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张耳看向刘邦,想着等他出头之后,自己再大声附和。
只可惜他的愿望落空,刘邦半蹲在地上,正和自己儿子有说有笑,浑然没有在意项羽的提议。
竖子不可与谋……张耳默然,心中满是无奈。
土台下方,一个持戟而立,面色发苦的青年环视着眼前诸王,在心中对他们做出评估。
当项羽分封完毕,他已经锁定了在场的两三个。
等到项羽提议裁军之后,他的目标就只剩下了一个。
武安侯,不,是汉王刘邦!
鸿门宴当日,他就已经见识过刘邦的魅力了。
在他麾下,有智计百出的谋臣,也有武力超群的悍将,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些天的了解,他有一个重大的发现。
那就是刘邦的手下,知兵者寥寥无几,且都难以和自己匹敌!
当然了,在他看来,天下能稍稍做他对手的,唯有一人。
除此之外,呵呵。
只是,一想到要离开这里,去博一个未知的未来,他又有些胆怯。
然而他一回头,看着洋洋得意的项羽,去意愈坚。
曾经的我你爱答不理,将来的我你高攀不起!
……
汉中郡,褒县。
攸攸昊天,南正兴言。朱明有晔,万叶翠繁。昌云垂天,凯风熙颜。王臣在此,贻宴于欢。
县北的涂道上,刘邦看着张良,依依不舍。
分封诸王结束之后,他使人送了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只是张良反手就全送给了项伯。
而回报,自然是整个汉中郡!
张良微笑说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汉王留步。”
刘邦长叹一声,恋恋不舍:“子房真的要舍我而去吗?”
在他身旁,刘盈讥讽道:“父亲怎么跟个娘们似的,絮絮叨叨个没完,老师没有听烦,我耳朵都磨出茧子了!”
他说完,不等刘邦抬手揍他,拉着张良衣角说道:“老师,我马上就六岁了,你不留下来给我启蒙之后再走吗?”
和张良并肩而立的张不疑慢慢点头,其实他也不想离开,奈何张良去意已决,他也无能为力。
张良笑着说道:“某乃韩臣,已经离开韩王许久,如今暴秦已灭,是时候返回韩国向我王复命了。而且我已经无心仕宦他人,韩国安定之后,就携妻子归隐山林。”
他摸了摸刘盈脑袋说道:“等到你六岁的时候,我遣人再来接你。”
刘邦闭上眼睛,长叹一声:“既然如此,我就不勉强了。只是多带些财帛……”
张良摇摇头:“谢汉王美意,临别之际,某还有数言奉劝。”
“项羽依旧盘桓戏县不去,所虑者,乃担忧汉王自栈道而出,进攻三秦。既然如此,汉王何不将栈道烧掉,以此向全天下人表明自己没有再回来的心意呢?”
“而且我听闻,齐地田荣不满项羽分封,厉兵秣马,准备大干一场,若是将这件事情告知项羽,他就会将目光从汉王身上移开,专心于齐地。”
刘邦一愣,在原地走了几步,长揖及地:“多谢子房为我谋划,只是,你真的不能留下吗?”
张良一声长笑,将张不疑推上马车,向刘邦躬身行礼后,驾车向北而去。
“我打赌,老师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来的。”刘盈语气坚定。
“何以见得?”刘邦眼前一亮。
“当然是舍不得我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啦!”刘盈大言不惭。
“不要脸的乃公见多了,这么小就不要脸的,乃公还是头一回见!”刘邦气呼呼说道。
“敢赌吗?”
“赌什么?”
“还没想好,要不,一个承诺?”
“好,乃公赌了!”
“拉钩!”
“幼稚……好吧,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谁变谁是小狗!”
“这句没有啊……”
……
戏县,楚军大营。
封王结束,诸侯联军纷纷从关中撤离。
项羽帅帐东十步,一个离群索居的帐篷内。
钟离昧盘坐在地上,看着面前收拾着行装的青年:“韩信,你真的要走吗?”
韩信百忙中点点头:“我意已决。”
钟离昧摇头叹息:“要不,我再去和项王说说,让你也统领一支偏师?我相信,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韩信正色说道:“不必,他不愿用我,天下总有一人,识得我韩信的本事!”
钟离昧摇头怅然:“我识君之才,却无用君之地,真是可惜……”
“保重。”
韩信拍拍他的肩膀,背上行囊,转身走出帐篷。
总有一天,他会夺回自己被人抢去的长剑!
总有一天,他会证明自己。
远处,皓月落下,朝阳蓬勃而出。
(本卷完。)
垓下歌
第1章 双线程
汉中郡,南郑县。
南郑之名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之手,郑人南奔,遂有南郑之名。
嗯,在他战死之前,还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遂有新郑之名。
此时窄小逼仄的郡守府内,济济一堂,人声鼎沸,吵吵嚷嚷。
刘邦坐在蒲团上,抠了抠脚,将手指放在鼻尖闻了闻,旋即一脸嫌弃的把手移开,继续抠脚,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在他下方,曹参樊哙周勃等人骂骂咧咧,疯狂问候着项氏一族的全家女性。
他们在来到这里之前,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却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和关中一山之隔的汉中郡,恍如两个世界。
此时的南郑,不说和关中诸县类比,就是和沛县相比,也相差甚远!
无他,南郑虽说建城很早,但却一直处于战乱之中。
最早的时候,这里属于褒国,后来褒国被庸国所灭,再然后楚庄公联合巴国、秦国,一举攻灭庸国。
南郑,就成了秦、巴、楚、蜀反复争夺的地带。
直到秦惠王时期,大将司马错领兵攻破巴蜀二国,这里才算是迎来了和平。
但秦国一直蓄意东出,汉中,乃至于巴郡蜀郡的优先级一直不高,只要不乱就可。
所以除了在离咸阳城最远端的蜀郡投了一波经费,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和五尺道之后,甚至于连这一时期的高速公路,驰道都没有修……
所以在萧何得到的户籍民册上,整个汉中郡共分为十二县,户十万一千五百七十,口三十万六百一十四。
偌大的地方,只有不到三十万人口……
也因此,当三万汉军以及他们的家眷,再加上名为民夫,实际上是预备役的五万壮丁和他们的家小涌入南郑的时候,别说是房子了,就连帐篷都不够用了!
而这,还不包括此刻正浩浩荡荡从褒斜道而来的,那两万多咸阳城难民,以及被刘邦个人魅力所吸引,追随而来的粉丝……
但这并不是曹参等人吵吵嚷嚷的重点。
他们争论不休的重点是,北上,还是南下!
北上,自然是弄死章邯司马欣董翳,将义帝熊心所说的‘应许之地’夺回来,大家重新回到关中这个花花世界!
南下,则是收降巴蜀两郡,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之后北伐东出,和项羽算总账!
众人中支持南下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项羽虽然将巴蜀两郡封给了刘邦,但那两郡的官吏依然效忠秦国,迟迟不愿意前来南郑朝见他们的新主人。
张良不在的第三天,想他……刘邦抬起眼皮环视一周,见到众人依然吵闹不休,于是准备接着抠脚。
坐在客座,不愿意重新回到韩国的韩王信(区别韩信,要怪就怪太史公)站起说道:“项羽背信弃义,以‘巴、蜀亦关中地也’的屁话,将汉王贬到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众将士心中,都为汉王感到气愤!”
“众将士多是山东之人,全部翘首期盼,希望能够回到家乡,汉王何不乘着他们锐气正盛的时候,率军北上,继而东出,效法秦国一统天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