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宫黛道:“我明白了,可是你要知道,柳兰黛陷身魔掌,情势危急,救她是刻不容缓的事。”
圣心道:“小黛,你要明白一点,柳兰黛自愿跟着柳燕翎,也许她是出于真心,也许她是别有用心,如果是前者……”
南宫黛道:“绝不会。”
,圣心道:“小黛,你别忘了,她的清白已毁在柳燕翎手里,如今生无法再作他想,只有跟着柳燕翎……”
南宫黛道:“这是什么事,她把自己交给柳燕翎,并非出诸自愿,而是在毫无抗拒之力的情形下失去了自己的贞操,她对柳燕翎只有仇恨,而绝不会……”
圣心道:“那么说是后者!”
南宫黛道:“这倒有可能。”
圣心道:“那就好,既然有可能是后者,你让‘十奇’去救她,这不等于是坏了她的大事么?”
南宫黛呆了一呆,道:“那……那……”
圣心摇头说道:“小黛,别说了,听我的,这件事是柳兰黛自己的事,咱们别管,让她自己去解决去。”
南宫黛没说话。
圣心问道:“行么?小黛?”
南宫黛微一点头道:“我听你的就是……可是万一咱们碰见公孙明,他问起来,或者是‘醉龙’申屠海他问起来,咱们怎么说?”
圣心道,“很简单,咱们就说没找到柳燕翎不就行了么?”
南宫黛道:“妥当么?”
圣心道:“有什么不妥当的!”
南宫黛微一点头道:“好吧!听你的了,谁叫你是师姐。”
圣心笑道:“我这个师姐处处得央着你。”
南宫黛赧然而笑,笑得既娇又媚,没说话。
第八章 神尼应劫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春意浓,一切都是嫩的,一切都是美的。
且看这首七绝,闭着眼想想诗人笔下描述的情景,人在村野间,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而不寒,入目嫩绿一片,耳中横笛频送,牧童穿蓑衣,坐牛背,拦路笑问之,遥指杏花村,这情景委实是美得醉人。
春在江南美,在西湖更美。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云山已作蛾眉浅,山下无流清似眼”,以东坡居士笔下西湖的美,加上这江南的春,西湖的美该是美绝尘寰。
今夜有月,但月在淡淡的云中隐着。
当成群仕女买画舫游湖,湖上笑语如珠的时候,一个瘦瘦小小的人影,出现在孤山西北“西冷桥”畔。
这个人,缁衣芒鞋,赫然是悟因神尼。
这位佛门得道比丘也怪,她宁舍西湖诸景,跑来这偏僻清冷的“西冷桥”畔作甚?
看!
旋见她停身在傍依孤冢的小亭前,小亭碧格札梁,虽小,而不失其雅致,亭中对联甚多,只见:
“蹬大珠联,尽有值人居北里,坐歌画舫,状鼓芳冢占西冷。”
还有:“花须柳眼深无限,飞絮有丝亦多情。”敢情,这儿是俊丽一时,钱塘名妓的苏小小墓。
只见悟因神尼抬眼望月,轻叹一声,一缕清音冲而出,划空直上:
“妾本钱塘江上住,
花开落,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
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
檀板轻敲,当微黄金缕,
梦断彩云无觅路,
夜凉明月去春浦……”
余音犹自萦绕,她一叹又哼道:“君住襄阳妾住吴,无情人寄有情书,当年若也未相访,还有于潜绢事无,当年此地……唉……”在这一声轻叹中,她飘然迈步,折向北去。
她越走越偏僻,月色中,这一路空荡寂静,就她一个人,但是她缁衣飘飘,步若行云流水,直往北去。
没一会儿,她到了“西溪”。
这一带全是水乡风光,月色下看,山明水净,水中含烟,三五人家,叠恰情趣。
这一带的芦花很有名,初秋时吐穗似雪,泱泱乎如银海,所谓:“白头老人岸巾帻,坐对芦花长叹息。”写景返真。
这一带的梅花也很有名,早春花开,船由梅花树下徐徐荡入,梅花如盖,弥漫如雪,正如诗人所说:“我来值春初,言访梅花窟,十里五里间,千堆万堆雪。”
四处平林小岫,两岸柳披抚眉,一面船摇,一面攀枝而过,委实是赏春美事,而悟因神尼此时跑来此地干什么?
只见她停身在小溪边上,眼往千万条垂柳的小溪中搜寻了片刻,旋即盘膝坐下,闭目合什。
而转眼间,那小溪两旁的柳树丛里响起一缕清音,如金声玉振,直逼茫茫夜空,吟的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