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此,他在袖囊之中,其实还藏有半块虎符。
凭借着这个东西,他就可以和曹参一起,随时剥夺韩信的统兵权。
这一点,刘盈毫不担心。
汉军虽然在韩信的带领下屡战屡胜,而韩信本人在军中的风头更是一时无两。
但如果按照后世的眼光来看,现如今的韩信,不过是个职业经理人罢了。
在他身边,那一群看似唯他马首是瞻的武将,比如统领郎中骑兵的灌婴,以及攻陷了邯郸的靳歙,实际上听命的,还是刘邦,以及刘邦代表的汉国。
作为刘邦的嫡子,汉国的太子,又有虎符在手,刘盈要是还不能压制韩信,那就还是尽快找个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一日之后,车队在风雪交加中,终于抵达安邑城下。
早早就出来打前站的赵尧,直接引领车队驶入昔日的魏王宫。
刘盈本来是打算立刻去盐池的,但考虑到这一时期缺医少药,要是大家感染了风寒就不好了。
于是他准备等到天气放晴之后再说。
反正,早在半月之前,尚贤堂的人就已经接管了河东盐池,正在按照他说的方法,对盐池进行改造。
在刘盈无比怀念栎阳的地暖的时候,远在荥阳城的刘邦,正在破口大骂周勃。
无他,敖仓丢了。
当日在项羽的亲自指挥下,楚军士兵在洗掠的九江国之后,士气如虹,锐不可当。
仅仅用了一个上午,就彻底击败了周勃。
如果不是樊哙带人恰好赶到,和楚军硬碰硬的打了一仗的话,只怕周勃就会被项羽生擒。
若是周勃不愿意投降项羽,只怕历史上,就不会有周亚夫这个人了……
刘邦在骂了周勃一会后,又开始夸赞对方机灵。
在壁垒被攻破之前,周勃见到已无回天之力,于是让人将早就准备好的火油倒在敖仓的粮库中,一把火点了!
虽然敖仓就此焚毁有些可惜,但哪怕是全都烧了,也绝对不能落到项羽手中!
至于汉军的粮食供给?
在雒阳,还有一座可供二十万人吃两年的雒阳仓。
那座雒阳仓的位置,按照刘盈的推测,大抵就是隋朝修建的回洛仓的位置。
毕竟,在技术没有出现大的革新之前,储存粮食的方法,都是在商周就打下的基础上,略微进行一点微乎其微的改进。
而在雒阳就那么大的情况下,适合修建大粮仓的位置,其实也只有那么一两处。
嗯,秦汉时期的科技水平其实是不差的。
尤其是大规模基建方面,前有都江堰和郑国渠,后有龙首渠和成国渠。
都江堰大名鼎鼎自不必说,郑国渠则是在泾水冲出群山的瓠【hù】口处直接开挖,由高到低,将海拔五百米的泾水,引入了海拔三百米的洛水。
而汉朝修建的龙首渠,难度系数其实应该算是最高。
它的难点,是翻越宽五公里,海拔四百多米的商颜山,也就是现在的铁镰山。
为此,汉朝首创了井渠法。
就是先测量出整条渠道的走向,之后施工放线,再沿着施工线,每隔几十米就挖一口竖井,让所有的竖井底部,都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然后开挖隧道,贯穿整条水渠。
后来汉朝经略西域的时候,修建的无数坎儿井,用的就是这样的技术。
而在汉朝灭亡后,陆续兴建起的封建王朝,其实在关中之地所做的水利工程,就是将这些汉朝的工程修修补补,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
所以,汉这个字,真的是一种骄傲。
此刻,心情如同过山车般上下起伏的周勃,在刘邦的赞不绝口中,黝黑的脸上罕见的出现一丝扭捏。
少顷,周勃走后,郦食其走入,看向刘邦说道:“某有一策,可解我王烦恼。”
刘邦看着这个被齐人赶了回来的老儒生。
“讲。”
第110章 竖儒几坏乃公事!
刘邦对面,郦食其毫不生分的坐下,仿佛自己不是那个前些天的时候,被齐国甲士押解着从齐地返回关中的说客。
“从前商汤讨伐夏桀,将夏朝的后代封在杞。武王讨伐商纣,将商朝的后代分封在宋。如今秦朝背信弃义,侵占讨伐诸侯国家,将六国的后代全部消灭,让他们无立锥之地。”
郦食其侃侃而谈:“我王如果真正能将六国的后代的地位恢复,把印信全部交给他们,这样一来他们的君臣百姓一定都会感激我王的大恩大德,仰慕陛下高尚的德义,希望做陛下的部属。”
“如此,德义广施之下,我王就可面南为帝,雄霸天下!至于项羽之流,不过是癣疥之患罢了……”
这是他静观了天下大势之后得出的结论。
秦虽然灭六国,但六国王族繁衍生息数百年,是杀不完的。
于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比如这次很是让他受了一番羞辱的齐国,就是诸田轮番起事,试图光复田齐社稷。
而郦食其觉得,出使齐国失败,就是因为刘邦没有明确表示,愿意承认田氏一族世代保有齐国的原因。
所以,在他看来,刘邦应该对六国遗族应封尽封,这样一来,他无论是出使哪国,都能如鱼得水。
更重要是,郦食其虽然学纵横家的儒生,但骨子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黄老,圣天子垂拱而治这一套,是他梦想了多年的一幕。
刘邦点了点头,觉得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兴灭继绝,本就是一件仁德之事。
况且,可以先把六国遗族封王,等到搞定项羽之后,再秋后算账……
于是他看着郦食其说道:“好,尽快让人刻几个六国印信,等到找到了合适的人之后,直接任命他们为王!”
郦食其走后,刘邦觉得有些饿了,于是开始让人将膳食呈上。
其实很简单,就是一饭一菜。
青蒜回锅肉盖浇饭……
在这种天寒地冻的年月,能够有一口青菜吃,其实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嗯,在关中的时候除外。
那几天不知怎的,顿顿有菜有肉!
就在他端着碗,巴拉着饭的时候,张良突然从外冲入。
“大王此言当真?”
张良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目光炯炯的盯着刘邦。
一瞬间,愣住不动的刘邦,不知道是该把嘴里的饭咽下去,还是直接回答。
最关键的是,他并不知道张良说的是什么。
于是他直接用筷子点了点身前,示意张良坐下,之后又让舍人魏无知给张良也加了一副碗筷。
“最后一顿蒜苗,错过了至少要等十天……”
张良看着自己被刘邦强行塞进手里的碗筷,一时有些无奈。
他依然注视着刘邦问道:“我王刚才,可是答应了郦食其,要将六国遗族封王?”
刘邦点点头,将郦食其给他说的复述了一遍。
旋即,他有些好奇的看向张良:“子房从前不是说,兴灭继绝乃仁政,况且,你不是也为韩国复兴而奔走吗?”
张良摇头:“今时不同往日。如果现在,大王真的这样做,那么就万事皆休!”
刘邦歪头:“真的吗?我不信……”
张良愣了一下,一时有些嗦不出话。
“臣来给我王好好讲讲……”
他环目四周,顺手从一旁案几上拿下一卷竹简,抽掉韦编,也就是捆扎竹简的牛皮绳。
“昔日商汤讨伐暴桀而在杞地分封夏的后裔,是因为他估计到自己可以置夏桀于死地。如今我王能够确定将项籍置于死地吗?”
张良自从在韩王成被杀之后,就开始学着刘邦的方式,直呼项羽之名,而不是和其他一样,或称对方的字,也就是‘羽’,或称对方为项王。
在这一时期,直呼其名是一件不尊重对方的事情。
当然了,这前提是对方有可供别人称呼的字。
听到张良的问话,刘邦只是摇了摇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