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边耳房里,掀帘就闻见一股淡淡的幽香,似乎是女子闺阁。
再看家具的摆设,的确象是女子闺阁,除了那股子淡淡的幽香外,梳妆台上,还残留的有胭脂痕。
难道那帮人里,还有女子?
以住的地方看,这女子在那帮人里,恐怕地位还不低。
花三郎正在思忖,一眼瞥见妆台下,靠墙根儿有点光亮一闪,凝目一看,原来是根凤钗,心里一跳,忙走过去拾起。
拾起来再看,发觉这根凤钗与一般常见的凤钗略有不同,比一般的凤钗短小,但也比一般的凤钗手工精细,纯银打造,凤头上还镶着细小的珠玉宝石,名贵,小巧玲珑,还透着淡淡的发香,令人爱不释手。
这必然是住在这间耳房里的那个女子遗下的,而且是不小心遗下的。
花三郎正在细看,只听外头项刚叫道:“老弟,出来一下。”
花三郎把凤钗往怀里一揣,走了出去,只见项刚前面垂手站着两个百姓,一个是老头儿,一个是中年人,两个人脸色都发白,还有点哆嗦。
难怪,听说是三厂的,谁不害怕。
项刚道:“老弟,这两个是左邻右舍,你来问问吧。”
“项刚何必客气,您问吧,我听着就是,该插嘴的时候,我会插句嘴。”
“那也好。”项刚转望那老头儿跟中年人道:“别怕,我叫你们来,只是问问话而已。”
话锋微顿,接问道:“这座宅子是谁的,知道吗?”
中年人嗫嚅着没敢说话。
那老头儿却道:“回您的话,是小老儿的。”
项刚为之一怔:“你的?”
“是,是。”
“住在这座宅子里的人,也是你的家人?”
“不,不,房子是小老儿的,他们小老儿不认识,房于是赁给他们的。”
“呃,赁你房子的人,是谁?”
“那个人姓孙,叫孙七,四十来岁年纪,据他说,是从外地到京里来做生意的。”
外地来的,没根儿,不好找。
“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吗?”
“不知道,他没说,小老儿也没问。”
“房子怎么能赁给不知根儿,不知底儿的人?”
“您不知道,他付租钱很大方,没还价,一付就付了一年,所以,所以……”
“所以你也就没多问?”
老头儿不安地点了点头,
花三郎插了一句:“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生意的吗?”
“不清楚,只知道有时候他在家一待就是好几天,有时候一出门也是好几天。”
“房子赁了多久了?”
“三个多月。”
三个多月,训练信鸽认地方,够了。
“贷这么大一座宅子,只他一个人?”
“这……”老头儿怔了一怔:“他有朋友来往,不过不常见。大部分都是他一个人。”
“也没家眷?”
“没看见过。”
那中年人突然道:“陈大爷,您是不知道,我早出晚归睡得迟,经常夜里看见这座宅子里灯火通明,人声很乱,象是有不少人。”
老头儿道:“真的?我怎么不知道,可是没见有那么多人进出啊!”
中年人道:“那就不知道了。”
花三郎道:“许是夜里又走了。”
中年人忙点头道:“对,一定是。”
花三郎目光一凝道:“从来没隔墙探头,往这边看看究竟?”
中年人一惊红了脸:“没有,没有,我怎么敢。”
“真没有?”
中年人低下了头。
“说实话,没人怪你,我们要查的,就是住在这儿的那帮人,如果从你嘴里能得到什么,不会没你的好处的。”
中年人抬起了头,嗫嚅道:“有……有过一回。”
“看见了不少人,穿的都是黑衣裳,好象还有女的。”
“好象!”
“隔太远,看不清楚,也不敢细看。”
“这么说你只是看见有不少人,有男有女,别的什么也没看见喽?”
“是,是。”
“听见什么没有?”
“也没有,听不真切。”
“那么,你们要是想找这些人,也不知道该上哪儿找喽?”
“您说的不错,我们还真不知道。”
花三郎转望项刚。
项刚道:“这些人里,难道就没一个你们常见的人?”
老头儿、中年人齐声道:“没有,真没有。”
“经常看见过鸽子起落么?”
“这倒有,经常看见。”
“打昨儿晚上到如今,这座宅子里,有没有什么异状?”
中年人道:“没留意。”
老头儿想了想,才摇头道:“没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