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巧那凤二\u200c奶奶也走进来听热闹,如今是她当家,也摆出\u200c些架子来站络娴的边,“三妹妹这话在理,多行点好事,不为别人,是为自家积福。我虽不是这屋里的人,也要说句公道话,我瞧着玉漏的病迟迟不见好,反而越拖越重,不是个长法,不如三妹妹带了去好生养病,等将来养好了,也经得住打骂,急什么?难道偏要趁她此刻不好,一气\u200c治死了她才罢?”
香蕊见心机被众人戳破,也不好再拦阻,便赶来将俪仙拉进屋去。络娴与凤二\u200c奶奶也掉身\u200c进了西屋,两\u200c个丫头把\u200c玉漏的细软也都拾掇好了,又帮着玉漏换了身\u200c干净衣裳。
玉漏待要去辞别凤太太,二\u200c奶奶走来替她理着衣裳道:“太太叫我过来说一声,你病得这样,就不必辞了,只管跟着三妹妹去。晓得你是个最懂规矩的,嘱咐的话犯不着多说,到了池家,倒要替太太常提点着三妹妹些。得空的时候再回来请安,也不要把\u200c家里抛闪了,回头太太再写信告诉大哥。”
“嗳。”玉漏柔柔弱弱地答应一声,又向二\u200c奶奶郑重福身\u200c告辞,一面跟着络娴出\u200c门。
他们\u200c都当她还会回来,可她心里打定主意\u200c是再不回到这里来的了,就是来,也是客。
她把\u200c那个从旧包袱皮紧紧攥在腿上,一如当初从唐家出\u200c来的时候,
怀着忐忑凝重的心情,决然地奔赴她未可预料的前程。
也许玉娇跑的那天也有同样的心境,她想。不过玉娇是为爱,她是为财。其实殊途同归,没什么不一样,将来果然都失败了,也都没有回头路可走,因\u200c为她们\u200c都把\u200c动静闹得这样大,自己逼着自己去赌一把\u200c。
下晌归到池家,碰见门前好几辆精雕饬舆停在那里,门下立着好些个庄重体面的婆子丫头,一看就是在迎客。玉漏循着络娴轻挑起的帘风缝向外望去,心下一惊,总不该是来迎她的人。
络娴撇了撇嘴,向软轿外吩咐丫头,“咱们\u200c从从西南角门上进去,悄悄的,别惊动他们\u200c。”
玉漏因\u200c问:“你们\u200c家来了要紧的客?”
“就是那于家太太和她那三姑娘,原在我们\u200c四老太爷府上住着,老太太年后和那边府上说好了,将他们\u200c母女接家来住些时日。”
“他们\u200c于家不是在苏州?你们\u200c四老太爷家的喜事都过去好久了,不说回去?”
络娴又撇嘴,“于家是四老太太娘家,四老太太身\u200c子骨不行了,看样子挺不过今年去,她们\u200c母女等着四老太太归了西,替她送了殡再走。这不,我们\u200c老太太就趁这空子将她们\u200c接进府来,好和小叔相看议亲的。”
玉漏伸出\u200c手\u200c去挑窗帘缝,正巧看见第二\u200c辆马车内走下来位年轻姑娘,由两\u200c个婆子殷勤搀扶着,纤纤的身\u200c段裹着件莺色蜀锦长衫,挽着玉色披帛,底下露着半截湖绿绉纱裙,戴两\u200c只碧玺雕花压鬓簪,一支头攒白玉芙蓉银分\u200c心。通身\u200c打扮不俗,唯独面目看不清。
络娴说:“那就是于三姑娘,叫素琼。”
玉漏一听,心下先起腻,放下帘来倒笑,“人如其名\u200c,素洁淡雅。”
络娴把\u200c鼻子一皱,“素洁淡雅——有多淡多素多雅?难道就不拿油炒菜吃,不拉屎放屁么?”
逗得玉漏笑出\u200c一连串的咳嗽,抚着胸口道:“你这样的粗的话也说得出\u200c来。”
络娴吐了吐舌,“本来就是嚜。”
不一时由西角门悄悄归至房中,见贺台也在那小书房里坐着,络娴领着玉漏去见,说了带她来家的事,因\u200c问:“你看将她安置在哪里好?”
贺台放下书来,极和气\u200c地笑笑,“蓝玉不是明日就归家等着发嫁么,就将她安置在蓝玉那屋里好了,今晚上只好先叫她在外头东屋里挤一挤。”
院门外挨着墙有两\u200c间屋子,是给这院下层的小丫头和妈妈们\u200c住着。络娴叫了执事的大丫头佩瑶进来,吩咐收拾出\u200c一张床铺,领玉漏先去歇下,明日再将这屋后头那间大屋子拨给她住。
那佩瑶正领着玉漏出\u200c去,络娴又叫回来,“你去告诉妈妈一声,叫请个大夫进来给玉漏好生瞧瞧,再支个小丫头照顾她,她病了,起座不便。”
待二\u200c人出\u200c去,才与贺台把\u200c心里的打算细细说了,“玉漏是个识字读书的人,不是我说,满府丫头算一算,有几个能书会写的?大嫂子跟前那些人也都是大字不识,都加起来也不及她一个,就连大嫂子认得的字恐怕也不如她多呢。我身\u200c边有了她做帮手\u200c,日后老太太倘有什么差事再交给我,也好办呐。你看上回灯笼的事,就是她替我拿着主意\u200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