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翊钧站在马拉火车上,看着缓缓后退的房屋林木以及牛羊,和铁流一般的军士,也很是振奋,而把住手中宝剑,目视向了前方。前方有读书声传来。朗朗悦耳。自出京后,朱翊钧就沿途看见特别多的学校。官造轨道经过的地方,都会隔不了多久就出现一所学校。有的社学里讲课的老师还是只能坐轮椅的残疾老兵,依旧穿着胖袄,在重新振兴的卫学里,为一干军户子弟讲学。朱翊钧对此是感到高兴的。因为学校多,就意味着读书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就意味着大明的确在走向昌盛,而才有许多平民子弟可以脱产读书。第623章 新政效果,万历采风问民政朱翊钧现在所经过的地方还在畿内,故他举谒陵礼时是经过这些地方的。他自然也就记得,这些地方以前是没有这么多学校的。所以,他不得不承认,这些地方突然出现这么多学校,也的确不是地方官员能突击造出来的面子工程,而是真的有这么多孩童在读书。何况,这读书声本就难作假,没读几个月乃至一年的书,传到缓缓行进的马车里的读书声不会这么朗朗悦耳。因而,朱翊钧愿意相信以惠民为目标之一的新政的确还是惠到了民众,地方官僚也的确并没有都那么糟糕,还是把他这个皇帝的恩泽实施了下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对朱翊钧而言,的确是利国利民也利己的事。这样会让一个人可以对社会产生更大的价值。譬如。正在沿官道一学校里教书的伤残老兵,如果没有在军队里接收知识,那他现在退伍后,就只能坐在轮椅看日落和日出,而不能在对社会产生价值,也让自己的余生更加有意。但现在,他因为读了书,哪怕不能再上阵杀敌,但依旧可以通过教书育人的方式,为这个社会发光发热。而且不用怀疑的是,大多数人文化程度若能提高一些,对社会的稳定也的确是更有积极意义的。虽然朱翊钧喜欢掀桌子,但他不希望所有人都跟他一样莽撞。铁轨在向前方继续延伸,渐渐的就变成了木轨在向前方延伸,而朱翊钧和他的亲征大军,也在继续向前往延伸。之所以铁轨变成木轨,则是因为轨道俱用铁轨,实在是工程量太大,成本太高,所以目前只京畿一带才是铁轨,出京畿后就是以木轨轨道为主。不觉就到了腊月,淡云红叶千林瘦。这是农事一年最闲的时节。除了这些年广泛普及而在秋季栽种的土豆需要在这数九寒天收获外,农民们基本上没什么农事,无非就是砍柴扫雪,亦或者挑煤腌制咸肉与下白菜于地窖。虽然这些民事看上去很普通,但其实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极盛之时才有的场景。首先,还有木可以伐来砍柴,而不是早就在春天时被剥皮吃掉进而枯死,说明已经不愁吃饭的问题,其次,能用煤取暖和用盐腌肉以及有地窖可以储存蔬菜,这都说明万历十九年还是有百姓生活过得不错的,乃至有余钱买煤买更多的盐。正所谓不出京看不见人间烟火与民情民俗。朱翊钧现在是真真切切地看见,在沿途经过的村镇里,有大量闲坐着打牌抽烟的百姓,也有大量正围在一处戏台前大声叫好的乡野百姓。万历十九年,官道旁的乡下。冰雪覆盖的麦垛与房屋间,只要有人把棚子一搭,火炉一点,待三五缕白烟平地升起后,就有三三两两的壮夫胖妇往这里聚拢,双手套在袖里,弓背缩肩地唠嗑。接着。朱翊钧看见,就会有吹拉弹唱的卖艺人出现,把不知从哪儿拾来的故事荒腔走板的一表演,就让人更多的人聚拢过来,一时把小商小贩也招了过来,不知不觉铜板银元就从许多人的裤兜里出来,在各人的手掌间穿梭。朱翊钧恰好看见了这一幕幕,而不禁一笑,对随扈的戚继光、王锡爵等说道:“只有百姓不用为生计发愁,才会这样的悠闲,也只有百姓吃饱喝足之余还有闲钱,才会有这么多卖艺为生的人能够存活,连带着小商小贩也很多,可见朕与诸卿改制这么多年,还是惠了不少民众的。”按照朱翊钧的安排,他出京后,就由太子监国,且由首辅申时行和阁臣沈鲤、枢臣李成梁等辅佐,而随扈的则是戚继光和王锡爵一干大臣。“陛下说的是!”“但以臣愚见,这也跟永免天下徭役的善政有很大关系。”王锡爵这时开口说了起来,然后又补充道:“往年一般这个时候,官府都会抓紧使用民力服役,不仅仅是正役,还有各类杂役!”“总之,不能使得小民得闲,而意在不使其疏懒干废钱粮。”“但也因此,往往在这个时候,小民反而会更加忙碌,乃至有病死累死于服役途中的!白乐天有诗云:‘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以臣愚见,腊月也应该是倍忙的,只是幸赖本朝小民得遇圣君,逢此盛世,而总算可在年关时节,得些悠闲,靠务工买卖挣些闲钱。”朱翊钧刚才是故意没提永免徭役的作用,就是吃准了王锡爵这些官僚会主动向自己这个皇帝分析说,他们这些官僚不少还是把永免徭役的政令推行了下去,所以才让百姓在这个冬天如此悠闲。但朱翊钧听王锡爵说后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因为王锡爵越是想让他夸一夸现在的吏治已经很好,但朱翊钧就越是不想提永免徭役的政令已经被执行的很好,吏治也因此明显是不错的话。朱翊钧这时只转身问着转任地方历练而任北直隶总督的王用汲:“王用汲!”王用汲忙拱手而出:“臣在!”“永免天下徭役后,像什么修葺城墙、疏浚河道、运粮解草这些公家的事,就需要通过雇佣的方式来雇佣小民做这些事,北直隶地方雇佣到足够的民力吗,可有影响整个北直隶的庶政?”朱翊钧突然问道。王用汲回道:“启奏陛下,民力倒是足够!因为天下需要钱的小民还是多,尤其是家里人口多的和土地少的,不少还是愿意来服役挣钱的,且与往年不少小民还是被强制服役不同,今年因为是有工钱可挣,所以逃役的人更少,反而都争着来抢这份活,有不惜先行贿于官府的,所以人倒是不缺,只是地方官府还是因为要发工钱雇民服役,而缺钱严重,所以也就还是有许多小民得不到服役的机会,也就只能吃酒赌博乃至斗鸡走狗。”“官府没有想着直接使用买进来的夷奴?”“这样明显可以减少更多的工钱支出。”朱翊钧问道。王用汲回道:“陛下容禀,更为廉价的夷奴大多还没进入内地就被沿海大族瓜分了,而就算有少部分进入内地,也被内地豪族瓜分为奴了,官府哪里争得过?”“基本上,官府要做事,也就只能雇佣本国小民服役了,何况本国小民现在也本就缺活干,这皆与陛下即位以后,天下大兴,人口繁盛有关,故朝廷不缺人力,只缺银钱,毕竟如今小民也不是非要务工不可,如果工钱太低,不能满足开销,不能一年有剩余增加积蓄,自然是宁休息也不干活的。”“这么说免天下徭役,不但减少了官府的收入,还增加了官府的支出,如此说来,地方官府当是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政策的。”朱翊钧说着就问道:“但你王用汲为何接受了,还让朕看见了这么多小民闲逸娱乐的场景?”王用汲这时与王锡爵对视了一眼,然后回道:“启奏陛下,永免徭役乃惠民大善政,臣身为天子门生,岂敢为节用藩库之银,而不让皇恩降于庶民耶,如此岂不上欺天子下负万民?”“故臣不可能不接受,至于官府开支增加,自当另想办法开源便是,无论是多办实业,还是广促工商,皆可!而不应该为节用藩库之银,故意抗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