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万历佑明 > 第491页

第491页(1 / 1)

('

气氛也一时很压抑,烈烈燃烧着的炭火把殿内君臣的脸都映得通红。

谁也没想到,君臣和睦许久的侍御司还是因为地方上地主官宦与新兴阶层的矛盾产生了冲突。

朱翊钧见这些人沉默不言,就坐了回去,沉吟片刻后就突然拍案而起。

啪!

“那你们就辞!”

朱翊钧突然厉声喝道。

“哪怕全部辞官了也可以,朕可以看在你们有功的份上,不计较你们不再尽忠王事之罪!”

“朕就不相信,这天下只有一个海刚峰!”

朱翊钧接着就又挥手说了两句,明显也没打算让步。

而彼时。

刘应节、许国等因此一怔,随即皆看向了申时行,等着申时行说句话,希望申时行能和他们一起,代表官僚集团,让皇帝让步,别把天下仕宦之家得罪的太狠。

申时行这时倒也站了出来,他知道他作为首辅是不可能保持沉默的。

当然,历史上也有首辅对任何大事不表态沉默不言的,哪怕皇帝因此大怒也不表态的,而那个首辅就是大明最后一任首辅。

话转回来。

申时行这里则开口说道:“圣意即天意,纵容臣等现在有不明白的地方,但陛下既然要这么做,那肯定是对的,只是臣等现在还不明白而已,故臣不请辞,但臣亦请陛下勿要因此严办辞官者,毕竟这些年改革,他们对朝廷也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这样选择,也算是人之常情。”

“准元辅所请!”

“想要辞官的直接上奏,朕不挽留,也不苛责,大家君臣一场,好聚好散。”

“但还留下的就照原旨处理,参与科场舞弊的一个也不能轻留!”

朱翊钧说着就挥袖就离开了这里。

“臣谢恭送陛下!”

刘应节含泪说了一句,然后就转身对申时行侧目而视,且皆离开了这里。

许国也跟着喊了一句“恭送陛下”,并转身问申时行:“元辅何故给陛下底气?”

“你们就没有想过,在你们辞官之后,陛下要是也跟着辞了天子之任呢?”

申时行问道。

“你就这样惯着吧,天下人只会以为你阿附谄媚。”

许国沉默半晌后就叹了一口气就对申时行拱手而别。

申时行也拱手而别,且回了侍御司,而对叶向高说:“今日的旨,还是仆亲自来拟。”

叶向高笑着道:“上次是立太子,这次是何旨,要元辅亲拟?”

“涉科举舞弊者,考官士子皆斩,家族三代禁考的严旨。”

“你这样的后生辈若拟此旨,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你来拟的话,最好的方式其实是烧了他。”

申时行回道。

叶向高听后瞠目结舌起来:“陛下为何如此?”

“自然是为新礼真正的推行下去!”

“想把天下子民真正当人,进而亦想天下子民将他也当人,也想天下子民也将天下子民当人,而这一切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公正!”

“一切都是为了公正,不容特殊!”

申时行回道。

叶向高则问道:“那如果允许陛下特殊呢?”

第534章 官僚大换血,不向仕宦妥协

“但天下士人又多不愿意让陛下特殊,只想自己特殊!”

“所以这就是为难的地方,因为本朝非蒙元辽金之国,君民同族,故难用君之族逼民之族皆为奴。”

申时行回道。

叶向高听后颔首。

申时行则在这时试探性地问叶向高:“所以,你叶进卿要辞官吗?”

叶向高道:“我想看看,看看连公正忠义是不是都得为天下人心之恶让步,如果真要让步,那下官倒是想辞官,纵然一生功名付诸东流,也不为可惜,毕竟下僚乃军户子弟。”

申时行点头,没再说什么。

他知道叶向高的意思,若论大明朝哪一群体最需要公正的对待,那就是军户无疑。

所以,对于军户出身的人而言,更想看到的就是公正。

这边。

朱翊钧要严办科场舞弊者的旨意很快就通过下达了下来。

而与此同时,许多官员的辞官疏也雪片似的飞进了西苑。

朱翊钧也没有示弱,直接让申时行全部批准,呈递一本就批准一本。

“辞官不是弃君,也不是威胁,是以一种合乎王法礼制的方式离开,有道是,小杖受,大杖走,我们今日离开,也正如陛下所言,算是好聚好散。”

刘应节在辞官后对同样辞官离开的张学颜等大臣说了起来。

张学颜点了点头,则看了看长亭处越来越多准备离开的官员说:“只是辞官的人明显比预料的还要多,这无疑会影响朝廷大计,也许陛下会因此采纳公昨日之言吧。”

“希望吧!”

刘应节苦笑着说了一句。

同在这里的许国迎着风眯眼说道:“不采纳也没关系,至少不用夹在中间为难,若真陛下因此整顿的科场从此无舞弊情事,倒也是吾所愿意看见的。”

“怎么可能整顿得了!”

于慎行这时笑着说了一句,就道:“现在只是许多京官请辞,接下来各地官员只怕也陆续有许多人辞官的,那个时候,才是真的影响朝政,真不知会让多少大盗悍匪出现,而且,如此多贤士在民间未用,于国也不是好事。”

“所以,陛下不会不恐慌,只怕不出一个月,就得改旨,对清流不再严苛对待,如当年太祖不得不承认贵贱有别一样。”

于慎行这么说后,刘应节和张学颜等皆道:

“但愿如此。”

……

“京卫武学招募和培养的各军转业官校,先全部转为两京与地方文官官位,有军功章的优先转为两京文官。”

“在京卫武学学习的普通武勋子弟,和在宗学学习的宗室子弟亦准转为文官,设勋考与宗考,考试合格后的这些子弟,按水平选任部院行走或地方州县官。”

“兴明书院、兵政院、大明执政学堂和锦衣卫、天子六卫培养的军籍遗孤,全部能转文官就转文官,尤其是督抚、兵备道等带兵的官职。”

西苑。

朱翊钧对申时行、戚继光、海瑞、李成梁、张敬修吩咐着接下来如何应对大量文官辞官后造成的执政系统缺官问题。

负责官员任命的海瑞拱手称是。

接着,朱翊钧就问申时行:“这次辞官的人籍贯统计出来了没有?”

申时行回道:“内阁已经统计出来,多是儒籍、民籍。”

“朕就知道!”

“这两籍的士人被优待太久反自以为自己非常重要了。”

朱翊钧说了一句,就道:“特殊时期,就暂时不必廷推,接下来,还留下来的文官里,凡是军籍的优先升上来补到重要官位去,尤其是六部堂官、地方督抚等。”

申时行和海瑞拱手称是。

接着,朱翊钧又看向戚继光:“武官这边直接清查籍贯,凡是非军籍的,全部要求本人与亲族转入军籍,不愿意的直接开革,愿意转入的发一份转籍补贴。”

戚继光和李成梁亦拱手称是。

朱翊钧接着又对张敬修说:“锦衣卫这边选出能胜任各类文官要职的年龄较大之锦衣卫卧底,如之前在一些文官身边当幕僚小吏的,全部报给吏部,简拔为文官。”

张敬修也跟着拱手称是。

于是乎,在许多辞官疏被送进紫禁城批准的同时,许多任命书也下达了下来。

因为受伤而身体素质下降不能再为武官的游击钟长东就因军功卓著,且在京卫武学文试成绩很好,而被任命为了太仆寺少卿。

太仆寺卿傅来鹏正准备把辞官疏呈递上去,就因为见钟长东昂首阔步地走了进来,脸带刀疤,便一脸惊奇地问道:

“汝是新任太仆少卿?”

钟长东点头,把吏部文书递了来:“傅太仆看看便知。”

傅来鹏看了文书上所载钟长东履历后,就突然面色大惊:“朝廷怎么能又让武臣任文职。”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