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万历佑明 > 第139页

第139页(1 / 1)

('

虽然不是很多,但这对于大明而言,已经足以抵消这次问罪朝鲜的花费了,还能剩余不少,而增加国帑。

为此,在经执政公卿们在政事堂合议后,最终朱翊钧便让侍御司下旨,着枢密院行文李成梁,除留二十万石粮食和五万两白银给吴惟忠驻兵之补给,以及发三十万两白银赏问罪大军之将士,和留价值二十万两白银的钱粮补辽东都司藩库外,将价值两百万两白银的钱粮运回京补太仓。

因为大明在万历朝的第一次对外用兵,不是以据其土,逼其改流为目的,而是为了更高层次的战略目的来达到军事与经济上的现实要求,才用的兵,所以也就使得这次用兵,在耗费钱粮帑银后,还能大赚一笔。

“按照成例,立大功而评定当授军功章的官兵,需来京由朕亲授军功章,但眼下谒陵礼在即,故这次问罪朝鲜而立功者当授军功章一事,就改为在巩华城行宫授章。”

而朱翊钧这时则因为想到谒陵礼,也就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

在朱翊钧看来,趁着谒陵出京的机会,在昌平授军功章与立功将士,或许能让蓟镇一带的边军将士更直观的看见他这个天子的重视武功之心。

张居正拱手称是。

“另外,让戚继光和李成梁以及宣府的马芳、大同的郭琥、太原的麻锦,趁此也率自家子弟来昌平觐见。”

朱翊钧这时又吩咐了一句。

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就到了万历八年三月十二日。

朱翊钧奉两宫皇太后并率后妃一行,在诸大臣的陪同下,正式于这一天出宫从京师出发,往昌平州祖陵而来。

时下,春雨如酥,花香漫道,整个燕赵之地崇山峻岭也颇添锦绣。

而在锦绣世界里,同时也甲胄如林,炮台密布,防守森严。

朱翊钧也在看见这些炮台甲胄后,对张鲸吩咐说:“让锦衣卫去暗查一下多少炮台添置了青铜重炮!”

张鲸口称遵旨。

而在当天,朱翊钧与两宫太后并后妃就驻跸在了巩华城行宫。

蓟辽总督周泳、昌平总兵杨四畏以及奉旨来觐见的戚继光、李成梁等人与昌平州官吏学生,也在当日来了行宫,请恩朝见朱翊钧。

朱翊钧准了这些人的朝见之请,且在见到这些人就道:“边备之事,乃国之大事!尔等为国守边,功高劳苦,朕因而告谒祖陵来此,是无论如何也得见见你们的,而也因为此,朕得在尔等边臣士民在此之时,奖掖立军功者,以励尔等边材,也望尔等由此知道朕,知道朝廷是不会埋没你们任何一位肯为国浴血沙场者的。”

朱翊钧说着就道:“宣此次问罪朝鲜之战中,首登平壤与攻入风月楼擒奸贼的立功者!”

第154章 授军功章

不多时,枢密使方逢时就领着钟长东、张国忠、马世龙与胡怀德、李觉先、陈义江六人到了行宫感恩殿外。

而这六人一被领进来,在场公卿与昌平州文武官吏和学生们,就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这六人身上。

朱翊钧也朝这六人看了过来。

只见这六人倒也形貌各异,说不上丰神俊朗,甚至也不能全说是虎背熊腰,且所着甲衣头盔也不同,但都看上去目光炯炯有神。

“见礼!”

这时,在方逢时的命令下,这六人就推金山、倒玉柱地跪在了殿外台阶下,对朱翊钧进行大礼参拜。

坐在殿门高台上的朱翊钧先受了这些人的礼后,才宣告平身。

“谢陛下!”

而这六人也谢了恩。

接着,方逢时才开始向朱翊钧奏请进行授章之典。

朱翊钧点首:“准奏!”

咚!

咚!

于是,鼓声开始出现。

整个场面一下子就让朱翊钧自己也觉得有些心潮澎湃起来。

殿外站立如林的随扈军将,与远处依山势而建的边墙上守卫的蓟州军将兵丁,皆看了过来。

鸿胪寺正卿此时也出列,且开始展开名册唱名。

“攻打平壤先登城者,钟长东,辽东都司铁岭卫人,军籍!”

鸿胪寺唱名后,钟长东就按照预先在枢密院被教过的流程,走到了朱翊钧面前,昂首挺胸,紧抿双唇,脸红颈涨。

在朱翊钧起身从高台丹墀走下来时,钟长东更是开始额头见汗。

而在朱翊钧从方逢时手里接过一块蟒玉时,钟长东甚至都因此忘了跪下,而还怔在原地,直到他见皇帝一直看着他未动时,才慌忙跪了下来,一时汗如雨下地叩首在地:

“谢陛下!”

然后,钟长东才从朱翊钧手里接过蟒玉。

因授军功章者,皆以士待之,故钟长东也就改称朱翊钧为陛下。

而一接过蟒玉,钟长东就突然泪水夺眶而出,而在原地呜咽起来,且还不停地对朱翊钧磕着头,像拜菩萨一样。

朱翊钧知道,这钟长东应是因为突然被天子授章,而又想到之前都还是连大户人家的狗都不如的破落军户,也就一时情绪失控,毕竟这种在人格尊严上造成的前后巨大落差,的确不是谁都能稳得住情绪的。

这种情况,朱翊钧已经见过不只一次,所以没有多诧异,也就只让大汉将军将钟长东搀扶了下去。

接着就是跟着钟长东要起一起攻城的直属上司张忠国、马世龙也被授了蟒玉。

两人也是饱含热泪,一脸亢奋。

接着,就到了南兵。

最先攻进风月楼而生擒平壤守臣郑澈的胡怀德,瘪嘴走到了朱翊钧面前来,然后也在被朱翊钧授了蟒玉后,瘪嘴而去。

跟着其一起冲入风月楼的胡怀德直属上司李觉先、陈义江两人倒是镇定一些,只是在归位后才揉了揉眼睛。

军功章不轻易授人。

虽然此次问罪朝鲜大军有两万多人,但朱翊钧只授予了六人。

只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所以被授予者哪怕再少,朱翊钧也得亲自授予。

但即便只授予六人,还是让看过来的亲军与边军官将兵卒们目光灼灼起来。

在授予军功章后,朱翊钧才又向蓟辽总督周泳问了些当地边情民情,而在当晚,还特别宣见了戚继光、李成梁、郭琥、马芳、麻锦五名带兵大将到随行的政事堂觐见。

在这五名大将到时,朱翊钧御前已有张居正、方逢时等侍御司大臣或侍坐或侍立于一旁。

朱翊钧在这五大将朝自己行完礼后,也对这五大将赐了坐,且道:“让诸卿来巩华城行宫见朕,不为别的事,只因接下来营兵扩编的事,要问问诸卿,诸卿皆是带兵的人,当更清楚各要紧处要置多少兵。”

朱翊钧说着就又道:“眼下,清丈田亩已经结束,增加税赋不少,而因此,先生已向朕奏请,还要取消优免,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事,故为强大武备,完全可以再加些兵额,而彻底解决枢密使之前所提出的各类隐患。所以,诸卿尽可根据自己用兵实际需要,报上自己需要增加的兵额数字,而不必担心,朝廷能不能给予足饷。”

朱翊钧明面上是以通知的方式告知于戚继光、李成梁等人,朝廷要取消优免,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实际就是在征询这些大将的意见。

戚继光、李成梁等人也明白皇帝的言外之意。

只是他们不确定的是,这是皇帝真正源于内心的意思,还是张居正的意思且只是引导皇帝将此意思说了出来。

但不管是张居正的意思,还是皇帝的意思,对于戚继光、李成梁等人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是否支持朝廷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新政。

“启禀陛下,蓟州边军,自奉旨增编两万兵额并整训多年后,已皆熟悉车战,而可守可攻,倒也不需再增兵额。”

“而协守南兵余下来完全可以作为攻倭之兵力,也不必再增;”

“若要接下来还要增兵额,臣只请完成谭公未完成之夙愿,即整顿京营和亲军各卫,增加兵额于亲军,并调南兵于亲军各卫协守整训新兵。”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