。

武拂衣却越发觉得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就从陈汝弼一案,足以窥见吏治不清,怎么可能现世安好。

说说吧,还有什么线索?

武拂衣看向胤禛,既然提及陈汝弼的死讯,他定是有后招。

胤禛反问,你就确定我有新发现?

我觉得有,否则你晚饭得少吃一半。

武拂衣敢肯定今天阿四的心情尚可。

这人都能忙里偷闲把儿女亲家的范围圈定,不可能是对江南之事没有一丝头绪。

胤禛确实有所发现,可是也仅仅是怀疑。

这就翻出一本折子,苏州知府吴存礼,他在去年十月给办了一起案子,打击了强盗劫掠男童。

这有什么问题吗?或是此人有问题?

武拂衣接过一看,此案写得条理清晰并无不妥,而对吴存礼有一些印象。

吴存礼曾经在河北广宗县担任知县。为根治漳河水患,他花大力气彻查水道河工,重修了荒废多年的堤坝。

最新小说: 種之書 影帝的综艺BUG男友 溺爱成瘾(作者:池鱼竹) [海乙]笼中鸟 门外汉(同人) 恶役千金居然是伪娘! [综漫] 变成一个呱蛙子 慢热 咒术师不需要辅助 病娇向乙女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