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万历佑明 > 第217页

第217页(1 / 1)

('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倭国不比大明,综合国力有限,水军规模很难做到能同时在两处地方放上千艘战船。

不过,岛津家之所以把水军集中到北九州抵抗从朝鲜登陆的明军,明显情报工作做的不错,从与他们勾结的大明沿海豪绅那里知道了明军从北方来的主要是陆战步兵,从定海来的主要是水师,所以选择了把水军集中到北九州去。

而岛津义久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也算是一种明智的决断。

素来倭国岛津家就有“不出昏暗之君”的美誉,很注重家教。

在战国时代重新统一岛津家的岛津贵久就这样评价过他的三个儿子,言岛津义久可识大体、善决断;岛津义弘武勇雄略;岛津岁久运筹帷幄;岛津家久知兵法韬略。

事实上,倭国因为现在正处于战国时代,诸大名连年征战,能成为一势力的都是不简单之辈。

什么立花道雪、锅岛直茂都是在这时的倭国有名气的。

但大明现在正处于国力上升期,执政者开明而勇于改革,唯事功考成选才,所以能臣名将也处于井喷期。

因而,即便倭国这段时间所谓能人多,但于全国数万官将中脱颖内卷而出的大明征倭将领,也不是吃素的,可供参考的史上军事战例经验也不是倭人可比的,在倭人看来很高明的战术在大明名将面前很容易看出端倪来。

所以,吴惟忠等也就没上当。

俞大猷和陈璘等自然也没上当,在登陆后仍旧按照枢密院方逢时、刘显等名臣老将,预先安排的方略,稳扎稳打,只在萨摩内城附近挖壕堑设板屏,而让岛津义久无法发挥自己的地利优势,最终岛津义久只得撤走了伏兵。

而戚继光则在平户城与被活捉的有马晴信进行了一番交谈,让他为中间人带信给岛津、大友、龙造寺这三家在九州最大的大名,说大明有意与之谈判,且表示若不谈判,大明就继续增兵,南北对进,彻底征服九州。

第232章 联姻戚继光

戚继光没有被眼前的战术性胜利冲昏头脑,而像倭国近代时的陆军部一样,因为眼前的胜利突然扬言要三个月内灭亡中华。

他在战略上保持了足够的理智,没敢去违背朱翊钧和枢密院执政层定下的征倭不是灭倭的战略,也就决定见好就收。

当然,毕竟大明是真正的中央集权制,戚继光也没那个胆略去违背执政层的方略。

所以,戚继光就放了有马晴信,让其向九州的大名们传递了天朝大明要谈判议和的消息。

岛津、大友、龙造寺三家大名在知道这消息后,皆松了一口气,他们本来都已经做好了焦土抗战、全体玉碎的准备,但现在大明愿意谈判,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毕竟他们其实并不想付出玉碎的代价,因为那样即便成功,也会便宜了丰臣秀吉等人。

于是,没几日后,岛津家的代表岛津家久、大友家的代表高桥绍运、龙造寺家的代表锅岛直茂,皆来到平户城与戚继光进行了谈判。

戚继光向他们转达了自己的谈判条件,包括要承认肥前、日向、大隅三国归大明统治。

这个条件自然是戚继光在枢密院要求的基础上加的,为的是谈判好进行,所以一开始自然要狮子大开口,索取三国之地。

这三家自然不愿意,强烈要求让步。

戚继光一开始强硬要求不让步,但最终还是让了步,而这三家也自觉面子上可以回去交差,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同意的条件依旧在大明执政层要求的底线条件之上。

最终条件定为:

第一,三家承认肥前国为大明领地。

肥前国就是后世的倭国松浦半岛加上平户岛以及壹歧岛与对马岛。

第二,三家需上缴三百万两白银的礼钱,以表示与大明交好之意,同时作为补偿大明这次问罪的军费使用。

礼钱是倭国大名征服别的大名后需要收的一种赔款名称,戚继光这里也按照倭国内部的传统向他们要求赔款。

第三,三家需开发三处口岸与大明通商。

第四,三家没有惩治大明侨商侨民的权力。

第五,三家承诺不得寇掠大明,而一旦被查明倭寇是三家的家臣所为,而愿意做出赔偿,且为此作为表示,愿意交出昔日在大明东南为祸的罪魁祸首松浦隆信与其家人家臣,而交出之日,则是大明驻萨摩藩的大军撤出之日。

这里面,松浦家自然成了牺牲品。

但这也怪松浦家自己,因为贪图勾结大明海盗与豪绅寇掠大明东南的利益,而做了对不起大明的事,给了大明问罪的口实。

尽管享受松浦家劫掠得来的好处的也有这三家势力。

最终龙造寺家将松浦隆信和他的家人家臣设计活捉后,就交到了明军手里。

戚继光则因此派麻贵押着松浦隆信等与带着条款文书和收缴上来的三百五十万两白银,回国交差,而他自己则继续驻守平户城,整顿平户商贸。

之所以是三百五十万两,则是因为除了三家赔的三百万礼钱外,还有从平户松浦家库房里抄来的五十万两白银。

因为石见银山的缘故,这个时代的倭国大名不缺银子,要不然也不会让倭国在这个时代成为全球贸易中的第三大消费市场,而使得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主要贸易路线,也是把中国的货卖到倭国。

而像岛津、大友这样的大型大名,岁入白银在两百多万两左右,拿出一百万两对他们而言不难,所以这些大名也就很快就交上了礼钱。

大明这次征倭因为只派出官兵不过三万余,且没打算灭倭,总军费也就不到两百万两,所以在得到这笔白银后,也算是在这次战争中有赚无赔。

……

紫禁城。

在戚继光等征倭期间,朱翊钧则带着胞妹永宁公主在东华门上见了戚家未定亲的子弟。

“你不用再担心下嫁于非良善之辈,而可以择将门子弟为夫婿,只是作为公主,同朕一样受天下荣尊,就得担一些责任,所以你现在只能选表最当为皇亲国戚的戚家子弟。”

朱翊钧对永宁说了起来。

已是二八年华、秀外慧中的永宁公主只点了点首,然后偷瞥向了城下戚氏子弟。

朱翊钧则道:“他们的文章才情,你都看过了,现在再看看面貌,说说吧,你看中了谁。”

永宁顿时粉面微红,低垂下了头。

已身怀六甲的杜皇后这时不由得莞尔一笑,接着就拉着永宁的手说:“待会你去我哪里,再告诉我可好?”

永宁依旧只是点首。

“怎么样,她定了吗?”

朱翊钧在杜皇后来乾清宫后,就放下手里的章奏,好奇地问了起来。

杜皇后笑问道:“陛下就这么想把自己皇妹嫁出去?”

“自然不是,只是越是不想面对越是在心里把这事当回事,但说起来也的确不是什么大事。”

朱翊钧说道。

杜皇后则在朱翊钧右侧坐了下来:“还是戚兴国。”

朱翊钧听后点首:“按照司礼监奏上来的情况是,此人喜静寡言,好观星辰物象。朕看他奉朕旨意写的表明志趣的文章,则是说天地万物存有至理、他要穷究天地万物至理,听上去应该是喜与物相处不喜与人相处的,应该是个闷葫芦。”

戚继光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戚祚国、戚安国、戚昌国、戚报国、戚兴国。

尽管戚继光本人文化水平不低,写得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的诗句,也和王世贞这样的当世大才子在诗文上也常常唱和,但给自己儿子的名字却取的没那么文绉绉。

而从戚继光这几个儿子的名字就可与看出,他是真的很爱国,也希冀自己的几个儿子都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但是朱翊钧不得不承认的是,戚继光的几个儿子都点错了技能,没一个适合传统文臣武将的路子,都是点的别的技能。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