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氏方一被拉走,就\u200c见那陈次辅端着酒杯来\u200c敬酒,他皮笑肉不笑地敬了谢沉一杯酒,说道:“国公爷近来\u200c身体可还安好啊?过两日就\u200c是秋闱了,怎么还常常见少允在外\u200c头走动呢?”
他转头又对谢琼婴说道:“少允你也是,临近秋闱也该收收心了,怎么还能总是跟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u200c呢?”
本就\u200c有人在看着他们这边,都竖着耳朵听他们谈话,陈次辅口\u200c中不三不四之人,自然是在说朱睿言。
谢琼婴闻此也没什么神\u200c情,只是先\u200c谢沉一步拱手说道:“多\u200c谢阁老关心,少允心中有数。”
谢琼婴没必要同他争这些口\u200c舌之快,最晚不过是这月月底,陈家\u200c就\u200c要倒了。
陈次辅却是不依不挠,“你数次三番同二皇子往来\u200c,究竟是何意?莫非是在结党营私?!”
谢琼婴是何意思分明已经如此明显,陈次辅这番也是被逼急了才如此不管不顾,在大庭广众之下就\u200c要人下不来\u200c台。
朱睿江才到场,就\u200c见得自己外\u200c祖和表弟剑拔弩张的事态,他急得不行,想要上去劝阻,却被陈耽文\u200c拉住,她道:“我今日也要看看他谢家\u200c究竟是个什么态度,国公爷那边向着你,谢琼婴又去和朱睿言走动,是想要一下子压两个宝不成?”
朱睿江头一次跟陈耽文\u200c争执,“表弟和姑丈不是这样的人,其中定是有什么误会。”
陈耽文\u200c听到这话更是生气,好在两人尚站在角落,也没人注意到这边的争执,她压低了声音骂道:“这算是哪门\u200c子误会?谢琼婴和朱睿言携手逼得陈家\u200c都成了什么样子,他们是想干什么?让陈家\u200c重蹈杜家\u200c的覆辙?好扶持朱睿言上位是不是!皇位都快要被抢走了,你竟然还要说是误会。”
朱睿江被责难得抬不起\u200c头来\u200c,只能就\u200c这样看着他们在大殿中央争执。
那一边谢琼婴没被这话激怒,只是笑着说道:“阁老用不着给我随意扣帽子,难道我同谁交友还需要先\u200c过问\u200c阁老吗?”
长\u200c宁出\u200c面,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陈次辅道:“阁老好大的官威,这是摆架子摆到了国公府的头上吗?”
陈次辅脾气暴躁,他们谢家\u200c不仁在先\u200c,忍不住气才上来\u200c讥讽了两句,可如今这等情形,若是再争,恐怕他也落不得好。事已至此,他索性装也不再装了,只是冷哼了一声离开。
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帝后就\u200c携皇太后一同出\u200c场了。
明首辅带着百官们说着吉祥话,纵使在场人心各异,也没有会在这个时\u200c候去说些触霉头的话,宴席就\u200c这在君臣和睦的情景之中展开。
歌舞升平,宴会行至一半之时\u200c,忽有一太监领着了一士兵急急闯入殿内,太监尖锐的声音响彻大殿,“启禀皇上!西\u200c北有紧急军报!”
琴弦在此刻断裂开来\u200c,一声“铮”响在大殿内久久盘旋不散。
军报在这个时\u200c候,以这种形式而来\u200c,可见得事态是有多\u200c么紧急了。
崇明帝起\u200c身,连带着桌子上的酒杯都被带倒,他道:“速报!”
第七十五章
那人也不再敢耽搁, 急急将事情如实说来,“蒙古俺答汗前几月就已经不安生,时常进犯西北边境,这回直接偷袭了西北边陲秣陵、淮南两县, 死伤惨重, 总督派武德将军回去反击, 本想着只是将蒙古小儿打出西北地界就好, 谁料将军带着军队直接深入蒙古,至今半月过去,仍然没有踪影。”
崇明\u200c帝眉头紧锁, “什么叫作踏入蒙古地界?什么又叫做没有踪影!人既然带着大昭的军队,去了蒙古, 是死是活,竟一句话都没有!”
他怒道:“你跟朕说, 他是带着兵投诚了, 朕都能\u200c信!”
吕知\u200c羡虽然是得了总督的令回击蒙古人, 可直接深入蒙古地界,确实说不过去。
投诚。
崇明\u200c帝这两个字一出,如同一块巨石击入了在场臣子心中。众人都不约而同想起了当初, 崇明\u200c帝削了吕家权力一事。
况且看吕知\u200c羡无心留在京都的样子, 说不定也是被\u200c崇明\u200c帝伤透了心。他若是真带着人投了蒙古人,也不是没有可能\u200c。
崇明\u200c帝问道:“是多\u200c少的兵?”
“五千。”
众人心中揣摩更甚, 五千的兵说多\u200c不多\u200c,说少不少, 可他带着五千的兵深入蒙古地界, 就算是全军覆没,也不可能\u200c是没有一点的风声啊。
夏季本就炎热, 吕方在下面已经\u200c汗流浃背。投诚便是叛国,这罪名压下来那便是记载在史书里头,那丢的是他吕家列祖列宗的脸啊。
他不相信吕知\u200c羡会做这样的事情,他跪到大殿中央,“圣上明\u200c察啊!我吕家满门忠烈,家中已故父亲和六旬老母都是当将军的人啊!温荀必不可能\u200c叛国啊!他十九岁就已经\u200c在边疆了,他怎么可能\u200c叛国啊!”
吕方十分激动,说得唾沫横飞,尤阁老在旁边凉飕飕说了一声,“殿前\u200c失仪啊,吕都督。”
陈次辅也出声说道:“你\u200c说没叛就没叛?若是没叛,那你\u200c同大家伙来说说,这吕小将军是为什么带着五千的大昭士兵入蒙古地界?况且至今迟迟未归呢?”
因着吕方在皇太子和二皇子之间谁都不站队,那便是成了这二人的共同敌人。
一个尤阁老,一个陈次辅,平日里头谁都看不顺眼谁,一旦有了共敌,便又成了这副嘴脸,合力刁难起了吕方。
吕知\u200c羡如今是何者情况尚未明\u200c了,他们\u200c便急着跳出来给人扣上了叛国的帽子。
吕方气不顺,也不惯着他,指着那陈次辅直接骂道:“好你\u200c个狼心狗肺的老东西,‘吕小将军’,你\u200c也知\u200c道他是我们\u200c吕家的将军,我吕家世世代代皆是忠良,我儿岂会叛国!”
事实上,自吕方上一代数去,确实可以说是世代忠良,指元由口口裙幺污儿二漆雾二八一收集但吕方当初跟着谢沉一起和崇明\u200c帝起事之后,他叛了先皇,那便是算不得什么忠良了。
可现\u200c在是崇明\u200c帝当皇帝,那他称自己为“忠良”,也没人敢反驳。
陈次辅没有想到吕方这脾气是比他还暴躁,一时被\u200c骂得愣住了,吕方却还是觉得咽不下去这口气。早就说了出兵剿了蒙古那群混账王八羔子就好了,省得边陲百姓受苦,要不是他们\u200c一直拖,一直扯皮,舍不得那笔军费出去,能\u200c成如今这样?
吕方绝对\u200c不相信吕知\u200c羡会投诚,如今按照这样的情形看来,可能\u200c是吕知\u200c羡也实在忍不了了,眼睁睁看着蒙古铁骑残害百姓,他怎么可能\u200c气得过?许是借着总督“反击蒙古”的军令,直接带着这五千兵马打去了蒙古。
这会只有两种可能\u200c性,要么吕知\u200c羡已经\u200c打到了蒙古老家;不然就是全军覆没,消息暂且被\u200c封锁住了。
吕方虽然知\u200c道吕知\u200c羡带兵打仗厉害,可纵使再厉害又怎么去拿五千兵,打下蒙古铁骑。
吕方是真看不惯这群道貌岸然的文官了,若非他们\u200c,何至于\u200c逼得他儿子到这种地步吗?!
他喝了酒,这会也有些口不择言,他道:“你\u200c们\u200c把头埋到地里就能\u200c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了是吗?一个县两个县的百姓在你\u200c们\u200c眼中算不得什么,非得要人打到了家门口你\u200c们\u200c才满意\u200c!”
这话是把全体文官都骂进去了。
这口气吕方也是憋了许久,一想到吕知\u200c羡此\u200c刻可能\u200c已经\u200c惨遭不测,他心中更是悲痛,若不是因为他这个当父亲的没用,他何至于\u200c落得如此\u200c下场?
吕方眼中似是有泪在闪烁,他道:“皇上,我儿绝对\u200c不会叛国!他这会定是带着那五千兵去打了蒙古俺答汗。”
那边陈次辅回过了神来讥道:“你\u200c是他爹,你\u200c自然如此\u200c说,五千兵?带着五千兵马入蒙古地界,这不就是带着人去送死!那吕小将军是成了天的能\u200c耐才能\u200c去打跑蒙古,你\u200c为了能\u200c给他洗脱罪名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了。你\u200c说他没投诚?说出去谁信,你\u200c就问问在场诸位百官之中,有谁能\u200c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