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天命唯汉 > 第195页

第195页(1 / 1)

('

子贡问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国仇家恨之下,项羽一日不亡,则关中之人的仇恨,就一日也不会削减!

刘邦打开第二份奏报,极其艰难的阅读了起来。

这并非是书写之人写的过于高深奥妙,晦涩难懂,而是对方的字,写的歪歪扭扭,还不如狗爬!

他翻过来看了一眼署名,于是释然,嘴角扬起带有几分讥讽意味的笑容。

署名之人,正是周勃。

嗯,刘邦的字其实写的很好,刘盈平心而论,如果他的字能够流传下来,未必输给很多的书法大家。

在原有的历史线上,刘邦在临死的时候,还叮嘱刘盈,让他好好练字,免得还不如自己……

而刘盈,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日常教授学问的都是饱学之士,完全没道理写不好字。

所以,刘邦的文化水平,其实并不太低。

大殿内,看着奏疏的刘邦,嘴角的笑意微微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薄薄的怒意。

周勃写的奏疏中,很是弹劾了一番陈平。

比如他和嫂子私通,比如他先后效忠魏国,西楚,是个朝秦暮楚之辈,比如他收受众将贿赂,谁给的钱多,他就给谁派肥差……

其实对于刘邦来说,受贿以及朝秦暮楚,是他可以接受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但唯独一点,和嫂子私通,这挑战了刘邦的道德底线!

嗯,后世里很多开嫂子梗的人,其实大多都没有嫂子,如果有的话,那就只能敬你是个禽兽了!

刘邦回想起,当日向他引荐陈平的,正是舍人魏无知。

于是他叫过在殿外当值的魏无知,将周勃的奏疏递给他看。

魏无知匆匆看过之后,微笑摇头。

刘邦有些疑惑问道:“你笑什么?”

魏无知稍稍躬身反问道:“我王需要的,是人才,还是圣人?”

刘邦满脸疑惑:“有区别吗?难道人才,就不能是圣人了吗?”

魏无知摇头而笑:“能,完全能。只是这样的人,凤毛麟角。我王身边,恐怕只有一人能同时兼备这两点。”

刘邦知道魏无知说的是张良,所以他仔细想了一下,要是按照张良的标准,那确实是凤毛麟角。

在刘邦的颔首赞同中,魏无知继续说道:“我王需要的,是能够辅助我王,战胜项羽,澄清宇内的人才,并不是尾生,孝己那样的有着高尚品格的人!”

“楚汉交兵,胜负未知之际,我举荐的,自然是能出奇谋,对汉国有利的人才。至于对方和嫂子如何,亦或是收受钱财,只要不影响到国家,为何,要去计较呢?”

刘邦想了想,觉得对方说的也有几分在理,但是心中,还是有一种吞了苍蝇的感觉。

于是魏无知继续说道:“我王既然心生疑窦,为何不招陈平前来,一问究竟呢?”

刘邦捻了捻胡须:“就这么办吧,叫陈平来见我。”

……

少顷,大殿中,陈平汗流浃背,匆匆而来。

刘邦见状,让人去冰窖中再取一些冰来,放在殿中降温。

他看向陈平,有些支吾地问道:“你可知我为何叫你前来?”

陈平坦荡荡说道:“知道,但有些事情,臣解释不清,也不想解释,世人愿说,就让他们说去好了。”

刘邦目光一凝,嘴角微扬,但还是面如寒霜的质疑道:“先生之前侍奉魏王,后来又投了西楚,现如今追随与我,一个讲信义的人,怎会如此三心二意?”

陈平躬身一礼说道:“臣在魏王那里时,魏王不听臣之言,终落得个自焚而亡。”

“臣在项王那里,项王虽然用臣,但所信赖的,或是项氏子弟,或是姻亲兄弟。臣纵有再大的本事,也无用武之地。”

“如今,臣听闻我王善于任用贤才,因此前来归顺。蒙我王不弃,委以重任。但日常办事,却需要钱财,所以臣才收受众将财物。”

“若是为此,请荣臣将财物封存后交还府库,辞官归乡……”

刘邦拍了怕他的肩膀:“是我考虑不周,这样吧,受贿之事,不可再做。若是缺钱了,只管来找我要。只要我有,要多少给多少……”

第77章 未雨绸缪

蜀郡,富顺县。

富顺县是个小县,即便是在秦国灭掉蜀国,而中原的战火也没有波及到这里的情况下,此地也只有民户七千,人口不到三万。

过往的百余年里,即便是通向成都的官道之上,也是车马绝迹,行旅稀少。

不过如今不同了,自从信任富顺令到任以来,这里接受了大批从关中而来的移民,如今已经有了户两万,人近十万的规模。

而纪信,也从原来铜印黄绶,秩六百石的县长,一跃而成铜印黑绶,秩千石的县令。

汉承秦制,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以上则称县令。

而在秦人习惯了里坊制,什伍相保的情况下,这两万户的百姓,总共分为四个乡,以及按照十里一亭的传统,设置了若干个亭长和游徼,负责维持治安。

知道这里为何百年过去了,还是人迹罕至吗?

归其原因,在于秦国在边疆的管控范围,仅在道路延伸处的居民区,在此之外,则是盘踞在这崇山峻岭之中,不知道多少年的野人。

重点,是拥有都江堰的成都平原。

大名鼎鼎的都江堰,就是修建在一个大斜坡上的,从邛崃山脚,一直到成都,绵延七十多公里的平原上,海拔高度从一千六百米,下降到五百米。

超过一千米的海拔高差,推动着岷江水覆盖了六千平方公里的灌溉渠,造就了一片被后世称之为天府之国的膏腴之地。

只不过在现在,这个全球处于温暖期的年代里,关中平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府之国。

整个关中平原,西、南、北三个方向都有河流从山区向盆地中心流淌,落差同样超过一千米。

于是形成的水利灌溉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三万六千平方公里!

也就是在这里,孕育出了周这个极度重视农耕的王朝,之后,又有了汉、唐,这两个举世无双的庞大帝国。

至于秦国……

十几年的时间,过于昙花一现了。

但和此时,刘邦萧何等人极度重视关中不同,刘盈心中明白,关中,或者说北方的好日子,其实即将转瞬即逝。

按照刘太公的亲身体验,现如今这几年,初雪一年比一年下的早。

他不知道的是,要不了几十年,此刻还能在关中种植的荔枝,将彻底绝迹。

西汉末年,间冰期降临,不是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就是冬天大雪漫天。

所以,当时的公羊派,就提出了一个理论。

汉皇失德,需要退位让贤。

这其中很著名的,是一个叫做杨恽的人。

他的外公,名叫司马迁,就是写《史记》的太史公。

其实《史记》这本书,司马迁还没有写完的时候,就被封杀了,比如汉武帝的今上本纪,就是从别的章节里拼凑出来的。

所以,后世已经无法知晓,司马迁暗搓搓的究竟喷了汉武多少字……

但唯一能肯定的是,这里面绝对不会有什么歌功颂德之词。

所以司马迁就只能是藏于南山,传于后世了。

但架不住他有个名叫杨敞的好女婿,此人谨小慎微,因此得到霍光赏识,当上了宰相。

上面说的杨恽,正是杨敞之子。

杨恽很喜欢看外公写的《史记》,于是在《我的丞相父亲》的帮助下,他将《史记》拿出来献给了朝廷。

《史记》这个史家之绝唱,才因此得以流传。

但这本是一件好事,没奈何杨恽这个人,子不类父,是个比太史公还要头铁的狠人。

他将间冰期降临的自然灾害,说成了是汉皇失德。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