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人报案的第一时间,宁安县衙就查过了被害人可能去的地方,没有发现任何挣扎、打斗痕迹。这样的表现,极可能是熟人作案。”
“而这些失踪的半大少年,并无姻亲关系,又不常在外走动,能有多少共同的熟人?”
“这位张夫子,会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家中境况、每日什么时辰做什么事、每日会去哪里。再者,他是夫子,学生们对他是毫无戒备的。”
余非明摩挲着下巴,皱眉思索。
听了祝盛安这番推断,杨益才发觉,自己说了一下午,只是顺着事态往结果想,在“拐卖”和“被杀”中打转。
因为宁安县第一轮调查未能发现作案人的任何线索,他便自动将这条逆着事态往原因想的路堵死了,没能发现“熟人”这个重点。
而办案是要两头抓的,一边要找受害人,一边要找作案人。
他下意识里已放弃了寻找作案人,但是这位吊儿郎当的世子殿下,却保持着对任何涉及凶手线索的绝对敏锐。
杨益看了祝盛安一眼,神色复杂,没再说话。
第23章 悔恨
正在这时,王大海从院墙上冒出个头来,气喘吁吁跳落在地:“哎呦,怎么落锁这么早,害我翻了半天墙……”
他擦一把汗,小跑过来:“余大人,按您说的,每家人都去看过了。这七户人家的住处相隔很远,没有共同熟识的街坊邻居,不过这几家的孩子,都在义学读书。”
“要说共同的熟人,最有可能还是在义学中。”
祝盛安微微一愣:“老师也发现了?”
“并不难猜。”余非明看了他一眼,“只是我习惯先推断,再取证。殿下同我恰好相反罢了。”
“……”祝盛安哪能听不出他是在说自己基础不牢靠,抿了抿嘴,没作声。
余非明拍了拍他的肩:“殿下极有天分,若能下力气苦学,来日办案的本事必将远超于我。”
“而这些本事,日后理政处事,都用得上。王爷王妃用心良苦,望殿下明白。”
叮嘱完,余非明才道:“我们分头行动。我和杨益找受害人,殿下和王大海找作案人。”
“我和杨益今日已看过了案发地,也在城中转了一遍。宁安县城就这么点大,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传得沸沸扬扬,但今日却没发现关于这些失踪坤君去向的可用传言,他们极有可能是被悄悄绑出城去了,明日我和杨益要去周边村落问问。”
“殿下和王大海一道,排查义学中的所有夫子和杂役,切记不要打草惊蛇。城中和附近村落都没有找到线索,要做得这么干净,作案的应当不止一人。”
第二日一大早,祝盛安就和王大海出了门。
宁安县的义学共有三位夫子,两位教识文断字,一位教算术。张夫子就是教识文断字的,失踪的七位坤君,全是他课堂上的学生,而且是经常受他表扬,到他家里上过小课堂的学生。
排查了半日,两人仍将目光聚集到了张夫子身上。
另两位夫子,以及在义学中扫撒的杂役,都不会同学生们走得这么近。
因为义学本就只是普及教育,没有人会觉得这里的学生能够出人头地。稍微有些家底的,都会咬咬牙送孩子去昂贵的私塾读书,那才是出秀才、出举人的地方。
但这位张夫子却是个怪人,他讲课的内容、布置的课业,都和私塾夫子无异。
可私塾要从三四岁读到九岁,义学却是两年换一茬人,两年之后学会了基本的识文断字,绝大多数孩子就不会再学了。
极少数愿意继续读书的,张夫子就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到自己开的私塾来蹭课,如此才有了陆悠悠这样,从义学中出来,却能考中童生的“天才”。
“虽然这位张夫子同学生走得近,可他实在没有作案的动机。”王大海坐在茶棚里,眼睛盯着不远处张宅的大门,小声说,“他在这些学生们身上倾注如此心血,不收一分一毫,定是希望学生能出人头地。这样的夫子,怎会害自己的得意门生?”
祝盛安手里握着茶杯,眉头紧蹙:“可除了他,还会有谁?”
正说着话,那边的张宅大门开了,半大少年们涌出来,朝里头的夫子行礼道别,陆悠悠也在其中。
“张夫子那边散学啦。”茶棚里有茶客看了一眼,“啊呦,学生不少呢。”
“张夫子教得好嘛,他的学生出了好多童生了,还有中举的。大家伙都想把孩子送来读书。”
“怎么还有几个义学的学生?”
“那是张夫子破例收的,都是聪明好学的坤君。听说张夫子年轻时没钱去京城应试,错过了好机遇,这才对穷人家的孩子优待些。”
学生们陆陆续续走完了,祝盛安仍盯着张宅看,站在门口的张仲学是个书卷气很重的清瘦男子,约莫三十岁,眉清目朗,样貌不差。
祝盛安忽而低声道:“张夫子为何没娶妻,只收养了一个孩子?”
“不知道。”王大海也往那边看着,“看他这样,又是读书人,年轻时应当行情很好才对。就算那时候穷,现在也该娶婆娘了啊。”
正在这时,张宅又走出来一个少年。
这少年约莫十五岁,穿着可比刚刚的学生们好多了,但神态畏缩,还不如方才那些穷人家的孩子。
“父亲,午饭做好了。”
张仲学一看见他,眉头就皱了起来。
“教了你好多遍,把腰挺直,同人讲话要直视人家的眼睛。你是读书人,又不是做贼。”他一巴掌拍在少年背上,“挺起胸膛!”
少年连忙直起腰来,这才能看出来,个子并不矮。
“上午的课上了一半,你跑到哪去了?”
“我……我去做午饭了。”
张仲学恨铁不成钢,拿手指戳他的额头:“做午饭?家里下人做的饭不能吃吗?你非要自己做?我教你读书,是望你以后有大出息,不是让你嫁个好人家,以后在锅碗瓢盆里打转!”
被他戳了几下,少年刚挺起来的背又塌了,紧紧咬着嘴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看他这样,张仲学干脆一甩袖子,进了家门。
“唉,鹤翎这小子呀,确实不争气。考童生考了好几年了,张夫子就等着他考上童生,把他送去青松书院读书呢。”
有茶客压低了声音:“毕竟是捡来的孩子,没读书的天分也正常。”
祝盛安的指尖敲着茶桌,有些焦躁,如果张夫子真是风光霁月的一个人,那此案就没有其他嫌疑人了。
而作案人一日不抓,就可能还会有受害人。
他想了想,同王大海道:“先抓人。”
王大海一惊,连忙道:“殿下,不能打草惊蛇啊!”
“那就全抓了。”祝盛安道,“义学的所有夫子、杂役,还有他们的家人、家中的下人,全抓起来。”
“不行!”王大海一把按住了他的手,“读书人最讲究清誉,若像殿下这般行事,即使夫子们能平安出来,但他们以后如何做人?”
祝盛安不耐烦地挥开他的手,腾的站起来:“我管他呢!”
他去衙门叫了官丁,将义学的夫子杂役及其家人、家中下人,一网全抓了,关在县衙大牢里。
宁安县一下子就闹翻了天,义学夫子们的学生虽穷,但人多,全聚集在县衙门口,不吃不喝,求世子殿下放人。
张夫子的学生们更以自己身家性命担保,说夫子绝不是作奸犯科的人。
县衙外闹了一下午,祝盛安虽然纨绔,但也没见过这样的大场面,县太爷一个劲擦汗,在他跟前来回转:“殿下,您给句话啊?”
王大海带人搜完夫子杂役们的家,匆匆走进县衙,脸色十分难看:“殿下,没有任何线索。”
审讯的捕头也出来了,夫子们一一交代了行踪,和家中下人的口径对得上,和之前走访街坊邻居们的口径也对得上,没人有作案的嫌疑和机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