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安费的钱粮可不比征剿少,甚至还会更麻烦,毕竟要安置招安者,给他们官位俸禄。”
周泳这时不由得说了一句。
戚继光道:“无妨,这个代价不是由本国承担,是由外夷承担!因为按照制策司制定的国策路线,将来内部能少流血就少流血!只是这样难免会让外夷不服,所以,枢密院这边得多注意外战,尤其是海战。”
梁梦龙和周泳等皆颔首。
而此时,会极门外跪求皇帝纳谏的官僚们还不知道中枢已定下了应对之策,依旧跪在这里。
礼部尚书于慎行、左都御史赵锦、太仆寺卿石星等实在是看不下去不得不来劝。
赵锦先对张岳道:“公还是回吧,再这么下去,只怕会是定公等是逼宫,而派缇骑大兵来剿杀啊。”
“大丈夫当死得其所,能死在为国为民的路上,吾不亏也!”
张岳颇为凛然说道。
赵锦听后不由得劝道:“公何必如此,要相信元辅,相信陛下。”
“正因为吾相信,才要在这里伏阙,以求能拯救天下苍生!”
张岳再次回道。
赵锦不由得感叹一声,然后转身准备离开这里。
而礼部尚书于慎行却因此颇为感动,也跟着跪了下来:“天下岂唯公心存社稷耶,吾亦当与公一起跪之!”
“还有我!亦当同公一样求陛下速下决断!”
石星也跟着跪了下来。
“你们!”
“说的好像吾不知国家大义一样!”
赵锦见此说了这么一时,然后就不得不也跟着跪了下来。
一时间,跪的官僚越来越多。
待到了正午临近时,整个会极门外已是密密麻麻一大群的官僚在跪着,似乎是见朝廷没有派锦衣卫来镇压,而都干脆来凑一波热闹,连家都不回。
毕竟这样回乡后,这样也好在亲友面前吹牛,说当年本人也为社稷苍生在会极门外跪谏过君父的。
但到下午申时初,有文书房太监出来宣读了令百官散去只把章奏呈上来的旨意,且说已朝廷已有安排,于是官僚们才都开始离开了这里。
不离开不行。
因为之前的教训很深刻,如果皇帝下旨令散去而不散去还想耍横,就会招来武力镇压。
左都御史赵锦也亲自过来将张岳扶了起来:
“走吧,公,看情况是已议定怎么做了。”
张岳不由得有些失落,且因此起身问道:
“真的就定了?为什么没有宣见我们这些跪谏的大臣,问问怎么定?”
第456章 跪谏无用
“这种大事,怎么会因为公等来跪谏就要来与公商议。”
“自然是制策司那边拿出了解决办法,由阁臣定了策,再由首辅于侍御司奏于君父知道,然后政事堂合议执行。”
左都御史赵锦笑着说后,张岳更加失落,一时无奈苦笑,突然有种白在会极门跪这么久的感觉。
“吾还以为会有板子,或者刀斧,再不济也是铁链呢。”
张岳还故作玩笑的说了这么一句。
“不会有板子,也不会有刀斧,更不会有铁链的,如果到现在都还需要流公等的血来进行改制,那岂不是说明改制越改越激烈,岂不是说明新礼大行其道之时反比旧礼大行其道之时更残酷?”
赵锦也笑着说了起来,且也问了张岳一句,然后又道:“陛下不可能逢急事大事就要与每一位大臣酌定政策,他只会与他能熟悉的几位执政商议,连几位执政也不会和每一位大臣都商量,所以公选择来这里跪谏,对陛下和执政们来说没什么大的影响,甚至连借公立威的必要都已没有,也就犯不着与公计较。”
张岳听后默然不语。
“总宪,元辅请执政公卿们皆去政事堂合议要事。”
这时,内阁舍人胡猷辉走来向赵锦说了一句。
“就来!”
赵锦便向张岳拱手而别。
张岳则立在原地,默然地看着赵锦进了会极门。
他在这一刻更为强烈地意识到,自己闹的动静虽然大,但在真正掌权人的眼里,却更像是个笑话。
自己到头来既没有因此获得御前议政的机会,也没有参与整个大政的机会,就因为自己这个都御史是副的!甚至还可能给天子留下了一个不沉稳的印象,而也让他不得不承认的是,似乎像以前那样靠一种闹事或激进的方式来争取更多权力的方式,真的已经完全失效,甚至连板子和铁链都争取不到。
张岳因而更为垂头丧气地回了都察院,做起手里的活来。
没多久,通政司就把他昔日上的请停清理佛寺之政的本也退了回来,朱批就只有两个字“不允”。
这让张岳更觉懊恼,也更加觉得权力核心圈离他还是很远。
“启奏陛下,枢密院议后推左副都御史张岳以枢密同知兼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总督招安一事为妥,盖因此公甚重庶民,昔日就为庶民谏言时弊而为徐阶恶之,而此人亦知兵务,曾提督南京水军,使沿江无盗,故可为招安之首选;另外,铁岭侯李如松可为其协理,以便真有顽寇不肯受招安而能剪灭之。”
朱翊钧亲自来了政事堂参与合议招安与移民诸事的合适官员人选。
一个人能熟悉的人有限,所以朱翊钧的确不可能为了一人独治,真的要每个人都参议国策,真的要跟整个官僚集团的每个人都商议一番,他只会听取他熟悉的几十个人的意见,有时候还没有几十个。
现在政事堂就没有几十个官僚,只申时行、戚继光等几个执政公卿,而现在说话的正是戚继光。
戚继光是掌军机的枢相,如何处理作乱的百姓,自然是由他负责。
而他因皇帝采纳了制策司少流自己子民鲜血多流外夷番民鲜血的提议,也就将处理这些内乱的主基调定为了招安,且因此特地推举让一文臣统领军政,而李如松反而只是协理。
“诸卿可有异议?”
在戚继光奏后,朱翊钧就问向了在场的其他执政公卿。
申时行起身道:“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接着,其他执政公卿也跟着表示附议,也就是没有意见。
朱翊钧便因此直接批准了戚继光所奏。
随后,申时行则代表内阁向朱翊钧奏说:
“启奏陛下,内阁议后推户部右侍郎吕坤兼右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官,总督以工代赈与移民代赈之事!”
“礼部左侍郎金学曾兼右副都御史、商部左侍郎,总督东夷贸易诸事,盖因吕坤知民情懂事务,赈灾移民再合适不过;而金学曾熟稔东夷诸事,故去东夷买地也最恰当不过。”
朱翊钧点头,随即也批准了申时行所奏。
“没想到朝廷定下的策略是招安,这倒是附合新礼。”
张岳在收到让他去负责招安造反百姓的旨意后,就对左都御史赵锦说了起来。
赵锦则道:“招安虽符合新礼,但不符合地方豪绅之意,公当谨慎处之为是,一般而言,没有地方豪绅支持,很多事是很难为的。”
张岳点头:“吾自然知道。”
而张岳接下来还是开始准备起去陕西奉旨督办招安一事,但在他离开前一日,李辙来见了他,且道:“下僚是受恩辅所派来见公的。”
张岳听后忙问:“不知元辅有何指教?”
“元辅的意思,公虽然是奉旨去招安,但也不必真的要招安,大可学胡汝贞骗杀汪直之例!”
李辙低声言道。
张岳听后不由得一怔:“这是为何?”
李辙道:“元辅这不是担心公得罪了当地豪绅吗,元辅大可只招安豪绅即可,而不是真的招安已做贼寇的庶民。”
“这话吾得去问问元辅!”
张岳说着就起身欲往,李辙则道:“公若去,元辅自然不会承认,甚至还会因此严办下僚,而下僚仕途中断事小,可公因此迁怒于元辅岂不事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