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继光这时说道。李成梁在一旁跟着说道:“约束百官好逸恶劳之性,与之前大冢宰为户部尚书奉旨推行‘免徭役’这样的善政不同,这是要得罪天下官僚的,故大冢宰想必是不愿意为之的。”“他既然不愿意为之,朕也就不必积极为他们做事。”朱翊钧说着就看向戚继光和李成梁说道:“吏部这样不明着封驳朕的旨意,使得朕也找不出理由惩治,也就只能用别的方式处理,故接下来,到侍御司的奏疏,凡是涉及为在任文职官员加封的、致仕官员去世请追封的、为自己父母请恩表的,皆以国家名器不能不慎重为由留中,直到吏部何时拿出改革官制的方案来,就何时处理这些奏疏。”“遵旨!”……大明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只要最高统治者即皇帝不想偷懒,下面的官僚想偷懒也是无法偷懒的。如这次,吏部的官员想拖延不执行皇帝的政令,那皇帝也跟着拖延,不让官僚们得到他们想要的荣誉。“请补南京光禄寺少卿的题本还没准吗?”没几日,王遴就因为吏部请补官缺的题本一直没有被朱批,而问起黄凤翔来。黄凤翔点点头,然后回道:“岂止这道题本没准,我听闻南司农王公生病后,请回籍调理身体的本,都上了半个月也没准呢!”“我也听闻,原总宪辛公去世,礼部请奏请依例赐祭追增议谥的本也没有下来,现在辛家已经为此急的团团转,就等着朝廷旨意赶紧下来,好写墓志铭呢。”“另外,翰林汪学士为其母请诰命的事也还没下来!”右侍郎范谦也跟着说道。王遴听后直接瘫坐在了椅子上,声音发颤道:“陛下这是动怒了!”“大冢宰说的是,圣意难违,我们还是赶紧按圣意而行,保全圣德最重要!”黄凤翔这时说道。王遴抬头看了黄凤翔一眼,没有当即附和黄凤翔。因为他知道,他一旦真这样做,他这个吏部尚书就得背下苛待百官的骂名。但王遴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也就点头道:“公说的有理,还请公等立即拿出一套改制之条例出来吧。”“我们是可以连夜拿出来,但题本还是得公来写比较好。”黄凤翔笑着回道。范谦也跟着回道:“是啊,这只能是由大冢宰亲自来定夺。”王遴急声说道:“你们拟份草稿,我以照抄,以我的名义上本,总行了吧?”“是!”黄凤翔和范谦这才拱手回了一句。而王遴则干脆在这时站起身来,一脸严肃道:“记得添这几条,第一,就说为防止官僚贻误国政军机,凡任期未满而挂冠而去者,皆属于误国欺君,而请陛下下旨定律为犯此事者皆斩!第二,对任期虽满,但不等旨意到来且不等交结就擅自而去,请陛下下旨依旧以擅离职守为由,对犯此事者,视造成国家民众损失严重程度予以徒三年到流三千里充军不等的处置。”王遴这么说后,黄凤翔和范谦皆愕然不已。“公何以突然要这么严?”黄凤翔问道。范谦也跟着问道:“是啊,这不得让天下官僚更加恨大冢宰吗?”王遴无奈笑道:“反正都不得不要招恨,那就干脆做些实事吧,常言道物极必反,这样或许反而会得天下一些人理解吧。”黄凤翔和范谦听后没再说什么。而很快,吏部就以吏部尚书王遴的名义上了题本,奏请皇帝改革吏制,加强约束官僚游惰之性。第675章 必须灭倭,才能完成工业化!朱翊钧很快就批红了吏部呈递上来的这道题本。只是旨意一颁布下来,很快就在整个官场引起了轰动。许多想混日子的官员顿时如丧考妣。有的开始暗地里大骂王遴为个人幸进,不惜苛待官僚。“王霸州如此与天下百官为难,就不怕天下百官也为难他和他的子孙吗?!”“王霸州在庙堂上这么折腾,就不怕将来归隐林下之后无朋友吗?!”“这王霸州这么不近人情,我真是后悔在廷推时推了他!”……朱翊钧看着锦衣卫送来的这些骂王遴的言论,并没有生气,只是笑了笑,然后就对张敬修问道:“不让百官肆意辞官离任后,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出现?”“回陛下,别的情况就是,有许多士大夫扬言,宁肯不做官不科举不走仕途,也不愿意和大冢宰这样的奸臣同流合污。”“也因此,报名选官和参加科举的文人的确少了许多,许多文人真的开始绝意仕途,做起别的行当来,甚至扬言这一辈子只把写剧本话本当事业的。”张敬修回道。“这哪是不肯同流合污,只是不肯这么辛苦。”朱翊钧说道。张敬修回道:“陛下说的是!”“这也跟天下已非常繁盛有关,所以,许多人才不热衷于走仕途经济之路,如今朝廷还下旨不让百官肆意辞官离任后,也就有更多的读书人不愿意再走这条路,而更愿意觉民于道,反正在如今的大明,当一普通士子乃至普通庶民,也感受不到什么压迫,不用服役租税又少。”“不热衷于当官是好事,这样愿意花心思在各类学问与技艺精进上的人也就多了。”朱翊钧回了一句。“陛下说的是,现在来将作寺考取陛下所定工匠技术职称的人是越来越多,不少本身就是有官身的士大夫,他们已不热衷于去吏部跑官,倒是热衷于去将作寺跑技术。”张敬修回道。“这更是好现象!”“少一些钻营之人,多一些钻研之人,是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朱翊钧说着就起身道:“朕也去将作寺看看,说起来,朕也该亲自去看看蒸汽机纺车到底制造的怎么样,叫首辅和枢相、以及次辅与朕同去。”“遵旨!”……自从朱翊钧定下还是要将蒸汽机推行于市面后,将作寺就奉旨增设官造蒸汽机的机械厂,而承担大明中央商行,便奉内阁钧令,下达了蒸汽机采购订单给将作寺的官办机械厂。如朱翊钧之前在侍御司对执政公卿们说的那样,因为大明的蒸汽机不是民间自发产生和改进,而是朝廷官衙机构产生和改进,所以就注定了蒸汽机的应用也是由朝廷的官办商业准备强行推行于市。自然,无论是生产蒸汽机的机构,还是即将要用蒸汽机的机构,都是朝廷的官办商业机构。朱翊钧来到将作寺后,就在这里看见了第一台正在试着纺纱的蒸汽动力纺车。“这一下子,纺纱连人都不需要了,在这之前,真正令人想都不敢这样想。”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中,饶是戚继光、李成梁、王锡爵三执政公卿已经知道了蒸汽机的事,但在跟着朱翊钧来到这里,且亲眼看见蒸汽动力的纺车后,戚继光还是忍不住对这二人感叹了一句。李成梁跟着对戚继光笑说道:“令子还是有出息的,做出这样神奇的车来。”“只是还不知这出息在天下人看来,是不是好的出息。”戚继光回道。“这蒸汽机真不知会让棉布再度廉价到何种地步,需要扩张的棉田也得增加。”王锡爵这时则拧眉说起别的话来。朱翊钧这时倒没有听见这戚继光、李成梁、王锡爵的对话,他只在听戚昌国和赵士祯对他介绍在蒸汽机纺车的具体构造情况。朱翊钧一边认真听着也一边问着一些问题。而朱翊钧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具体的蒸汽机构造上,戚昌国和赵士祯已经比他更清楚更了解。“很好!”“有了这蒸汽动力的纺车,朕就不愁增兵后不能快速造新冬衣给士兵们穿,但只造成蒸汽动力的纺车还不够,你们还得造成蒸汽动力的战车出来或者列车出来,亦或者战船出来,这样就能开辟出更多的疆土作为棉田。”“毕竟这蒸汽纺车一出现,无疑会更缺棉花,需要大量棉花就得有大量棉田,如此,自然无谁再敢说开辟新疆土无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