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学一当场怔住。
张鲸见此则立即钻回了画舫。
“是!”
吴学一则在这时问道:“抚院凭什么说我吴某涉嫌杀人?”
“叔公,我揭发的。”
吴学一侄孙吴嘉盛这时走了出来,道:“我把什么都告诉抚院了。”
吴学一不由得猛退几步,看着吴嘉盛:“你这忤逆不孝的子孙,你为何如此做?!”
“我是不孝,但您就仁德了吗?!”
吴嘉盛问道。
“敢情你昔日的老实孝顺竟是装的!”
“老爷!怎么办,要不要,我们带着您杀出去!”
这时,吴学一身边一健仆问了起来。
吴学一则摆手制止,他知道自己要是敢抗命,后果只会更糟糕。
而吴学一这时又问起吴嘉盛来:“我做的事,应该不至于让你背叛宗亲,你是不是受了锦衣卫或者东厂的人鼓动,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事与我们吴家有关的?”
吴嘉盛没有回答。
“你告诉我!”
吴学一突然大喊一声:“是谁让你这么做的?!”
吴嘉盛只垂着头,依旧没有回答,只眼眸渐渐露出快意,因为他这还是第一次看见自己叔父这么失态。
吴学一狠狠地瞪了吴嘉盛一眼,然后就无可奈何地被巡抚的兵丁拿了去。
张鲸这里在见到吴学一被抓走后,就笑了笑,然后躲进了自己的画舫内,对自己身边一心腹家奴说:“给皇爷上密告,吴学一已被巡抚衙门拿走。”
“是!”
“公公是说,吴参议被发现是在鸡鸣寺行凶、破坏国家大政的幕后主使?”
接着,张鲸则来了顾宪成和顾允成兄弟这里,告知了二人此事,二人听后,顾允成就先颇为惊骇地问了一句。
张鲸在顾允成问后就点首:“他侄子揭发的。”
顾允成听后一怔,道:“这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竟有如此不顾人伦亲情之人!背叛宗族的,就该同谋逆罪论处!”
顾宪成则瞅了张鲸一眼,说:“不必提此事了,这天下本就忠奸难分,当年我也被申吴县出卖过!本以为他作为吴人会在乎吴人生死,却不料也是只为自己前途而卖乡梓之辈。”
“吴参议还托人向我打探能不能在东宫安插维护旧礼的人。”
张鲸说着就看向顾宪成和顾允成二人:“这事,你们怎么看?”
顾允成张口欲言,但顾宪成则扯了他衣袖一下,先说道:“这事,公不能答应,行如此卑鄙手段,非君子所为。”
张鲸一愣,随即点首:“有理。”
吴学一这里在被抓走后,吴嘉盛当天就被锦衣卫张德平叫到了一隐蔽之处。
张德平低声言道:“缇帅说,你做的很好,你以后替朝廷继续盯紧士人,虽然你这样做在士林的名声没了,但在锦衣卫是有前途,我们已记上你一功。”
“背叛宗族后你也不必怕,巡抚衙门那边会给你申请一个提举治安捕盗的官身,你族人自不敢你如何。”
海瑞对吏制进行改革后增加了许多地方官职,其中市镇也有了专门负责治安的官。
吴嘉盛点头称是,然后拱手道:“承蒙锦衣卫助我可以报叔父吴学一不仁之举,我感激不尽,如今还愿意让我继续为锦衣卫做事,我自会更加尽心为锦衣卫做事,请缇帅放心!”
张德平拍了拍他的肩膀就没再说什么。
而吴嘉盛则是一脸坚毅,他知道他在吴家的地位低,地位高的吴家人只会通过宗族压榨他,而不能通过宗族压榨族人,与其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为锦衣卫做事,以毁灭自己吴家为代价来成全自己在锦衣卫的升官发财梦。
虽然他也是士子。
但士子就不能现实环境灵活转变立场吗?
正所谓宗族视我为草芥,我视宗族为仇寇!
所以,吴嘉盛也没觉得自己出卖宗族有什么不对。
张鲸则也因为锦衣卫是通过吴嘉盛来抓的吴学一而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的话,士大夫最多只是更加小心,但还不至于怀疑他张鲸不是自己人。
而吴学一这里被抓的消息也传回了京里。
满朝文武也因此惊叹现在朝廷办案速度之快,不仅仅是锦衣卫干练,连地方巡抚这些官僚也干练了起来,连士族子弟都积极于揭发亲友了。
“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圣意即天意,这话我说了多少遍,还是有人不听不肯信。”
申时行也因此在官邸大院对一干文武大员说了起来。
戚继光、王锡爵等皆颔首。
内阁学士沈一贯也跟着说道:“是啊,偏偏有人要撞南墙,听说有人还在想打东宫的主意。”
“是吗?”
这时,礼部尚书罗万化忍不住问了一句。
第561章 就是要开民智,就是要统于吾皇
“正是呢,旧党依旧想着让东宫为天下人傀儡。”
沈一贯这时回道。
罗万化听后道:“一边希望天下人从公论,一边又希望靠一人改天下治国之道。”
罗万化说着就摇头了摇头。
申时行微微一笑,且道:“现在圣意是要尽快收复吕宋、开发吕宋,进一步富国惠民,这是君臣上下早已达成一致的决定,无论什么魑魅魍魉都不能阻止这一决定。”
“这次,入侵璜山镇的番贼除了西夷还有大量倭寇,故陛下下旨让礼部着东瀛抚按行文倭国各大名,要签订一份承诺为保证四海太平不向西夷售卖倭奴的契约,若违背契约,则需赔款与割地,相当于只准大明子民在东瀛蓄奴,进而达到教化倭人的目的。”
罗万化这时说了起来,且道:“为此,礼部已部推决定,派礼部主客司员外郎李廷机出使倭国,负责洽谈此事。”
申时行听后颔首:“这样就好。”
戚继光这时跟着道:“撤侨的事也在开始安排,调集有大舰七十余艘,这样大的规模既是保证尽量撤走所有商民,也是为示威给佛郎机人看,他们最好在我大明大军正式来开战时主动撤出吕宋,否则接下来的许多大舰就不是来接人的,而是来杀人的。”
“希望吧。”
申时行笑着回了一句。
“难!”
“根据审讯这些番贼得知的情况来看,这些西夷本就有征服天下之心,只是因为实在是武力征服不了皇明,才改为在中土大陆传教,在海外其他弱小蛮夷所据之地直接征服,他们的使命就是让天下皆崇其教,这与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天下正教皆可存也,但皆需统于吾皇。”
“故而,要想让他们放弃使命,放弃东进,恐很难,吃进嘴里的东西,本身就没谁愿意吐出来。”
李成梁也说起了自己的看法。
“说起他们传教的事,我一直就在想,礼部或可题请朝廷对传教之士予以严管。”
“一是要保证来做学问交流的泰西之士,没有征服之心,至少明面上不敢有,而只是进行学问交流;”
“二是泰西之人欲到国朝定居与其去他地方交流学问,需向官府报备得到准允才可,以防挑唆教民生事,乃至刺探本朝地理等事用于征伐;”
“三是所写文章笔记等一律要经官府有司查验才能刊行以及带出中土;”
“四是初次申请到中土的只能到官府安排的固定地方居住,如京师会同馆;”
“五是所有泰西之人在一个地方进行学问交流时,需要由官府安排集中在一个区域居住,由专人严密监管,既是避免他们与士民因为风俗不同起冲突,也防止他们离开时太过自由,如此要离开中土回国,自然要奏请朝廷同意其离开才可。”
罗万化这时则因为想到西夷传教是为征服也就提出了新的想法。
而这时,兵部尚书殷正茂则道:“为何不直接禁止非贡使之番夷来朝?”
“直接禁止不妥。”
“治国不能固步自封,自古强盛之朝莫不愿意通于四夷,以正己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