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沈静应了声,望着赵衡,愿殿下平安健康,万事顺遂,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说完抬起头,头一回主动在赵衡唇角亲了一下。
赵衡被他的举动撩拨的情生意动,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将玉牌攥进手心,又将沈静紧紧拥进怀里,低声道:孤只愿,能同你日日相守,年年暮暮朝朝。
第73章 小别重逢
七月初, 沈静随户部侍郎卓大江、主事周云之,与户部员外郎夏泽吉等人,赴江苏考察江南水患。
江南是天下粮仓, 天下的粮食赋税, 十之六七出自江南。
然而近年来, 却水灾连连。先是四年前松江府被淹, 数万百姓受灾, 当年粮食歉收一半;接着是两年前苏州府的崇明、嘉定两县遭灾;去年则是嘉兴、湖州,致使国库不能充盈。
水灾如此频仍,朝中难免有人借题发挥。圣上其实早就动了治水的心思,只是一直因为防备汉王预谋作乱,因此才迟迟没有下手。
如今汉王之乱已经平定, 北方也暂时安定,正是治水的大好时机。
沈静等人一行, 从京城出发,先到了苏州安顿下来, 然后便以苏州为据点, 分别赴松江、嘉兴、湖州,考察了周遭的太湖、吴淞江、黄浦等多处河川要道,将重要河川画为图形、记录水土情况;寻访当地官员、乡绅、百姓,听取治水的方法建议。
正是江南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这其中多少辛苦自然不必细说;单是路上奔波, 也很不容易。
沈静本就是苏州人, 对这里的各处河川海堰都熟悉的很, 因此到了苏州以后,一路的食宿、行路、车马,以及与各处官府的接洽等,基本都是他来负责的。
他做事本就心细周到,不辞辛劳;又加上曾随赵衡出过远门,对这些事务经验丰富,安排的自然面面俱到。
在江南三个月待下来,卓大江、周云之、夏泽吉三人,都对沈静赞不绝口。
九月底,考察工作终于结束,开始整理资料、起草奏疏,沈静出身翰林,精通文书,自然又是主力。
十月初,奏疏草稿基本成形,一行人才准备返京。
等到了京城时,已经是十月中旬。
他们入京这天,偏偏天气不好,下着凄凄冷冷的秋雨。沈静向来怕冷,马车走到京郊,便有些扛不住了,翻出了包袱里一件夹袄,便穿上了身。
同在马车上的周云之见状,一脸羡慕的问道:还有没有厚衣裳?给我也来一件吧?
沈静将包袱拿起来,又翻出一件披风,笑着递给他:不算太厚,你凑合披着吧。
好好!这个就很够了,我不像你那么怕冷。周云之感激的接过来裹在身上,坐了会儿,忽然低头闻了闻,抬头向沈静笑道,哟,还挺香?这是不是你那位姐姐用香薰过的?
沈静低头闻了闻自己身上的夹袄,果然有股淡淡的茉莉香气,不由得笑道:大概是吧。
女人家就是心细。周云感慨道,你看我的衣裳,都是小厮洗的,从来没有这些香味,有时候上头的汗渍都洗不掉。没办法,也只能凑合着穿了。
说完又向沈静玩笑道:也幸亏你家中没有妻妾。不然穿着这么件香喷喷的衣裳回去,还不打翻了醋缸?
沈静笑回道:那不是正好?包一锅饺子,正好蘸着吃饺子。
说笑着马车就进了京城。
一行人先回衙门去复命,卓大江亲自将奏疏草稿报给工部尚书丁敏过目。当晚丁敏便带着工部、户部与翰林院之人,为一行人接风洗尘。
沈静身体不来就不算十分强健,这一路下来早就劳顿不堪,当晚勉强撑着应酬下来,向翰林院上司告了两天假,早早便辞别了众人,回到家中收拾梳洗,然后一头便扎到家中热腾腾的炕上,昏昏睡了过去。
这一觉一直睡到次日黄昏,他才被小孟喊起来吃饭。
小孟一边给他端来小菜,一边笑道:豫王殿下晌午来了一趟。见先生睡着,没叫我打扰,便又走了。
沈静应声知道了,勉强吃了一碗热粥,便起身昏昏沉沉又往床边走去:殿下若再来,劳你好生招待着吧我须得再睡会。
又睡到次日过了晌午,他才养足了精神,打着呵欠从床上爬起来。
外头天气仍然不好,零星飘着些小雨。沈静从卧房里出来,只见院子里静悄悄的,喊了声小孟,没听见应声,却见小有匆匆从书房里出来,见了沈静,小声笑道:这是终于睡醒了?
没等沈静回话,便又说道:殿下等了你一晌午。刚吃了饭,在书房里看着书,也睡着了。
沈静点了点头,将小有请到了西厢房中:进来暖和暖和。尝尝我从江南带来的好茶。
两人进了西厢坐下,沈静亲自泡了茶来,一边喝茶,一边同小有聊了些江南考察治水的事。
聊了一会,小有眼尖,起身走到门口,对着门后头挂着的一件披风细看了两眼,回头冲沈静促狭笑道:这衣裳不错。好精致的绣工,可不像是寻常铺子里的手艺。
低头闻了闻,又抬头对沈静笑道:还薰着茉莉香?沈静,你也忒胆子大了,也不怕殿下见着了想多了?
沈静笑道:我行得正站得直,何惧之有?
好啊。小有说着便提起那件披风,作势要往外走,那我拿着给殿下瞧瞧去。
沈静笑着将他拦下:你别闹了。关于这事,我正有事想求你帮忙呢。先听我说完。
说完才向小有解释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沈静这次南行,在湖州时巧遇了一位故人:正是父亲的故友,建春戏班班主曹建春的独生女儿,曹小玉。
曹小玉年长沈静五岁,沈静当年认了曹建春为义父,便一直称呼她为姐姐。曹小玉十七岁出嫁,嫁的是杭州一户普通人家。
说起来曹小玉的命实在算不上好。刚嫁人不几年,父亲便过世了;嫁人之后三年生了一女,因为先天有疾病,养到两岁便夭折了;过了两三年,好容易又生了个儿子,如今才刚五岁,曹小玉的夫君便又病故了。
她夫家无人,只有孤儿寡母,为了给夫君治病,家中房子田地也都卖的差不多了。夫君过身之后,只能带着儿子到湖州投奔了远亲,靠给人做针线与帮佣维持生计。
曹建春当年对沈静有救命之恩,沈静见到曹小玉这幅情形,哪有不管的道理?当即便将她带回了苏州老宅,名为叫她帮着收拾宅院,实则就是收留了他们母子二人。
小玉姐手巧,这披风就是她为我做的。沈静叹道,上回会苏州,我也曾托人去杭州打听她的情形,也没有打听到消息。没想到竟然是去了湖州。幸好这次遇到了她,才知道她竟吃了这么多苦。
小有听了点头:你这位干姐姐,命也的确不好。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尽管说就是了。
苏州太远,有事只怕照顾不到。沈静道,这次回去,我将苏州的田庄卖了两处,想着再在京城置办个小巧的宅子,将他们母子二人接过来住,有事也好照顾照顾。也不必大,够用就行了。
小有听了,却不像往日干脆,只看着沈静笑:这个容易。不过你且等一等吧。说不定也不用再买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