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中,时日就过得特别快。
一晃又是两日,怡安白日在安居大院,同奶奶和二丫几个一起,蒸了不少包子和馒头豆包一类,甚至还包了不少饺子,各种馅料的都有。
古嫂子和吴河媳妇儿,刀大婶和雪娘等只要闲着无事,就跑来帮忙。
包好了,直接放到外边冻起来,然后装进干净的布袋子。
古嫂子同简家人更熟悉,就笑着问道,“怎么包这么多的干粮?这是准备送到哪里去啊?”
冯老太也没瞒着,应道,“能送到哪里去,当然是后勤营那边了。你们不知道,营地里的伙食有多差。大成最近常留宿那边,眼见就瘦了一圈儿。我想着多送去一些,他只要简单蒸一下,或者煮一下,就能对付一顿了。”
“原来这样啊,怪不得呢!”古嫂子点头,“那咱们多包一些,听说简先生的亲兵也跟着一起吃呢,少了怕是不够啊。”
“可不是吗?”冯老太好笑,“大成心肠软啊,自己吃着,人家看着,他也觉得不香甜。别说亲兵,就是交好的同僚,一到吃饭时候就要往他的班房里跑。”
“那是简先生人缘好,人家都喜欢同他相处,否则就是日日炖肉,怕是也没人来。”吴河媳妇儿捧了一句,果然哄得老太太更高兴了。
怡安怕以后有个万一,也是支持多准备干粮。
毕竟她也是第一次经历战争,总怕有什么照顾不到的时候,多准备吃的,总没错。
任何时候,都是手里有粮,心不慌。
大院门口的铺子本就是卖套餐的,别的不多,就是蒸干粮的粮食多。
整整一日,饺子包了五百多,包子蒸了二百多,最省事的是馒头,一笼屉又一笼屉,蒸了四百多个。
众人累的腰酸背疼,成果也是如此喜人。
黄昏时候,袋子都抬上马车,怡安就和奶奶回家了。
简大成难得早些回来,但先去拜访木老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