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亭不是很正规的警卫室,只有一个彩钢建成的挡雨的地方,孤零零的离小区住宅区很远
透过窗户看见里面有叠的整整齐齐的被子,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堆放在床脚
不鏽钢干净透亮反射透过窗的光,窗台摆放着一缸搪瓷杯子,里面插了一只牡丹花?
不待梁到细看
老太太就靠在门口,粗糙的手握着门把,狠狠的敲了一下,打断梁到的视线
应该是看错了,大冬天的哪里来的牡丹花
老人是这里的住户
梁到走过去,把她的拐棍递过去,面带歉意“对不起奶奶,我刚刚也是防身,没别的意思,把拐棍给您”
老人擡眼打量面前的年轻人几眼,转身颤颤巍巍的进了那个小彩钢房
她没有去参与小区的会议。
梁到想到什麽,驻足片刻,朝刚刚衆人消失的地方走去。
梁到到场时,居委会小屋的人都坐满了,衆人都很积极,或者说很戒备这些陌生人,他们吃了不懂的亏,导致现在这种不安宁的局面。
吴燕给梁到留了主位
几人坐下,坐不下的村民就挨挤着站在门口。
身后是一个大黑板,写满了清秀的粉笔字
身前是整齐的桌椅
比起居委会会议室,更像是成人学校
梁到的主位也就是老师坐的地方
看他坐在这,有个中年男人和身边的人嘀咕了几句,有些不满意的样子
可看村长的脸色,他也没敢发作
梁到把资料交给刘利,让他分发下去
台下的居民顿时有些畏手畏脚,刘利看他们不肯接,以为这些人还是不想谈,只好都放桌子上
发完,阴沉着脸回来
吴燕只好解释“不是我们不配合,是这里的村民大多不识字”
她点明这点后,原本就有些拘谨的人,把头低的更低,
他们的年代,能上得起学的都是家里孩子少的,在学校上课,就不能回家干活,在哪个以农业为主的年代,什麽都大不过地里的庄稼
所以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平时也没有什麽接触文字的机会
看着那些皱纹遍布的手,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腥气
愈发显得西装革履的梁到一行人像个剥削的地主
梁到心里叹气,这项目不是那麽好谈的
首要的就是解决居民对他们的排斥,要让住户了解新设备是为了他们的安全,价格方面有政府的补贴,最终安装好的价格甚至比普通燃气安装更加便宜
梁到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了解这些政策,让每个住户都接受
他放下资料,没有说什麽场面话,而是说起了今年的气温“今年下雪太早了,我们隔壁市一点也不比这里下的小,车开到偏一点的地方都不好过”
“哈哈哈哈梁总是南方人吗?我们这年年都这麽大的雪,大家都习惯了”吴燕笑道,想现在的小年轻就是吃不了苦
“我是南方人,但我爱人是北方的”梁到想起昨天企图穿单衣出去的冯意别,眼里带上不自觉的温度
“这的雪都是大家自己扫的吗?”
“这点小雪,我们顺手就扫了,还没老到动不了的地步”一个性子爽快的老太太接话
“是啊是啊,顺手就扫了,根本用不着那个,叫什麽物业?”旁边的人见缝插针,企图让这些当老板的别费力气了
衆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气氛缓和
梁到又问了他们平时用水用电问题,不像个老板,倒像是什麽政府人员,惹得刘利频频侧目
居民从一开始的排斥到慢慢放下警惕,用了一整个上午,
但最终还是没有松口的。
进展还是有的,梁到口干舌燥的给大家解释明白了,新设备的利弊,还有政府的态度
衆长辈对梁到的称呼也从大老板到小梁,意味着终于没有那麽排斥了
有几家没那麽拮据的隐隐态度有些松动
一些留守老人不想增加额外支出,沉默的不再说话
梁到把这些尽收眼底,松口气
一整个上午就这样过去
到了快要午饭的时候,梁到让刘利去定饭,请刚认识的爷爷奶奶出去吃一顿
被听到的吴燕拦住了
“对不住小梁总,大家一会就去接学生回家下学了,恐怕去不了,您看看能不能取消?”
衆人听见也都附和
“对对对心意我们领了,一会孩子放学,离不开我们”
站起来要去接孩子的人竟然占到了2/3
吴燕也歉意的表示要去接孩子放学,谈话就结束在这个中午。
梁到望着远去的或高或矮的身影,一时有些怔愣
刘利感慨一句“我小时候也是我奶奶带的,每天放学都和一群老头老太太等在门口接我” ', ' ')