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这时笑着吩咐了一句。“是!”……“怎么样?”“有连夜嫁女的吗?”这天,秦淮河畔,南京工科给事中黎道昭,就在一船内问起了任南京刑部主事的汤畴。汤畴很沮丧地道:“你听听就知道了!这城内,根本没几家吹唢呐,也没见哪个媒婆忙着拉线,看样子,百姓们对这事完全没什么反应。”“竟然会这样?”“是最近出现的关于太子荒淫好色的风言风语还不够多吗?”“还是满天下的百姓都贪图富贵,愿意把自家女儿往火坑里推?”“如果真是这样,那还真是新礼推行而使商业大兴后,让整个天下人心皆越来越功利了!”黎道昭听后也非常失落,且说了起来。接着。黎道昭又道:“不如我们让船靠岸,进城去看看,看看这应天府的百姓到底是怎么想的。”“行!”汤畴点了点头。随后,汤畴就与黎道昭一起进了南京城。而一进城,汤畴就找到了一个被自己收买了准备给自己多说几房小妾的媒婆严氏,且问道:“严妈妈,怎么样,有愿意嫁女的百姓人家吗?”“哎呦!”“我的老爷,你看上的那几户,虽说他们的女儿都花容月色,但是他们都不愿意嫁女来做妾。”这严氏忙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汤畴听后问道:“你没给他们说太子殿下要来南都大肆选妃,以充后宫了?”“说啦!”“可他们都不信!”“他们都说,坊里不少有见识的人都说了,这是谣言,不但当今殿下不荒淫好色,而且也不顽劣乖张,要不然,也不会被皇上派来南京监国。”“那些人都说,如今被派来南京就是为了造福我们南方百姓的,为的是北方有皇上,那南方得有个太子,不然,别使得南方的贪官污吏都比北方大胆。”“结果老百姓们都信了,还说期盼自己女儿能嫁给太子做太子妃,而有机会入军籍呢,只不信我传的话,他们当中甚至还有人说我是为了多赚媒钱,故意危言耸听,造谣诽谤,还扬言要抓我去见官呢。”“我哪里敢,少不得不敢提了。”这严氏说后,黎道昭和汤畴皆黑下脸来。过了一会儿。汤畴才笑着说:“这样啊,说的其实也是,很好啊,本朝生民皆越来越有分辨之明了。”“是啊!”黎道昭跟着附和了一句。严氏这时不由得道:“老爷们的话,我不是很明白?”“你能明白什么?”汤畴笑着说了一句,就和黎道昭一起走了。而走了没几步,黎道昭就对汤畴叹了一口气,而低声说道:“不得不承认,这地方风气越来越多不由我们士大夫掌控了,百姓们也的确越来越难以鼓动了。”“是啊!”汤畴附和了一句,就问道:“公有没有发现虽然东厂不怎么抓人了,但我们也不怎么能操纵把控天下言论,这样下去,是不是说,我们还会容易被反泼污水?”黎道昭恍然大悟起来,道:“东厂现在虽然不怎么抓人了,但听说现在东厂的势力可比以前大得多!很多江南文社、诗社、戏团都是他们出钱在养,你知道的,那些寒门士子素来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没有廉耻,只要谁给钱,他们就为谁说话。”“可我们也有自己的文社、戏团啊?”汤畴突然说了一句。黎道昭无奈苦笑道:“虽然有,但两类话语一混淆,百姓们就只能相信自己的分析了,而如果天子一直在推行善政,民的确越来越富,国的确越来越强,只怕百姓更愿意相信的是说天子与朝廷好话的。”“毕竟,谁都更愿意相信作为万民之主的天子是圣主仁君,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盛世,而不是污浊横流的末世,谁不喜欢听顺耳之言呢?”“说的是啊!”汤畴感叹了一下,然后就切齿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骂道:“一群愚民!等他们读了书,成了士大夫,乃至做了官,就会知道,现在的他们是多么愚蠢和天真!”……“女儿,那就是太子殿下!”“英气着呢,真正是面若皎玉!”“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皇上英武,这太子也是风度翩翩,不像是沉湎酒色之徒!”“无论如何,来了个太子,我们南方就依旧不只是贪官劣绅的天下。”“要欢迎太子,都大声点,这样只要太子是好太子,就会更有勇气与贪官劣绅争利,如果不是,也没什么损失。”而太子朱常浛在南都后,许多百姓们就真的欢呼和激动起来,的确看上去没有受谣言的影响。太子朱常浛自己也因此在给朱翊钧的信中说道:“父皇放心,如今民智大开,儿来南都,虽难免见到有地方势力故意造谣留揭帖给儿下马威,但好在民众还是相信儿臣的,并没有那么好骗,他们虽然大多不怎么爱关心政事,但只要关心政事,也就不是真的愚蠢,也知道制衡!”第727章 太子下基层,接受历练朱翊钧收到太子的信后,很是高兴,且因而对田义说道:“你们东厂这些年做的不错,总算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没法再左右民意。”“这都是皇爷如天之功。”“若非皇爷善治,让百姓富足,东厂之人就算有三寸不烂之舌,也难以真的说动民众。”田义笑着回道。朱翊钧道:“话虽如此,你们东厂的确也是出了力的,尤其是你田义,朕知道,东厂在你手里,果然是在认真办事的。”“为皇爷尽忠做事,是内臣的本分。”田义再次回道。朱翊钧点了点头,又道:“不过,你刚才的话也没说错,只要这天下万民的生活一直欣欣向荣,天下百姓就会一直愿意相信朝廷的,就算有人泼朝廷脏水,也成功不了。”朱翊钧说着就看向戚继光道:“元辅!”“臣在!”戚继光立即起身回道。朱翊钧则在这时吩咐说:“太子要去历练的县定好了没有?”“回陛下,定好了。”“如今休宁县知县出缺,殿下可以隐姓埋名去休宁做知县。”戚继光这时回道。朱翊钧听后点首:“这就好!”随后,朱翊钧就看了一眼吏部尚书王遴道:“你们内阁和吏部做好此事,皇亲贵胄皆要接受历练,如今就从太子开始。”戚继光和王遴忙拱手称是。原来,朱翊钧虽然让太子去南都监国,但实际上,太子去南都后并不是直接掌握整个在南都的中央政务,而是要先去一个县里接受历练,从了解基层情况开始。真正总揽南京各个部衙的政务的人其实是跟着太子一起南方的大学士沈鲤。而沈鲤依旧是直接向朱翊钧汇报,只是会抄录一份处理意见给太子。至于为什么这样。自然是因为不放心太子骤然处理较大的事务,而给国家造成太大的破坏,同时也让太子先熟悉一下基层,对大明内部有更深刻的了解。要知道。南京的许多衙门虽然都是闲衙门。但不是说所有衙门都没有什么事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实际上,南京兵部要管很多江防与海防的事务不说,南京户部也要管钱粮的,包括与黄册有关的人口调查以及土地调查这些。再有就是许多文化工作和许多藩王也都在这里,由南京的官员统筹。另外,如今大明大规模开海与进行海外扩张后,许多涉及海外的政务也会先直接在南京处理,毕竟南京离东洋和南洋都更近。所以,直接让太子监国处理南京的许多事务,容易出差错。故而,目前按照朱翊钧和他的执政大臣们的意思,是先让南都名义上有个太子在那里坐镇。而实际上,太子则是先去南方基层当个亲民官,彻底熟悉一下底层的民情民风以及县里的乡绅贤达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休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