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惜,这个人不让自己再喜欢他了。
现世报的刘影帝平生第一次尝到了单恋的苦涩。
“唉……”沉默良久,刘赫正再次为自己无望的爱情叹息。
夜空的状态终于恢复到范导要的状态了,导演叫准备开拍,刘赫正站起身来,抓紧时间发了条微信给郑星:
“不一样啊,一点儿都不一样。想北京的月亮了,等回去要好好看看它。”
--------------------
第24章 竟然是因为他
一周后,刘赫正回京参加一个公益活动,在一个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这个活动其实不大,但因为是家里一个心理学界的大佬亲戚拜托的,便不好推辞,冯导老大不乐意的,但因为是公益活动也不好说什么。
这个中心主要的康复对象是孤独症儿童,也有一些其他心理问题的心理疏导项目,于是刘赫正作为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的宣传大使,在市领导和中心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心的各类设施,在实景场地拍摄了呼吁公众关爱孤独症儿童的宣传片,还在中心食堂吃了午饭。
刘赫正的时间不多,为了不耽误剧组进度,晚上还要赶夜班机回广西,在中心正门口拍了几张形象照,就准备出发了。
市领导拉着刘赫正做最后的合影和寒暄,中心主任则敏感地发现刘赫正脸色突然变了,以为他着急,赶紧引着他往门外走。刘赫正却沉默了片刻,突兀地开口说想回去上个洗手间。于是一行人又陪着他往回走。
“别别,”刘赫正终于回过神似的重新露出笑容,“这要是被有心人拍下了可有文章可做了!”
见他恢复了方才幽默谦和的态度,中心主任松了一口气,给他指了一楼洗手间的方向。
两分钟后,刘赫正像个特工一样,从洗手间旁边的楼梯间不管不顾地冲上二楼,神不知鬼不觉地戴上了口罩,在转到人多的走廊后,放轻放缓脚步,同时貌似不经意地四处张望着——
幸而很快被他发现了目标,刘赫正便连降低存在感也顾不上了,直奔那个方向而去。
方才在正门口的匆匆一瞥,尽管对方戴着口罩戴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刘赫正还是一眼认出——那是郑星。
当他终于拦下郑星,喘着粗气站到他对面后,全副武装的郑星先是目瞪口呆地望了他几秒,随后拉着他疾步走进了身边的一个房间。
这是一间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室,刘赫正上午来参观过的——幸好此时除了他们没有别人。
严格来说还多了一个人,刘赫正把目光放在郑星牵着的——一个小男孩儿。
大概五六岁吧。也戴着口罩,眼睛虽然没有看他,但那双眼角微微上扬的丹凤眼十分漂亮……跟某人的好像特别相似……
刘赫正抬起头看向郑星,同时试图把一个从在一楼瞥见他时就产生了的十分荒谬的想法赶出自己的脑海。
“你这是……来做义工?”刘赫正试探着问道。
郑星则严肃地望着他,仿佛在这一瞬间下了什么决心——
“这是我儿子。”他拉下口罩,一字一顿地说。
“你什么?”刘赫正下意识追问道。
“我儿子。”说完这话的郑星露出了一丝笑容,摸了摸身边小男孩儿的头。
“你、儿、子。”刘赫正无意识地重复道,蹲下身也摸了摸小男孩儿的头,“……跟你长得挺像的。”
所以现实永远比想象更荒谬。
郑星的笑容反而因为刘赫正的评价变得更真切了。
“你好,”刘赫正找回心神,跟小男孩儿打招呼,“我是你……刘叔叔。”
小男孩儿置若罔闻,没有回答,甚至还是没有看他。
因为刚刚听了不少关于孤独症儿童的知识介绍,刘赫正十分震惊地望向郑星,迟疑着,用只有他能听到的声音开口:“这是……孤独症?”
后面的三个字,几乎是气音了。
郑星叹了口气:“严格来说,是孤独症谱系中的一种——他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都没问题。”
心理学常识此时异常丰富的刘赫正脑海中对号入座了一个词语——“阿斯伯格综合征”。(也是方才中心主任跟他介绍过的。)
跟这个医学名词一起涌入脑海的还有一个念头——
原来,那个让他每每辗转反侧的,郑星斩钉截铁拒绝他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郑星有一个儿子,还是一个……特殊的孩子。
刘赫正扪心自问,这个理由,足够了。
有一个瞬间,他突然很想给郑星一个拥抱。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放弃。最终他抬起手,轻轻地拍了拍郑星的肩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