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村子我才看到有几户人家大门前亮着灯,我松开满是汗的左手。
那天送沈博回家,他就让我把车停在土路外的街道上独自一个人进了村,他家具体是哪户我还真不清楚。
“我找个人问问。”在村子里走了一会儿,看见有一户人聚在家门口坐着吃饭。
我上前问其中一个年龄稍大些的,“您好,请问咱们村里是不是有个叫沈博的学生?今年大概十七八岁。”
面前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手里捧着瓷碗,里面是飘着油花儿的米粥。
他上下打量我,浑浊的眼睛让人心里不舒服,“是啊,是有个叫沈博的学生仔,这么晚了你找他有事啊?”
我露出笑容,“对,这不是放暑假了么,他在我们那里做暑假工,他年纪小我怕出什么事儿就想去找他父母打声招呼。”
老人点点头,右手捏着筷子往村里面指。
“你顺着这条小路往前走,到时候看见十字路口往左转,路南边的第一家就是了。”
道了谢,我和徐嘉良沿着老人所指的方向抵肩而行。我发现他变黏糊了,不是牵手就是贴在一起走路。
这个村子不大,行了约三四分钟前方就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风吹日晒的路灯散发着微弱的光,在这黑夜里聊胜于无。
“不会是那家吧。”徐嘉良看着面前的房子,语气有些不确定。
我也有些不解,“这……我倒是没想到他家是这种情况。”
“会不会是那个老头儿指错路了?”徐嘉良皱眉。
整个村子虽然不太富裕,但我们一路走来见到的都是水泥墙贴瓷砖的两三层小楼,可眼前这栋建筑和旁边的小楼比实在太寒颤了。
黑暗中掩映着一圈砖头围墙,两人宽的木门上张贴着褪色的对联,红砖墙内是三间低矮的青石瓦房,应该是厨房和生活起居的主厅。
“这种瓦房在五年前基本就没有了,这怎么还能见到。”徐嘉良上前。
“这不会真是小沈家吧?”
联想沈博平日里的行为举止,他穿衣干净整洁,眼神明亮坚毅。在现如今这个全民迈小康的社会,出身这样家庭的孩子一般比较自卑。
人身上由内而外的气质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可沈博那朝气蓬勃的劲儿貌似和这座小建筑没什么关联。
如果有人对我说沈博出自亿万富翁的家庭,我绝对不会怀疑。
院内还亮着灯,我来到大门前,屈指敲响陈旧腐朽的木门。
沈博,你的性格为什么诡谲多变。
你是怎么做到心狠手辣力争上游。
为什么这个刚刚成年的你天不怕地不怕,人前人后两副面孔。
或许,这些困扰我许久的疑问会在木门打开后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