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宫内的风平浪静,朝堂、京城以及远在千里的江南都被《明史》案闹得人心惶惶,正如玄烨所说的,如今江南官员,乃至才子、富商甚至百姓都获得有些战战兢兢,心里无一不在唾骂庄家父子。
这不还下着雨,陆圻得到了消息就冒着雨快步跑到了一间书屋内,看着书屋中的几人,神色中有几许紧张,甩了甩身上的水后,才拱手喊了几人一声,“查兄、範兄、周兄。”
三人也纷纷拱手对他回道:“陆兄。”
查继佐一边替他递着手帕,示意他擦擦头上的水渍,一边开口道:“你来的正好,刚好周兄也刚刚过来。”
“是啊,陆兄,你也别太过害怕,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三人中稍微乐观一点的範骧安慰道。
周亮工也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我通过关系打探了一番,那吴之荣虽将此事捅到了京城,闹得轰轰烈烈,但据说是新帝有令,将此事交给了鳌拜,就是我不大清楚此人到底性情如何。”
一听他这麽说,陆圻倒是升起了一丝希望,他眼眶微红道:“其实我也不是怕牵连,身正不怕影子斜,那庄家父子私心办坏事,如今整个江南都惶恐不安,我也只是怕牵连了家中妻儿老小。”
“放心吧陆兄,我们这不是都在想法子,就是这朝中我们还真认识不了几个人,不然还能去打探打探。”範骧说到这不免有些苦恼,显然他也挂心。
查继佐也开口道:“此事非同小可,原本我以为我们恐怕是逃不过一死,但现在从朝廷的反应来看,恐怕事情还有转机。”
闻言剩下三人都不免看向了他,四人中其实查继佐的文采是最好的,同样脑子也是最灵活的,陆圻也忙追问,随即又有些疑惑道:“查兄,你不是一直潜心研究书籍吗?还关注了朝中之事。”
“我是不关注,但不代表我不了解。”查继佐瞥了他一眼,接着说道:“你们也知道新帝刚登基不就,先皇曾在临终前为他选了四位辅政大臣,其中一位就是这鳌拜,全名叫做瓜尔佳·鳌拜,是先皇心腹,更是历经两朝的老人。”
“啊?那这麽说岂不是没希望了。”他这麽一说,陆圻顿时想起来了,他记得这位依稀还是个武将?听起来就是粗人,怎麽可能会放过他们,说不準到时候直接就杀了。
周亮工摇了摇头,他一看陆圻就知道他在想什麽,叹了一口气解释道:“大清四大辅政大臣个个都是文武极佳,尤其是索大人,他文采就极为不错,听说早些年也是上阵杀敌的一把好手,更不用说其他三位了。”
查继佐也点了点头,“正式,这鳌拜还被称之为大清第一勇士,据我了解的,他性格颇为直率,就凭亮工说的书中写的那些,估摸着早就把我们抓起来,严刑拷打了,但他却没有这麽做,说明一定有什麽其他原因让他改变了想法。”
正如查继佐猜测的,鳌拜本来是打算在京中审理此案,但被皇帝一点拨后,和皇太后请令后,就立马带着人马亲自赶来了江南,见到浙江学政的胡尚衡时,瞥了他一眼,其中杀意让胡尚衡颤了颤身体,他知道完了,因为这事情闹大的源头还在自己身上,若不是他当时不上心,在公文上批複::“文章之事,何必存案?贵司以为需要,就烦请贵司代批如何?”
就将原本可以遏制住的事,闹到不可开交,甚至传到了圣上耳边。
“胡大人,日后做事,要小心啊。”鳌拜在经过他时,拍了拍他的肩膀。
下一刻,胡尚衡就被吓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惹得鳌拜不禁啧一声,周围人噤若寒蝉不敢轻易动弹。
第二十五章
鳌拜环视了一圈, 看着这些江南官员就气不打一处来,平日这些人捞也捞的最多,现在好了, 捅娄子也是捅的最大, 想起出京之前苏克萨哈对自己冷嘲热讽的脑袋他就脑袋疼, 更麻烦的是他原本还以为遏必隆那家伙是想自个送闺女进宫, 不带他而已。
哪曾想平日里不吭声的皇太后会插一脚, 认了遏必隆的女儿东珠为干女儿, 这事要没有太皇太后参与,鳌拜是绝对不信的, 但离谱的是, 很可能这个梯子还是因为这次的事,才有的。
这如何能让鳌拜不气, 现在看着这堆畏畏缩缩地江南官员更气,将马鞭放桌上一口,看着下方战战兢兢的官员冷漠说道:“我来此你们也能猜到是什麽事,谁捅的篓子谁站出来, 不比我多说吧。”
鳌拜说完后,下方的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站出来, 这事没参与的还好,只觉得自己受了牵连, 回想起案头上的折子,心里还委屈着呢, 而参与的几人更是直接跪倒在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